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射线线段教学反思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4515360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直线射线线段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直线射线线段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直线射线线段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直线射线线段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直线射线线段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直线射线线段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线射线线段教学反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2直线、射线、线段1教学反思张永壮霸州市第十四中学“直线、射线、线段”是义务教育课程原则实验用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二小节内容。我听过诸多有关“直线、射线、线段”的公开课。也看过为数不少的这方面的教案,教师都是按直线线段的教学过程来展开教学的。也有诸多教师用自己的新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上了一堂堂成功的“直线、射线、线段”。这对于我来说是有着极大压力的。既不能照搬照抄,又但愿上出新意,上出特色。于是,我仔细地分析了一下:发现这些课都是先学直线,后结识线段。可是现实生活中是找不到直线的,为了可以给学生一种先入为主的体验,我把教学顺序调换了一下,我想,无论成功与否,至少

2、也是我自己的想法,就当是一种尝试吧!因此我把学习的重点放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线段的教学上,通过实践感知,操作体验,进一步理解线段的特点,从而在理解线段基本上结识直线,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因此,我为这节课设计的教学目的是: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测、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特性:直的和可度量的。、通过空间想象,结识直线,明确直线的两个特性:直的和不可度量的。3、培养学生的观测、想象、操作能力、合伙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上完直线、射线、线段这一节公开课后的第一感觉就是学生与我配合得挺好,整个课堂的氛围很活跃。课程任务基本所有完毕,达到了我的课堂预定目的。新课程强调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

3、,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摸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对的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在课堂构造的安排上,我采用了由学生从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跳绳入手,常用的手电开始。让学生自己摸索学习有关概念和特点的方式,学生不仅达到我的预期目的。并且杰出地完毕了任务。此外,我还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大胆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完线段、射线、直线的定义和表达措施之后,我问:“同窗们还想理解哪些有关线段、射线、直线的知识?”于是同窗们有了不同问题:有的问这三种图形放在一起是什么样的状况;有的想懂得它们在生活中均有什么应用;有的问数学题目中哪些有关它们的题目等等。对于她们提出的问题,我结合本节课的知

4、识点谋求结合点,贯穿于教学中予以解答。此外,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闪耀出许多火花。例如在请学生举出生活中直线的例子时,有一位同窗说太阳升起时的地平线可近似看作直线,我觉得较好。正是有了学生的积极配合,我的这一堂公开课上得非常好。数学课程原则指出:在教学空间与图形时,应注重学生摸索现实世界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测、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渐结识简朴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由于射线、直线生活中没有原形,因此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于是,我从学生感爱好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爱好。捕获课堂上学生生成的亮点,鼓励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而言,重

5、要的是形成概念,而不是记忆概念。整堂课目的设定合理,基本完毕了教学目的。(学生会根据端点的个数辨别直线、射线、线段)。这堂课我觉得比较满意的是:1、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激光器向月球发射激光,引出线段;到没有月球阻挡将会形成什么图形?得出射线;再到让学生完全想象还会有什么变化?从而引出直线。一步一步地,为学生对的建立这三个概念创设了较好的条件。、课中给学生提供了积极摸索的时间、空间。例如:在理解线段、直线、射线三者之间的异同点时,先具体教学了射线、直线、线段,然后又回忆了各自的特点。接下来放手让学生自己在小组内讨论,完毕表格中内容。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后来学习的正迁移。3、我并没有一味的按教材上呈现概

6、念,而是让学生去感悟“通过一点画直线或射线有无数条”,而“过两点画直线只能有一条”,在一条直线上任取三点找直线、射线、线段,把课本上原本凝固的概念激活了,使数学知识恢复到一种鲜活的状态。实现了课本知识与学生发现知识的一种沟通,增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敏感性,这也是新基本教育数学教学中所始终倡导的。我觉得这节课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充足运用多媒体的多种功能让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并且多次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做到手、脑、口并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这既可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摸索欲望,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符合学生由感知到表象,再由表象到抽象这一结识规律,增进了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故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启发学生积极地观测、比较、抽象、概括等,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在教学中我竭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探究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总体来说:本节课通过学生观测、动手操作、合伙交流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参与机会较多,课堂氛围活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同步,在操作交流中,使学生的学习成果得以展示,学生从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