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级BIM设计交付标准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4562340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级BIM设计交付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企业级BIM设计交付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企业级BIM设计交付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企业级BIM设计交付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企业级BIM设计交付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级BIM设计交付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级BIM设计交付标准(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企业级BIM设计交付标准随着BIM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具有丰富语义信息的三维模型成为了设计信息的主要载体,这对于以图纸、表格和文档为主要信息载体的二维交付形式将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影响和变化的根源在于,三维模型所承载的设计信息是统一和关联的,它的交付不仅是模型交付,还包括由模型所产生的的模拟仿真结果交付、分析结果交付和量价计算结果交付等一系列交付成果,同时还可以直接生成与模型相关的二维视图。而传统的交付中图纸、表格和文档所承载的信息往往是孤立和离散的,所形成的设计交付结果是单一和有限的,这与BIM设计交付相比有着本质的差异。随着建筑全生命周期概念的引入和参数化设

2、计、施工和运维的应用,以BIM模型为主要载体的信息表达方式将会发挥重要的信息传递和信息表达作用,并推动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因此,通过分析和判断可以得出,以二维图纸信息为主要载体的交付体系,将逐渐过渡到以BIM模型为主,并关联生成其他相关设计交付物的交付体系和方式,最终实现产业链间数字化移交的根本目的。BIM设计交付物是指在建筑设计各阶段工作中应用BIM技术按照一定设计流程所产生的设计成果。它包括建筑、结构、机电,以及综合协调、模拟分析、可视化等多种模型和与之自动关联的二维视图、表格和相关文档。依据BIM设计交付的要求和对象,交付物可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1) 满足建筑设计要求,并以商业合同为依

3、据生成的BIM设计交付物;(2) 满足建筑审批管理要求,并以政府审批报件为依据形成的BIM设计交付物;(3) 满足企业知识资产形成的要求,并以企业内部管理要求为依据形成的BIM设计交付物。BIM交付物BIM模型是BIM技术中工程数据信息的载体,它并不是BIM交付的目的。1 方案设计阶段的BIM交付物的内容(1) BIM方案设计模型:应提供经建筑分析及方案优化后的BIM方案设计模型,也可同时提供用于多方案比选的各BIM方案设计模型。(2) 建筑分析模型及报告:应提供必要的初步能量分析模型及生成的分析报告。对大型公共建筑,特别是复杂造型项目,还应进行空间分析、结构力学分析、声学分析、能耗分析及彩光

4、分析等,并提供分析报告。(3) BIM浏览模型:应提供由BIM设计模型创建的带有必要工程数据信息的BIM浏览模型。此模型文件体量小,对计算机配置要求不高,可以用于模型审查、批注、浏览漫游、测量打印等,但不能修改。BIM浏览模型不仅可以满足项目设计校对审核过程和项目协调的需要,同时还可以保证原始设计模型的数据安全。查看浏览模型一般只需安装对用的BIM模型浏览器即可,并可以在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上快速预览,实现高效、实时的协同。(4) 可视化模型及生成的文件:应提交基于BIM模型的表示真实尺寸的可视化展示模型,及其生成的室内外效果图、场景漫游、交互式实时漫游虚拟现实系统、对应的展示视频文件等可

5、视化成果。(5) 有BIM模型生成的二维视图:由BIM模型生成的二维视图可直接用于方案评审,包括总平面图、各层平面图、主要立面图、主要剖面图、透视图等。2 初步设计阶段的交付物内容(1) BIM各专业设计模型:应提供各专业BIM初步设计模型。(2) BIM综合协调模型:应提供综合协调模型,重点应用于进行专业间的综合协调及完成优化分析工作。(3) BIM浏览模型:与方案设计阶段类似,应提供由BIM设计模型穿件的带有必要工程数据信息的BIM浏览模型。(4) 建筑分析模型及报告:应提供能量分析模型、照明分析模型及生成的分析报告,并根据需要及业主要求提供其他分析模型及分析报告。(5) 可视化模型及生成

