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模架板模板(扣件式)计算书施工方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4535335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支模架板模板(扣件式)计算书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支模架板模板(扣件式)计算书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支模架板模板(扣件式)计算书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支模架板模板(扣件式)计算书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支模架板模板(扣件式)计算书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支模架板模板(扣件式)计算书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支模架板模板(扣件式)计算书施工方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mm板模板(扣件式)计算书 计算依据: 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4、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一、工程属性新浇混凝土楼板名称标准层120mm板新浇混凝土楼板板厚(mm)120模板支架高度H(m)3模板支架纵向长度L(m)8模板支架横向长度B(m)7。8 二、荷载设计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G1k(kN/m2)面板0.1面板及小梁0。3楼板模板0.5模板及其支架0。75混凝土自重标准值G2k(kN/m3)24钢筋自重标准值G3k(kN/m3)1。1施工人员

2、及设备荷载标准值Q1k当计算面板和小梁时的均布活荷载(kN/m2)2。5当计算面板和小梁时的集中荷载(kN)2。5当计算主梁时的均布活荷载(kN/m2)1。5当计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支承结构构件时的均布活荷载(kN/m2)1风荷载标准值k(kN/m2)基本风压0(kN/m2)0。20。051地基粗糙程度D类(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市区)模板支架顶部距地面高度(m)2.9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0.51风荷载体型系数s0.5 三、模板体系设计主梁布置方向平行立柱纵向方向立柱纵向间距la(mm)1000立柱横向间距lb(mm)1000水平拉杆步距h(mm)1500小梁间距l(mm)350小梁最大悬挑长度l1

3、(mm)200主梁最大悬挑长度l2(mm)200结构表面的要求结构表面隐蔽 设计简图如下:模板设计平面图模板设计剖面图(模板支架纵向)模板设计剖面图(模板支架横向) 四、面板验算面板类型覆面木胶合板面板厚度t(mm)13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12。5面板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4面板弹性模量E(N/mm2)4500面板计算方式三等跨连续梁 楼板面板应搁置在梁侧模板上,本例以三等跨连续梁,取1m单位宽度计算。 Wbh2/6=10001313/628166.667mm3,Ibh3/12=1000131313/12183083.333mm4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q10.9max1。

4、2(G1k +(G2k+G3k)h)+1。4Q1k ,1.35(G1k +(G2k+G3k)h)+1。40.7Q1kb=0.9max1。2(0。1+(24+1.1)0。12)+1。42。5,1.35(0。1+(24+1。1)0.12)+1.40.72。5 1=6。511kN/m q1静=0。9G(G1k +(G2k+G3k)h)b = 0.91。2(0.1+(24+1.1)0.12)1=3。361kN/m q1活=0。9(QQ1k)b=0.9(1。42.5)1=3。15kN/m q20.91.2G1kb0。91.20。11=0。108kN/m p0。91。4Q1k0。91.42.53。15kN

5、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q(G(G1k +(G2k+G3k)h)b =(1(0。1+(24+1。1)0。12))13。112kN/m 计算简图如下: 1、强度验算 M10。1q1静L2+0。117q1活L20。13。3610。352+0。1173。150。3520.086kNm M2max0。08q2L2+0。213pL,0。1q2L2+0.175pLmax0。080。1080。352+0。2133。150。35,0。10。1080。352+0。1753.150.350。236kNm MmaxmaxM1,M2max0.086,0。2360。236kNm Mmax/W0。236106/28166。6

6、678。375N/mm2f12。5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max0。677ql4/(100EI)=0。6773。1123504/(1004500183083。333)=0。384mm 0.384mmL/250350/2501。4mm 满足要求! 五、小梁验算小梁类型方木小梁截面类型(mm)4090小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15。44小梁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78小梁截面抵抗矩W(cm3)54小梁弹性模量E(N/mm2)9350小梁截面惯性矩I(cm4)243小梁计算方式二等跨连续梁 q10。9max1。2(G1k+ (G2k+G3k)h)+1。4Q1k,1。35

