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4557173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译文 东边出太阳,西边下着 雨,说是无晴(情),却又有晴(情)。 出典 刘禹锡 竹枝词 注:1、 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 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 注释1 、竹枝:巴渝一带民歌, 唱时“吹短笛,击鼓以赴节” ,扬袖而舞。竹枝词:巴渝(今四川省 重庆市)一带的民歌。歌词杂咏当地风物和男女爱情,富有浓郁的生 活气息。这一优美的民间文学形式,曾引起一些诗人爱好并仿制。刘 禹锡仿作的竹枝词 现存十一首。 2. 唱:一作“踏”,踏歌,指 唱 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3. 晴:谐为“情”为双关隐语。 表面上说

2、天气, 实际上是说这歌声好像“无情” ,又好像“有情”,难以捉摸。 3、译 文 1: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平静,忽然听到江面上 情郎唱歌的声音。东边出着太阳,西边还下着雨,说是没有晴天吧, 却还有晴的地方。译文 2:江边垂柳,绿意盎然;江中流水,平如镜 面。突然她听到了江上传来了熟悉的歌声。哎,我心中的人儿啊,就 像这晴雨不定的天气,说是晴天,西边却下着雨,说是雨天,东边却 还挂着太阳。 他对我像是无情又像是有情, 真让人捉摸不定。 4、 刘 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中期诗人、 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 有“诗豪”之称。世称“刘宾客”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 , 彭城(

3、江苏徐州) 或河南洛阳 (有待考证),汉族,洛阳(今属河南) 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县) 。刘禹锡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 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 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 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他没有自甘沉沦, 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 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 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 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诵。 824 年夏,他写了着名的 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

4、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 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 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 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 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 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 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 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 给他紫金鱼袋。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 与朋友交游赋诗, 生活闲适。 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5、 竹枝词, 是一种诗

5、体。这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 (主要因四川乃 熊猫之故乡,竹子甚多)民歌中的竹枝 ,流传年代古老,白居易 诗中有:“幽咽新芦管,凄凉古竹枝” 。从民歌演化为文人诗体,一般 认为是从唐代刘禹锡开始的。刘于长庆二年(八八二年)任夔州刺史 时,这年春正月来到建平(今巫山县)见到民间联歌竹枝 ,吹短 笛击鼓,边唱边舞,以曲多为贤 。带有赛歌的性质。他由此受到 启发,就仿效屈原作九歌的方式,作竹枝九篇, 俾善歌者 飏之。实际是为当时民间的竹枝词歌舞作的新词。他的新词具有鲜 明的民间歌谣格调,又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所以在民间得到广泛流传。 当时的白居易、李涉以及其后的皇甫松、孙光宪等都写过竹枝词

6、。关 于竹枝词的特色,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概括为 “四易”,即易学、易懂、 易写、易流传。这是从学习和阅读方面讲的。如果从内容、形式及艺 术表现手法来研究分析,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 语言流畅,通 俗易懂。竹枝词是由民歌蜕化出来的,民间的口语、俚语皆可入诗, 且极少用典,读起来琅琅上口,雅俗共赏。 (二)不拘格律,束缚较 少。民歌作者不太懂韵书上的规范, 民间竹枝词也多依日常生活中的 语言声韵。 刘禹锡最早作的九首竹枝词, 可以说没有一首是符合规范 的。(三) 诗风明快,诙谐风趣。大凡竹枝词, 不论出自南方或北方, 也不论是汉民族或少数民族,几乎都具有这种特色。应该说,这种诗 风也是从民歌

7、中带进来的。 (四)广为记事,以诗存史。诗与史相结 合,是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竹枝词缘于纪事,举凡风土民情、山川 形胜、社会百业、时尚风俗、历史纪变等等皆可入诗。涉及到政治、 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诸多领域。可以认为,竹枝词所反映的各 个历史年代的社会生活层面, 无论从广度和深度来说, 都是其他诗体 所不能比拟的。竹枝词使诗词的功能得到了广阔的开拓。同时,也保 存了大量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yyyttree )6、“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诗中的这个姑娘也许是在江上打鱼,不然就是在 河边洗衣吧。在春风淡淡的日子里,杨柳都吐出碧绿的长条,江水又 是那么平缓。 她正在从事劳动的时

8、候, 忽然听见一个青年人在引吭高 歌,歌声好象从江面飞渡过来,总是盘旋在她的身边。虽然歌词的内 容不完全听得清楚, 却又好象是为她而发似的。 等她倾耳细听的时候, 歌声又忽然给一阵江风吹断了。然而不久,歌声又响起来,又在她耳 边盘绕着,赶也赶不掉就这样,这位姑娘的心情给逗引得忽起忽 落,安静不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写出了一位给 歌声逗引得心情起伏不定的姑娘。接下去就是两句妙喻: “东边日出 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情。 ”这两句诗长期以来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和 传诵。因为它语带双关地用 “晴”来暗喻“情”,抓住的是眼前景物, 暗射的又是此时此际人物的思想感情 ;而两种不相关的事物通