6、文件:应提交基于BIM设计模型的表示真实尺寸的可视化展示模型,及其创建的室内外效果图、场景漫游、交互式实时漫游虚拟现实系统、对应的展示视频文件等可视化成果。(6) 由BIM模型生成的二维视图:该阶段有BIM模型生成的二维视图的重点应是通过二维方式绘制的比较复杂的剖面图、立面图等视图,对于总平面图、各层平面图等建议由BIM模型直接生成。3 施工图交付阶段的交付物内容(1) BIM专业设计模型:应提供最终各专业BIM设计模型。(2) BIM综合协调模型:应提供综合协调模型,重点应用于进行各专业间的综合协调,及检查是否在因为设计错误造成无法施工等情况。(3) BIM浏览模型:与方案设计阶段类似,应提

7、供由BIM设计模型创建的带有必要工程数据信息的BIM浏览模型。(4) BIM分析模型及报告:应提供最终的能量分析模型、最终照明分析模型、成本分析计算模型及生成的分析报告,并依据需要及业主要求提供其他分析模型及分析报告等。(5) 可视化模型及生成文件:应提交基于BIM设计模型的表示真实尺寸的可视化展示模型,及其穿件的室内外效果图、场景漫游、交互式实时漫游虚拟现实系统、对应的展示视频文件等可视化成果。(6) 由BIM模型生成的二维视图:在经过碰撞和设计修改,消除了相应错误以后,可根据需要通过BIM模型声称或更新所需的二维视图,如剖面图、综合管线图、综合结构留洞图等。对于最终的交付图纸,本阶段可将视

8、图导出到二维环境中再次进行图面处理,其中局部详图可不作为BIM交付物,在二维环境中直接绘制,或在BIM软件中进行二维绘制。BIM模型交付深度模型交付物深度规范应遵循“适度”的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模型造型精度、模型信息含量、合理的构件范围,同时,在能够满足BIM应用需求的基础上尽量简化模型。适度创建模型非常重要,模型过于简单,将不能支持BIM的相关应用需求;模型构建得过于精细,超出应用需求,不仅带来无效劳动,还会出现因模型庞大而造成软件运行效率下降等问题。建筑专业的BIM模型交付物深度方案设计阶段模型初步设计阶段模型施工图设计阶段模型场地1、 场地平面布局:场地功能分区,场地内拟建道路、停

9、车场、广场、绿地及建筑物的布置2、 场地道路交通:场地道路、广场、停车场布置、场地出入口及与周边道路的连接。1、 保留的地形、地物2、 场地四邻原有及规划道路的位置和主要建筑物及构筑物的位置、层数、建筑间距3、 拟建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其中主要建筑物、构筑物应包括位置、尺寸和层数4、 道理、广场的位置,停车场及停车位、消防车道及高层建筑物消防扑救场地的布置5、 绿化、景观、及休闲设施的布置示意图6、 场地四邻的道路、地面、水面及其高度关系7、 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室内外设计高度8、 场地的地面坡度及护坡、挡土、排水沟1、 保留的地形、地物2、 场地四邻原有及规划道路的位置和主要建筑物及构筑物

10、的位置、层数、建筑间距3、 广场、停车场、运动场地、道路、维护、无障碍设施、排水沟、挡土墙、护坡等的布置4、 拟建建筑物的、构筑物的位置,其中主要建筑物应包括形状、位置、尺寸和层数5、 场地内的综合管线布置建筑1、 首层各出入口位置及梯段、坡道2、 功能分区及主要分区布置:各层主要功能区、主要房间的位置及面积3、 电梯井及电梯基坑的布置4、 水平和垂直交通的关系:楼梯、电梯及水平走道的布置及相互关系5、 结构受力体系中承重墙、柱网、剪力墙等的布置关系6、 主体建筑构件:外墙、幕墙、屋顶、主要内墙、内外墙门窗1、 承重结构的形式、定位、及尺寸以及主要承重结构构件,如内外承重墙、柱网、剪力墙2、

11、主要结构和建筑构造的配件、如非承重墙、壁柱、地面、楼板、吊顶、梁、柱、内外门窗(幕墙)、天窗、楼梯、电梯、自动扶梯、中庭、夹层、平台、阳台、雨棚、地沟、地坑、台阶、坡道、散水、明沟等3、 主要建筑设备、如水池、卫生器具等与设备专业有关的设备及位置4、 其他专业需要的竖井,如电梯井、管道井等,以及楼板及承重墙上较大的洞口1、 墙(柱)体,包括内外墙、柱的位置,墙体厚度及壁柱尺寸,墙体(主要为填充墙、承重砌体墙)预留洞的位置及尺寸2、 各层楼板、夹层、预留孔洞和通气管道、管线竖井、烟囱、垃圾道等的位置及尺寸3、 楼梯(爬梯)、电梯、自动扶梯及步道等建筑构件的位置4、 主要建筑结构和建筑构造部件,如

