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需强化“三心三意”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4575291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需强化“三心三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需强化“三心三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需强化“三心三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需强化“三心三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需强化“三心三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需强化“三心三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需强化“三心三意”南雄新城王锦辉中学 聂乙秀内容提要: 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针对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应在思想意识上进行更新,要树立起新的观念,即在爱心、童心、慧心三方面加以强化,然后在民主、开放、创新三种意识上与时俱进,增加新的内涵,达到洗涤旧观念,树立新意识的目标,从而促进教学相长。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语文教师 强化 “三心三意”正文:2001年9月起,新课程在全国38个实验区推开,语文课改进入实质性阶段,这几年已经在全国各地全面实施新课标和新课程。可以说,了解新课程,适应新理念已经成为我们教师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从各地传来的信息来看,新课程新理念给我

2、们从事初中语文教育工作的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习惯于传统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接受式教学方法的我们,该如何去适应新课标中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等要求,使得教学工作顺势而上,再上层楼呢?大家都知道,语文课是各学科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基于这些要求,新课程理念在人文性、工具性、实践性、民族性等方面给我们拓宽了思维,铺设了轨道,指明了方向。要顺应并践行新课程的发展思路,我们以为,语文教师首先必须在思想观念上转变与更新。具体

3、地说,需要在“三心三意”上加以强化。这里所说的“三心”是指“爱心”、“童心”、“慧心”,“三意”指的是“民主意识”、“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 一、爱心是融入新课程理念的基础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要达到这些要求,就要求语文教师首先应是一位充满爱心的人,要做一名“爱心使者”,努力做到爱学生、爱生活、爱文本以及营造一个和谐的爱的教学氛围。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定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我们过去一直在强调,而“人文性”却把语文课程推到了一个

4、新的高度与境界。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是多元的。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我们常说,要以我之心去换学生之心.换句话说,我们应以自己崇高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用爱心去培养学生对生活、对社会的美好情感,使他们成为高尚的人,成为主流社会接受的人。 在新课程的文本中,选用了许多名家时文,其中就有很多包含着浓厚的人文关怀内容,需要我们教师去感悟,去触发学生内心的情感火花,让他们在共鸣中升华,在升华中逐步走向高尚。这里以七年级上册(即初一第一册)为例,来看看新课程包含的人文性内涵。该册共六个单元

5、,第一单元写的是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引导学生体验人生,关爱生命。如第一课诗歌在山的那边,有对外面世界的强烈好奇心,有对未来的期待和幻想;散文紫藤萝瀑布既是对植物的赞美,更是对生命的礼赞,对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读来令人灵魂震撼,给人启迪。试问,面对如此丰富的“爱”的内容,语文教师如果自己不是一位感情丰富,充满悲悯意识的人,怎么能带领学生共同去体验呢?另外,第二单元有对理想的讴歌,对人生中第一次的品味等,第三单元对美的景物、情感、语言的感悟,第五单元描写亲情的丰富和多样等等,都需要用爱心去感受,去容纳。 可以说,新课程首先给我们语文教师提出的并不单单是知识,技能上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思想、情

6、感、心理上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自我修养,在学习中提高,在提高中“三省吾身”,做一个情感丰富、心理健康的“经师”。唯有如此,融入新理念,授好新课程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二、童心是激发语文兴趣的催化剂 语文学科是一门启发思维,培养情感,积淀文化素养的学科,新课程在这些方面尤其加大了力度。不只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更在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提出了更为全面的要求,增强了实践能力的要求与训练。为此,学生更需要拓宽思路,多角度挖掘表层覆盖下问题的实质,有多样的实践体验与实践经验。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如果按我们以往的做法,常常是教授给学生一套所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让

7、学生用同一个模子去套用,而最后得出来的答案也是大同小异,万变不离“标准答案”。现在,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不仅仅是“接受”,更是“发现”,在教学中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探究的眼光和能力,面对那些开放性的题型,就没有什么现成的模式可套了。怎么办?我们认为,保留三分童心,不但能让教师自己的思想保持新鲜、思维保持灵活,而且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逐渐摆脱枯燥单一的“负担”的阴影,使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大家可能听说过“回形针大王”的故事,一枚小小的回形针,在他手里能演化出上千种用途,真是令人叹为观止。而他却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思维的灵感,大

8、多数是从儿童那里获得的。”这话虽不免谦虚,但却告诉我们,用儿童那种灵动跳跃的眼光去看问题,往往能获得丰富的意想不到的认知结果。对于语文课来说,需要始终保留住这种眼光。保持童心是新课程的客观要求,更是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语文教师要让学生保留那份童心,自己必须先要有童心。即试着用学生的眼光,从学生的角度去认知学习内容,发现其中包含的丰富的内涵,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发现的兴趣,培养发现的能力。 教师的“童心”还包括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心理高度,融入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学生“亲其师,信其言”,才能“学其道”,大大有利于课堂教学与课外交流,从而促进本学科