9、过谐 声统一在一起,如此贴切自然,又使人感到有意外的喜悦。这样的谐 声借喻,早在南朝民歌中出现, 它不是只能在纸上舞文弄墨的人所能 想象,而是只有善于通过歌唱来抒情表意的饿劳动人民才能够有的巧 思。劳动人民在诗歌中运用双关语,都是含蓄而不晦涩的。用“莲” 喻“怜”,用“迟”喻“池”,用“晴”喻“情”都是如此。正因 为有含蓄的美, 所以象这首诗的女子就不象那些戴着道学的假面具的 大人先生那样, 绕了几个圈子也还闪闪缩缩的半吞半吐, 说不出半句 心里的话;但也不是赤裸裸的叫喊,使人觉得唐突。而是含蓄地用双 关的语言,巧妙地道出了自己这时候的心情。 7、第一句写景,是她 眼前所见。江边杨柳,垂拂青条

10、;江中流水,平如镜面。这是很美好 的环境。第二句写她耳中所闻。在这样动人情思的环境中,她忽然听 到了江边传来的歌声。那是多么熟悉的声音啊!一飘到耳里,就知道是谁唱的了。第三、四句接写她听到这熟悉的歌声之后的心理活动。姑娘虽然早在心里爱上了这个小伙子, 但对方还没有什么表示哩。 今 天,他从江边走了过来,而且边走边唱,似乎是对自己多少有些意思。 这,给了她很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她就想到:这个人啊,倒是有点 象黄梅时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它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它是 雨天吧,东边又还出着太阳,可真有点捉摸不定了。 这里晴雨的“晴”, 是用来暗指感情的“情” ,“道是无晴还有晴” ,也就是“道是无

11、情还 有情”。通过这两句极其形象又极其朴素的诗, 她的迷惘,她的眷恋, 她的忐忑不安, 她的希望和等待便都刻画出来了。 这种根据汉语语音 的特点而形成的表现方式, 是历代民间情歌中所习见的。 它们是谐声 的双关语, 同时是基于活跃联想的生动比喻。 它们往往取材于眼前习 见的景物, 明确地但又含蓄地表达了微妙的感情。 如南朝的吴声歌曲 中就有一些使用了这种谐声双关语来表达恋情。 如子夜歌 云:“怜 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 ”(欢是当时女子 对情人的爱称。梧子双关吾子,即我的人。 )又:“我念欢的的,子行 由豫情。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的的,明朗貌。由豫,迟疑貌。 芙

12、蓉也就是莲花。见莲,双关见怜。 )七日夜女歌:“婉娈不终夕, 一别周年期,桑蚕不作茧,昼夜长悬丝。 ”(因为会少离多,所以朝思 暮想。悬丝是悬思的双关。 )这类用谐声双关语来表情达意的民间情 歌,是源远流长的,自来为人民群众所喜爱。作家偶尔加以摹仿,便 显得新颖可喜,引人注意。 刘禹锡这首诗为广大读者所爱好,这也是 原因之一。 8、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即景起兴。这是一个春风和 煦的日子,江边杨柳依依,柳条轻拂着水面;江中流水平缓,水平如 镜。次句“闻郎江上唱歌声”叙事。在这动人情思的环境中,这位少 女忽然听到了江面上飘来的声声小伙子的歌声。 这歌声就像一块石头 投入平静的江水,溅起一圈圈涟漪

13、一般,牵动了姑娘的感情波澜。 三、 四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写姑娘听到歌声后的 心理活动。她心中早就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但对方还没有明确表态。 今天从他的歌声中多少听出了点情意, 于是她觉得: 这个人的心就像 捉摸不定的天气一样, 说它是晴天吧,西边却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 东边却又出着太阳。 “道是无晴却有晴”一句,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 法,把天“晴”和爱“情”这两件不相关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表 现出初恋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这首诗语言平易,诗意清新,情 调淳朴,历来受到读者喜爱。 9、这是一首流传极广、为人民群众所 喜爱的爱情诗,可歌可舞。开头就用“杨柳”这一传统意象渲

14、染环境, 杨柳绽青,江水平堤,显见是极易撩人情思的早春季节。少女所见: 春光明媚,杨柳青青,江中流水,平如镜面,环境极美;少女所闻: 在这令人陶醉的美景中, 她忽然听到江上传来熟悉的歌声, 情不自禁 地举目眺寻。“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还有情”,以天气之“无晴” 与“有情”,谐人之“无情”与“有情” 。把女主人公爱上了一个人, 但对方尚未表态,时而惊喜,继而疑虑,终而迷茫,都融合在“道是 无晴(情)还是晴(情)中。见、闻、感自然流畅的融合,把一个初 恋少女的思情, 盼情,羞情的心态便跃然纸上, 写得极为关切、细腻, 也极容易引起共鸣。诗的语言通俗而雅致,优美而质朴,音调悠扬而 婉转,富有民

15、歌韵味。 10、竹枝词清丽宛转,音节和谐,读来琅琅上 口。刘禹锡在三峡听到了竹枝曲凋,虽是依声作词,但在竹枝词的韵 律上又作了一些改进。一是押平声韵,改变竹枝词原先的仄声韵,使 曲子更加轻快悠扬。二是注意平仄的搭配,竹枝词首句以仄声起始, 先造成激昂之势次句以平声为首,使节奏转慢,化高亢为舒缓。第 三句再以仄声起音,形成顿挫之势,又由轻柔转为昂扬。末句再以平 声收束全篇, 复使曲调再次呈现宛转之势。 这样的平仄变化使曲子如 行云流水,又似澎湃的海涛。明代董文焕评说竹枝词: ”其格非古非 律,半杂歌谣。平仄之法,在拗、古、律三者之间,不得全用古体。 若天籁所至,则又不尽拘拘也。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