12、中庭、天窗、地沟、地坑、重要设备或设备机座、各种平台、夹层、阳台雨棚、台阶、坡道、散水、明沟等的位置、尺寸5、 主要建筑设备和固定家具,如卫生器具、雨水管、水池、台、橱、柜、隔断等的位置6、 屋面结构,如女儿墙、檐口、天沟、屋顶、雨水口、变形缝、楼梯间、水箱间、电梯机房、天窗及挡风板、屋面上的人孔、检修梯、室外楼梯和垂直爬梯,及其他构筑物的位置7、 每楼层的防火分区和防火卷帘门的位置及安全出口的位置示意。结构专业的BIM模型交付物深度方案设计阶段模型初步设计阶段模型施工图设计阶段模型结构1、 上部结构选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框架柱、框架梁、剪力墙等;钢结构的主要柱、梁2、 结构布置:主要柱、墙布

13、置及楼面梁板布置1、 基础结构,包括基础结构型和主要基础构件的尺寸及布置2、 上部结构,承重墙、柱、梁、板的布置及主要结构构件尺寸3、 结构主要或关键性节点、支座的位置示意图4、 结构单元划分(结构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及后浇带使用特殊材质的楼板表示的位置和宽度5、 标准层、特殊楼层及结构转换层的结构布置及主要构件尺寸6、 楼板、承重墙、梁上预留孔洞的位置及尺寸7、 特殊结构部位的构造1、 基础,包括基础的形状、位置和尺寸及基础的埋置深度,箱基、筏基和一般地下室的地板厚度2、 地下室及人防个部分墙体的厚度;基础构件(包括承台、基础梁等)的位置、尺寸,地沟、地坑、和已定设备基础的位置、尺寸等3

14、、 楼面结构,包括:梁、板、柱、剪力墙、抗震构造柱的位置及尺寸,预留孔洞及买件的位置,女儿墙或女儿墙构造柱的位置及尺寸4、 每层楼体结构形式(梁式或板式)、布置及尺寸5、 特种结构的构筑物,如水池、水箱、烟囱、烟道、管架、地沟、挡土墙、筒仓、大型或特殊要求的设备基础、工作平台等6、 钢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要建模)机电专业的BIM模型交付物深度方案设计阶段模型初步设计阶段模型施工图设计阶段模型供电系统变/配电室(站)、弱电机房、电气(强电、弱点)竖井的位置、面积(只表示估算位置和面积)变、配电系统,包括高低压开关柜、变压器、发电机、控制屏、直流电源及信号屏等设备的体量模型及安装位置。1、 变

15、、配电站,包括变压器、发动机、开关柜、控制柜、直流及信号柜、补偿柜、支架、地沟、防雷保护及接地装置等的简略模型及安装位置、安装尺寸2、 高低压供配电系统,包括配电箱、控制箱的简略模型及布置,以及高低压输电线路的连接布置3、 竖向配电系统,以建筑物、构筑物为单位,自电源点开始至终端配电箱止,按所处的相应楼层分别布置所需的供配电设备及装置(设备及装置可以简略模型表示)照明系统照明系统,包括照明灯具、应急照明灯、配电箱(或控制箱)的体量模型及位置,不需连线配电箱、灯具、插座、开关、线路的布置。(其中配电箱以简略模型表示,而灯具、开关、插座等小型装置用通用的模型构件示意性表示即可,不需创建详细的模型构件)鸿业的族是否有建好的族消防及安全系统消防及安全系统控制室,及设备的体量模型及布置,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包括消防控制室设备的简略模型及布置;各层消防装置及器件(探测器、报警器等)的布点、连线2、 安保监控系统、巡更系统、传呼系统及车辆管理系统等控制室设备的简略模型及布置,监控、传感设备及器材的简略模型及布置3、 防雷、接地系统,包括避雷针、避雷带、引下线、接地线、接地极、测试点、断接卡等的简略模型及布置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控制室及设备的布置,如有电视和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广播、扩声与会议系统、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