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调研对策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4571705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调研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调研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调研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调研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调研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调研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调研对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调研对策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调研对策科学技术是第一消费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开展的决定性因素。依靠科技进步,开展高新技术,实现农业现代化,已成为今后农业开展的主要出路。党和政府从跨世纪的战略高度将科技进步进步到经济和社会开展的“决定因素”和“关键地位”,力求在2030年内,使我国到达中等兴旺国家程度。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科技进步起着根底的和关键的作用,直接关系到这一宏伟目的能否实现。然而,我国农业也面临严峻的形势和宏大的挑战,最大的问题是自然资的制约。要打破这一制约,就必须依靠科技,增强科技实力,进步科技奉献率。国外农业兴旺国家科技进步对农业奉献所占的份额已到达60%80%,

2、而据统计我国才到达30%40%,由此可知我们还存在较大差距。加之我市地处冷凉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而耕地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板结,少雨,缺水,资渐呈枯竭。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进步单位面积的资产出率,又降低本钱,同时进步产品质量与商品性,保护资环境,满足人们对生活越来越高的需要,依靠传统方法是难以解决的,只有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特别是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才能有效地加以解决.因此,科学技术的进步已成为世界农业开展的根本动力,技术进步的程度已成为判断农业兴旺与否的根本标志。 为了实现跨世纪科技进步战略,把握农业可持续开展和农业技术产业化主攻方向,推广先进的农业消费技术将大大促进农业消费力的开展,进一步增强农

3、业综合实力。为了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有利于职能部门的科学决策,进步区域农业高新技术开展潜力,探究我市农业技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途径和对策,这将有利于加速我市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形成优势、创出特色。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通过农业技术的推广,大力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优化农业产业构造,到达进步农业消费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开展,为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开展做出奉献。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中国的农业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开展,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们正在进展农业构造的战略性调整,把优质、高效作为农业新阶段开展农产品的目的。农业开展的新阶段不仅对农业产业战略、开展目的、组织制度、技术体系

4、等提出了变革要求,而且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清醒地认识当前我国农业推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是调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思路与对策的必要前提。1.经济体制改革,加速了市场经济开展。1992年,中国提出建立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经过10多年的深化改革,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正在市场经济的轨道上稳步开展。农业消费的目的也将随着中国参加wto后的形势变化和要求从数量增长型转变为质量效益型,顺应国内和国际市场变化大宗农产品供求与流通已转移到靠市场调节的轨道上来已经显现。2.科技体制改革,加剧了科技意识。1985年以来,中国不断进展科技体制的改革。改革的主题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科研方向要“有

5、所为,有所不为”,开展科技产业,要促进科研与经济的结合。改革使科研单位不断面向市场,研究开发适于农业法崭新要求的科技产品并推广应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农业企业纷纷跻身农业科技效劳行列,农业推广领域竞争加剧。3.农村经济开展,引发产业格局变化。随着市场经济对农业的不断引导和国内外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国的农村经济已经走出了传统农业的圈子,转而向开放性、市场型、外向型开展。农业构造的战略调整,使农业消费目的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业产业链条和经济链条延长,进步了农业总体效益;具有比拟优势的农产品走出国门,成为创汇的重要来;这些变化促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仅要关注技术程度,更要

6、关注知识、信息、观念、技能等。4.中国参加世贸,使我们的农业完全开放。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参加wto,使中国农村面临着一个更加开放的市场和更加剧烈的竞争。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式必将对我们的传统技术、固有理念形成宏大的冲击。而要应对这种变化,并使中国的农业与国际接轨,中国的农业推广工作必须着眼于农业技术、经济、信息、管理、法规、理念等知识和技能的高效整合与快速扩散。这是新阶段、新世纪、新形势赋予农业推广的新任务。二.农业推广要应对新的变化随着农业、科技形势的变化、农业推广环境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开展使推广效劳范围不再是单纯的技术,而是整个农村社会开展的需要。参加wto农民对技术的选

7、择余地更大,技术竞争更加剧烈。所有这些都要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1.农业推广体制要有变化。在我国经济体制由方案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中,农业推广体制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过去,我国的推广体制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推广体系,省、市、县、乡层层设立推广机构,成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主渠道。随着体制改革和农村市场的开放,农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充实到原有的推广体系,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农村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可使农民推广组织、企业推广组织等民间组织迅速兴起,尤其是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正在推进产业化进程中自觉地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推广作用。因此,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必须注意到推广渠道的多元化带来的新机遇,