9、的全面提高。 三、慧心是优化语文教学的“火花” 这里所说的“慧心”是指思维开阔,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予以适当地引导的一种能力。我们常说,有慧心才能有慧眼,才能看到文本中蕴含的美的因子,并把这种感悟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也能慢慢地具有“发现的眼睛”,达到“自主”、“探究”的学习状态。马斯洛曾经说过:“教育如果能帮助个人发挥潜力、自我实现,那就是好的”。他认为人的潜能不可能自然流露出来,只有通过学习教育等活动的发掘才能表现出来。人民教育杂志上也曾发表过这么一段话:“学生自身是富有潜能的个体,他们犹如一块块乌黑的煤炭,蕴含巨大的能量,他们需要的是火花。教师就是火花,起的作用就是点燃,一经火花点燃,他们将释

10、放巨大的能量,燃成熊熊大火。”语文教师的“慧心”就是这激发学生产生火花的摩擦力,就是火种。因此,作为教师要勤于思考,勤加积累,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看问题才能“入木三分”,有足够的厚度和广度。这样,经常用激励、赏识的眼光来关注学生,而关注学习过程,就是优化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得到优化,自然就优化了学习结果,也使学生在教师的关注中健康、愉快的成长,语文教学的目标自然也就实现了。 上述“三心”是语文教师在加强业务修养的基础上还应自我强化的情感和心理素质。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步深入,我们惯常的思维方式、教学方式也面临着挑战,迫切需要转变与更新。下面就这方面来谈谈应强化的三种意识。

11、一、民主意识是通向教学和谐的桥梁 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而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讨论式、对话式教学。这些新的教学理念与方式的推出,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一个观念,就是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而不是要什么都在学生之上的传统师者形象。要达到这个境界,教师确实需要下一番功夫才行。我们以为,首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加强民主、平等方面的自我学习。我们教师一贯以来都是“师道尊严”的形象,课堂内往往是说一不二的“主宰者”,最后形成的课堂氛围就好似师生的姿态一样,老师站着,心理高度在学生之上,学生除了“听从

12、教导”就是“服从安排”,绝大部分是被动接收状态。在这种状况下,学生的活跃的思维、个人的创见都被压抑在心底,难有显现的机会。现在新课程理念就是要从根本上扭转这种不良局面,对习惯的思想确实不亚于一场革命。为了顺应这种要求,教师在主动调低心理高度的同时,还可以采取一些具体方式来做到民主,如提问的启发性与平等性,教学方式的变革(座谈式、研究式、辨论式等),不唯书不唯上,保留不同的看法与争鸣,做一个串线人为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服务,等等。 教师民主思想的内蕴与外化,带来的必定是教与学的相长,以及课堂内外的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这样相得益彰,教学的和谐向上也就在逐渐的推进之中。 二、开放意识是增加教学厚度的砖

13、石 我们都知道,有了开放,一个国家才能引进别人新的技术设备和思想观念,利用它们为自己服务。语文课堂课程也是如此。新课标中提出一些新颖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是越来越丰富,课堂对教师的关注也大大转移了,学生得到最大的关注,真正开始享受学习。再看新课程的内容安排,在原先语文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已经有了多方面的突破,在知识方面是兼收并蓄,融合各科,在能力上既重识记更重表达,既看吸收更看创造,以往的语文的概念已经扩展成为“大语文”思想了。这样看来,教学思想与内容的厚度的增加,不仅是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知识能力积累上随之增加,更在思想观念上要拓宽加深,能“放出眼光,大胆去拿”,并且能让学生去尝试体验,

14、发现自己独特的感受。教师教学思想上的放开,定能使得学生的思维逐步拓宽,思路更加多元,潜能得到激活,知识能力上不断“增厚”。 三、创新意识是保持教学鲜度的源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对于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这些年一直在强调,大家也非常熟悉,我在这里就不多作赘述了。从我们语文教学的情况来看,语文教学是一个鲜活灵动的过程,其形式与内容都是丰富多彩的。应该承认,以往的语文教学常常强调机械地掌握教学内容,注重与标准答案保持一致,被分数,被应试教育牵着鼻子走。这样一来,教学走入死胡同,课上得越来越没味,学生的兴趣也越来越淡。面对这种现状,新课标中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让

15、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不断发现新知,提高语文实践能力,就必须指导学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语文教师作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指导者,义不容辞要承担起这个任务。创新教育要求以人为本,要求教师必须从人本性出发认真地研究教育对象,让学生从小得到完全的人的教育,使人性本身得到健康的发展,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得到学习的快乐。那么,教师应如何避免出现“以其昏昏,使其昭昭”呢? 我以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要主动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要加强阅读,吸收丰富的知识养分;要多读读报刊,上上网,了解国内外最新的信息,及时进行知识信息的更新等等。其次,要认真培养创新的能力。可以学习同行好的教学思路与方法,也应多进行一些创新性的教学实验活动;加强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的操作能力,做到熟能生巧。这样坚持下来,教师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就能逐渐提高,就能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也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皆是创造之人。”打破旧框框,创造新天地,我们恰逢其时。(本文荣获2005年余姚市“走近新课程”教师论文评比一等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