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的综合开发——以长江流域为例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4560574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长江流域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长江流域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长江流域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长江流域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长江流域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长江流域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域的综合开发——以长江流域为例(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考纲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 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考纲解读1. 以某流域为例,掌握该流域开发的 地理条件。2. 理解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及 综合治理的措施。思维导图考点一 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1自然环境(1) 地形:上游高原、盆地,中下游平原。(2)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3) 水量:水量居我国首位,中下游河网稠密,湖泊密布。(4) 流域概况: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流域面积居全国首位。2自然资源丰富的水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等。 二、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1经济发展快,形成三

2、大经济区(1) 上游:以重庆为中心。(2) 中游:以武汉为中心。(3) 下游:以上海为中心。2城市化水平较高除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外,宜宾以下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度远高于 上游地区。1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分析 流域治理和开发的核心是水资源的利用。流域开发的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 方面。具体分析如下:(1) 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2) 流域开发的社会经济背景2流域开发利用的一般规律河流一般发源于高原山区,地势起伏大,蕴藏有丰富的水能,其上游地区以开发水能为主。 中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流速平缓,以发展航运为主。流域水能、航运价值开发利用具体分析 如下:(1) 河流水能资源的

3、分析思路 判断一条河流或某一河段水力资源是否丰富,一看水量大小,二看落差,具体分析思路如下:(2) 河流的航运价值分析思路考情速查命题揭秘2016 全国文综甲卷,36(2)(4)2015 海南地理,15172014 广东文综,412012 山东文综,26以世界某区域著名河流为素材,围绕着河流的开 发利用方向综合考查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特征 等开发条件,区域自然特征考查最多,难度偏大。考向一 流域开发的背景分析1. (2014广东文综)珠江是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多河流的总称。西江、北江、 东江等河流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三江汇集、八口入海”的水系特征。位于珠江干流西江沿岸 的梧州市,是广西承

4、接区外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 题。材料 珠江流域示意图。(1) 珠江的主要补给类型是,枯水期一般出现在季。(2) 西江流域的水电站呈现出 开发的分布特征,该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3) 简要分析珠江“八口入海”特征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答案 (1)雨水补给 冬(2) 梯级 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3) 珠江干支流众多,入海径流量大;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水流不畅,河汊发育;珠江干流 短促;海水顶托作用强。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显示的珠江流域所在的纬度位置、气候区,可以判定其补给类型为 雨水补给。枯水期与旱季一致,出现在冬季。第(2)题,读图

5、可知,西江流域的水电站呈现梯 级开发的分布特征。水能丰歉取决于流量和流速,这里降水多,流量大,流经阶梯交界处, 因而水能资源丰富。第(3)题,“八口入海”意为入海口处河道分汊多,题目要求回答“八口 入海”特征的自然原因,可以从入海径流量大、地势低平、海水顶托作用强等几个方面分析。 考向二 流域开发利用的方向(2012 海南地理)下图示意挪威位置和地形。挪威是世界上水能资源开发较充分的国家。该 国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水库水位与发电机组所在位置高差大)电站。据此完成23 题。2挪威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的主要原因是该国( )A. 海岸线曲折,多峡湾B. 多山地,河流落差大C. 地形平坦,水

6、网密布D. 河湖众多,少泥沙3挪威消耗民用电最多的是( )A. 照明B.制冷C.取暖D.烹饪答案解析 第2题,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挪威的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的落差大,因此水电站的 水库水位与发电机组所在位置高差大,即多为高水头电站。第3 题,挪威所处的纬度较高, 冬季气温较低,为取暖而耗电最多。考点二 流域的综合开发、治理与评价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1.上游地区(1) 优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2) 发展重点:水能资源的开发。位置: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西陵峡三斗坪(3) 三峡工稈综合效益: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等(4) 存在问题: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森林植被破坏。(5) 整治重点及措

7、施: 重点:生态环境建设。加强长江防护林及水源涵养林的建设 措施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经营与开发2中游地区(1) 优势:平原面积广大,土地肥沃;矿产资源丰富。(2) 开发重点商品农业基地制造业基地存在问题:洪涝灾害。(4) 整治重点及措施:重点:防治长江水患,整治江河湖泊。严禁沿湖围垦,退耕还湖,疏浚湖泊J搞好分洪工程措施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的防护林, I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并修建水利工程。3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河湖密布,气候温暖湿润,人口密集, 利于农业发展(1) 优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利于与国内外建立广泛 I 的经济联系(2) 突出问题:

8、水体和大气的质量普遍下降。(3) 整治重点及措施: 重点: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措施: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环境保护,通过各 种途径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流域环境问题的治理原则上游水源地般以保护森林、水土保持、保护湿地等生态保护为主中游河段以防洪为主下游河段般以防治污染、保护湿地等生态保护为主考情速查命题揭秘2016 全国文综甲卷,362013 山东文综,12考查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和流域开发的影 响。以综合题为主,难度中偏上。考向一 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和目标1. (2016 全国文综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

9、占流域总面积的 94%,历史上曾是一 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 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 年 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讷河流 域的地形。( 1 )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 、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 化。(2)下表中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 表格。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 改善水质 发电 增加生物多样性 土地开发 开采河沙 改善航 运条件阶段时间主要措施主要整治和开发目标第一阶段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 除

10、河道分汊。 、。第二阶段20世纪2080年代进行梯级开发,整理河谷 滩地等。 、 。AVr *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 汊。恢复河流生态。(3) 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设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4) 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答案 (1)上游(瑞士境内):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北部支流(索恩河):全 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地中海沿岸支流: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2)改善航运条件 防洪 发电 改善航运条件 土地开发(防洪)(3) 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

11、利益, 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 现整治效益最大化。(4) 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 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 净化能力。解析 第(1)题,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水文特征。罗讷河上游位于瑞士境内,主要靠 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其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径流的季节变化大。春季积雪融化形 成春汛,夏季冰川消融,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北部支流(索恩河)位于法国境内,其流 域主要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较小,径流量变化不

12、大。地中海沿岸为冬雨夏 干的地中海气候,河流汛期为冬季,枯水期为夏季。第(2)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整治措施及其 作用。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可以加快洪水下泄,从而达到防洪的目的,同时 也具有改善航运条件的作用。进行梯级开发的主要目的是发电,同时起到改善航运条件的作 用,而整理河谷滩地是土地开发的重要措施。第(3)题,罗讷河流域面积广,跨越行政区多, 涉及部门众多,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可以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全流域的综合治理。第(4) 题,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可以减缓河水流速,增加湿地面积,增强河水的自净能力,从 而起到恢复河流生态、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水质的作用。考向二 流域开发的影

13、响(2013 山东文综)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23题。2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B.蒸发量增加D.地表径流减少A. 降水量增加C.下渗减少 3.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 中分别对应的是()A. I、II、IIIC.III、II、I 答案解析 第2题,图a显示:在流域I、II、III三阶段开发过程中,居民点逐渐增多,植被逐 渐减少。植被覆盖率的下降,会使植被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流域内蒸发、蒸腾 作用减弱,降水量减少,气候恶化;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土壤层变薄,植被根系减少 降水下渗量及地下

14、径流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第3题,在流域开发过程中,随着植被覆盖 率的下降,植被枝叶和凋落物对降水的截留、阻滞作用逐渐减弱,流域内汇水速度逐渐加快, 相同一次暴雨过程,洪峰出现的时间会逐步提前,地表径流量逐渐增加。考向三 流域开发产生的问题(2015 海南地理)下图示意某湖泊位置。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流域大规模开垦。据此 完成46题。4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湖泊( )A. 湖面少风浪B. 北部湖水较南部浅C. 冬季不结冰D. 湖水多被用于灌溉5.在该湖四湖区中,最适宜淡水鱼生长的湖区是()A. B.C.D.6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水位下降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 流域年降水量减少B.

15、流域年蒸发量增大C. 入湖河水量减少D. 出湖河水量增大答案解析 第4题,根据图中信息可推断出该湖为里海,位于中纬度地区,受盛行西风带影响, 湖面多风浪。图中湖泊北部等高线稀疏,地势起伏较小,湖床海拔高度较高,湖水较浅;南 部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湖床海拔高度低,湖水较深。该地纬度较高,属于温带地区, 湖泊冬季结冰。湖泊周围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较少,淡水注入少而蒸发大,湖 水盐度较高,灌溉用水少。第5题,从上题分析可知,该湖盐度相对较高,图中位于湖泊 北部河流入湖口附近,淡水注入较多,湖水盐度较低,最适宜淡水鱼生长。第6题, 20世纪 3050年代,里海沿岸地区人口迅速增加,河流用水量增大,入湖径流量减少,导致湖水水 位下降加剧。考点三 水利工程的评价1.可行性评价(1) 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包括资源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