8、进展多种推广力量的整合,加大推广力度,这在农业技术知识更新加快、使用周期缩短的今天,对于进步推广效益尤为重要。新的形势要求中国建立新型推广体制。新型的推广形式应该是多元化的,它包括三个组成局部:一局部是精干的国家推广机构;第二局部是由科技型企业为代表的推广机构以几大学和科研单位的推广机构组成;第三局部由民间组织和农民技术员组成。2.农业推广机制要有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开展,推广工作要由政府指令向着市场引导的咨询效劳开展。推广机构要按照市场和农民的需求开展工作,要按照市场机制探究推广新途径,促进技术由无偿活动转向有偿效劳,科技成果实行有偿转让。同时对于一时难以获得效益又必不可缺的公益性技术,如病

9、虫害预测预报、农业经济信息等,要继续加强政府推广的力度。要适应市场经济和国际规那么给推广工作带来的新挑战,注重维护知识产权和不进犯别人知识产权,促进展政推广转向法制推广,指令性推广转向市场需求性推广。3.农业推广观念要有变化。今天的农业技术推广与过去传统的推广在内涵上已有很大不同,新经济、新科技形势下的农业推广正由过去单纯的技术普及转向对农民的全面知识教育和素质进步。这是因为今天农民需要的正是与经济有关的所有知识技能的整合。这就要求推广人员也要不断更新知识、进步自身的才能和素质。不仅如此,由于技术知识等来的多元化,现代经济社会中的农民在许多方面逐步超越专业推广人员的才能,推广人员在向农民输送技

10、术、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向农民学习,并理解农民的新需求,由单纯技术人员的推广变成有农民参与的推广。4.农业推广方式要有变化。国家推广机构应通过政府渠道获得推广经费和工作经费;科技型企业、大学、科研单位和民间组织、农民技术员,那么要按照市场机制实行有偿效劳,科技成果实行有偿转让。农业技术推广要适应市场经济和国际规那么给它带来的新挑战,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依法推广。5.农业技术推广目的要有变化。由于农业消费的目的已经有单纯的要求产量转向追求质量效益等多重目的,因此,农业推广工作目的也要做出调整,要由过去追求数量转向增加三农收入进步农业消费经营效益、进步农民生活质量、进步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11、进步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才能以及满足更多层面的生活需要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开展。三.思路与对策1.开展市场经济的农业推广观念。要在推广工作中引入市场行为,培植农户参与观念,开展并为农民传输市场经济有关的新观念,如竞争观念、效益观念、信息观念、质量观念、诚信观念、法制观念、可持续开展观念、技术创新观念和素质创新观念等。2.调整农业推广工作的目的内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目的要定位到进步国际竞争才能和环境开展需要更广泛的各个方面,这也是现代农业对推广工作提出的战略要求。要确立推广法律化的观念,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公益性技术推广也要根据wto等国际通行规那么纳入法制保护标准。3.建立市场技术推广的

12、培养训练制度。建立市场机制条件下高素质推广人才队伍培养训练制度。要培养不同技术层次需要的推广专家和人才,适应参加wto竞争需要,适应产业构造调整需要,适应科学技术快速开展的需要,使推广人员不断更新知识,调整知识构造,满足技术竞争、经济社会开展等多方面的需要。4.调整农业推广工作的方式方法。充分运用现代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媒体手段等武装技术推广部门的条件和手段,要使推广人员不断开展和运用双向沟通和农户参与的推广方法,进步推广工作效率,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经济行为职能,使之始终为农村经济开展和农民增收效劳。5.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工作要针对区域生态特点和经济需要。不同类型区域有不同区域经济特点和

13、不同的经济产业带,因此,有不同的技术需求和不同的推广目的,工程选择和技术组合必须有针对性。设计技术推广方案就要考虑推广示范区域的特点。根据区域经济的特点和代表性选择农业技术推广示范课题。做到两个结合。即:推广目的与区域性结合强调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示范内容与区域性结合强调构造调整和持续开展。6.突出农户在推广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农户是中国当前农业经济体系的最根本消费单元,也是技术推广工作的主要对象和理论者。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围绕农户为中心,把农户参与当作重要的推广内容,如组织假设干骨干农户参加技术示范,并为他们建立示范户档案。系统、动态地理解农户的消费、经营和技术成分变化。根据农户的需要遴选技术组

14、合、安排技术示范内容和方案、设计技术工程。依靠农户的配合开展技术示范和观摩活动。7.农民培训是推广成功的关键,在培训中强调推广人员与农民双向沟通。采取培训观摩和技术指导相结合的交流方式,增加推广人员与农户的接触时机,按照农户的需要搞培训,借助农户方便形式搞观摩,深化培训交流的效果。8.通过技术观摩强化农户参与才能。农民是农业消费的主体,是推广中最活泼的因素。技术示范活动始终要求农民的参与和施行。示范样板放到农户的田间地头。这样进步了示范交流的效果,通过农民的参与反应即进步了示范方案的适用性、合理性又为推广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群众根底。9.利用群众媒体推动技术传播。利用播送、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在更大范围规模上,扩大工程和技术的社会影响到达增加农业、农村、开展的收入。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