7、(G1k +(G2k+G3k)h)+1.40。7Q1kb=0.9max1。2(0。3+(24+1。1)0。12)+1。42。5,1。35(0。3+(24+1。1)0。12)+1。40。72。50。35=2.354kN/m 因此,q1静0。91。2(G1k +(G2k+G3k)h)b=0.91。2(0。3+(24+1。1)0.12)0。35=1.252kN/m q1活0.91。4Q1kb=0。91。42。50。351。103kN/m q20.91。2G1kb=0。91。20.30。350。113kN/m p0。91.4Q1k0。91.42。53。15kN 计算简图如下: 1、强度验算 M10.1

8、25q1静L2+0。125q1活L20.1251。25212+0。1251.103120。294kNm M2max0.07q2L2+0。203pL,0。125q2L2+0。188pLmax0。070.11312+0。2033。151,0.1250.11312+0.1883.1510。647kNm M3maxq1L12/2,q2L12/2+pL1=max2.3540。22/2,0.1130。22/2+3.150。20。632kNm MmaxmaxM1,M2,M3max0.294,0.647,0。6320。647kNm =Mmax/W=0。647106/54000=11.989N/mm2f=15。

9、44N/mm2 满足要求! 2、抗剪验算 V10。625q1静L+0.625q1活L0.6251。2521+0.6251.10311。472kN V20.625q2L+0。688p0。6250.1131+0。6883。152。238kN V3maxq1L1,q2L1+pmax2。3540.2,0.1130。2+3。153。173kN VmaxmaxV1,V2,V3max1。472,2。238,3.1733.173kN max=3Vmax/(2bh0)=33.1731000/(24090)1.322N/mm2=1.78N/mm2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q(G(G1k +(G2k+G3k)h)

10、b=(1(0。3+(24+1。1)0。12)0。351.159kN/m 挠度,跨中max0。521qL4/(100EI)=0.5211.15910004/(1009350243104)0.266mmL/2501000/2504mm; 悬臂端maxql14/(8EI)=1.1592004/(89350243104)0。01mm2l1/2502200/2501。6mm 满足要求! 六、主梁验算主梁类型钢管主梁截面类型(mm)482.7主梁计算截面类型(mm)482。7主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205主梁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25主梁截面抵抗矩W(cm3)4.12主梁弹性模量E(N/

11、mm2)206000主梁截面惯性矩I(cm4)9.89主梁计算方式三等跨连续梁 1、小梁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q10。9max1。2(G1k +(G2k+G3k)h)+1。4Q1k,1。35(G1k +(G2k+G3k)h)+1.40。7Q1kb=0.9max1.2(0。5+(24+1.1)0。12)+1.41。5,1。35(0。5+(24+1。1)0。12)+1。40.71.50。351.989kN/m q1静0。91.2(G1k +(G2k+G3k)h)b0。91。2(0。5+(24+1.1)0。12)0。351.328kN/m q1活0。91。4Q1kb0。91.41。50。350。661k

12、N/m q2(G(G1k +(G2k+G3k)h))b=(1(0.5+(24+1。1)0。12))0。351。229kN/m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按二等跨连续梁,Rmax1.25q1L1。251。98912.486kN 按悬臂梁,R11.9890。20。398kN RmaxRmax,R12.486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按二等跨连续梁,Rmax1。25q2L1.251。22911。537kN 按悬臂梁,R1q2l1=1.2290。20.246kN RmaxRmax,R11。537kN; 计算简图如下: 主梁计算简图一 主梁计算简图二 2、抗弯验算 主梁弯矩图一(kNm) 主梁弯矩图二(kNm) =Mmax/W=0.752106/4120=182.593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3、抗剪验算 主梁剪力图一(kN) 主梁剪力图二(kN) max=2Vmax/A=25。1041000/38426。586N/mm2=125N/mm2 满足要求! 4、挠度验算 主梁变形图一(mm) 主梁变形图二(mm) 跨中max=1。402mm=1000/250=4mm 悬挑段max1。027mm=2200/250=1.6mm 满足要求! 5、支座反力计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图一 支座反力依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