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课内现代文复习答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4514615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课内现代文复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八上课内现代文复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八上课内现代文复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八上课内现代文复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八上课内现代文复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上课内现代文复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课内现代文复习答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内现代文复习芦花荡 整体感知: 文章主题以一个传奇的抗日故事, 塑造了一个抗日 的老英雄,体现了全民族抗日的决心和热情, 讴歌了抗日军民的激情和乐观主义精神。 阅读 18 段,回答以下问题:一、赏析下列语句: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 阴森黑暗的大苇塘。 “呆”字表现出敌人的无奈与怯懦, 也直接描写 了抗日战争环境的恶劣 .2、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 目标好像就 是天上。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钻”字,写出了苇子 的长势和茂盛,烘托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战争 环境里顽强的斗争意志和旺盛的生存力量及 对敌人的恨。二、品析 小船又飘回来”中的飘”字既说明老头子划船技术娴熟,小船速度

2、快,又 说明他的积极乐观,战斗热情高。三、第6自然段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这 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过于”是非常”的意思,说明老头子的自信 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强,另一方面也是过头、超 过、过分的意思。这句话欲扬先抑是老头子,性 格的核心:总领全文,贯穿全文,又为下文写老 头子失职大菱受伤作铺垫。四、第7段说 敌人愿望就没有达到”,敌人有 什么愿望?敌人的愿望是监视着苇塘, 提防有人给苇塘里 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 去。五、为什么 “敌人发了愁 ”? 因为敌人想封锁苇塘, 但是每到傍晚, 苇塘里 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亮, 稻米和肥鱼的香味, 还 是从苇塘里飘出来。阅读第 55 段至

3、文末,回答以下问题: 1、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写老英雄智斗鬼子, 替大菱报了仇, 讨回自己 的自尊。2、一轮红日当天,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景物描写, 突出天气的闷热, 为下文鬼子洗澡 作铺垫。3、这里的水确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 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景物描写, 预示着将有一场战斗, 渲染了战斗 前的平静4 一个干瘦的老头子,两只手却忙着剥那 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描 写方法及作用?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 “撑”“忙着剥 ”“投”等词 表现了老头子自信、 沉着镇定, 勇敢机智, 为 下文引诱鬼子上当作铺垫。5、为什么 “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 ”? 因为老头子的

4、张皇失措是假装的, 故意让船走 慢,从而引诱日本鬼子上钩。 表现了老头子的 机智。6、“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 就像敲打顽 固的老玉米一样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英雄敲打鬼子时的 痛快,也充分表现了老英雄对鬼子的仇恨和愤7、倒数第二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此段描写的芦花鲜嫩美丽, 烘托了老英雄为大 菱报仇后轻松、愉快、痛快、自豪的心情。8、小菱目睹了老头子的行为,她心里会怎样 想?请你写写她此刻的心理活动。 “啊!老爷爷真厉害,一个人就把十几个鬼子 打得落花流水, 他没有说大话, 真的替大菱报 了仇。我要快点回去告诉大菱,让她高兴高9、请依据本文段拟

5、一则新闻报道的标题:芦花荡里老英雄智斗鬼子阿长与山海经【整体感知】 阿长是一个地位低下、 身份卑微、 粗俗、不幸 又热望一生平安、淳朴、善良、热情、关爱孩 子的劳动妇女。?作者对她的感情变化不大佩服 不耐烦 特别的敬意 憎 恶 新的敬意 怀念、祝福? 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先抑后扬?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的是什 么?? 阿长的身份、名字的来历? 阿长谋害了我的隐鼠? 阿长 “切切察察 ”的毛病? 阿长摆成 “大”字的睡相 ?阿长让我厌烦的规矩? 阿长给我讲 “长毛”的故事? 阿长给我买山海经 (重点写的事件)阅读 1931 段,回答以下问题:一、19 段详写远方叔祖的作用 因为我渴慕

6、 山海经 是由叔祖引起的; 同时 叔祖的态度与后文阿长的态度形成对比, 更突 出了阿长热情善良及她 “伟大的神力 ”。为下文 写阿长给我买来书时的大喜过望和对阿长的 感激作铺垫。二、“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 ”这是什么修辞手 法?作者为何会这样? 比喻、夸张。因为阿长为我买了山海经, “我” 感到非常意外,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三、26 段中我为什么产生了新的敬意? “新的敬意 ”是因为长妈妈给 “我”买到了渴慕 已久的山海经,对她充满感激、敬佩,是 一种由衷的称赞。四、文中“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一句,写出 “我” 这样认识的原因是: 因为长妈妈竟然为我买回了山海经 ,而这 是别人不肯做, 或不能做

7、的事, 她却能够做成 功。五、作者为什么在 28 自然段详细描写了这本 刻印都十分粗拙的山海经? 因为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 却是 “我”最初得到 的书,渴慕已久的书, 是由一个意想不到的人 给我买来的,书里包含了阿长对我的关心爱 护, “我”产生过感激和 “新的敬意 ”。六、文章第 30 自然段又一次写到了阿长的身 份、来历有什么作用?照应前文,强调身份低微的长妈妈却有着 别人没有的热情,给鲁迅带来了震惊、感动, 表达了鲁迅对阿长深切的同情和怀念。七、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尊敬、 感激和深沉的怀念 之情。老王【整体感知】一、老王形象最大的两个特点是什么? 苦(生活艰难、

8、精神上的凄苦) 善二、本文以什么为线索? 本文以作者与老王交往的往事为线索三、本文的中心是什么?通过记叙我与老王交往的几件往事, 展现了老 王艰难、凄惨的生活境况,突出了老王善良、 朴实的形象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不幸者的深切 同情和关怀。阅读 8-22 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一、第八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作用是 什么?运用了外貌、神态的描写手法, 写出了老王的 步履维艰、枯瘦的样子表明老王已病入膏肓、 奄奄一息了。 突出他悲惨境遇, 为下文老王的 死作了铺垫。二、“镶嵌”在文中指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镶嵌 ”指老王身体非常瘦弱。 夸张,强调了老 王步履维艰,行动不灵活,身体僵直的形态。三、

9、老王送的鸡蛋真的 “多得数不完 ”吗?作者 这样说有何含义? 不是,数得完的是鸡蛋, 数不完的是鸡蛋里包 含着的老王对我们一家真挚的情谊四、第 11自然段 “强笑”有什么表达效果? “强笑 ”一词,形象写出自己见到老王病成那个 样子,还拿东西来谢 “我们 ”,心里有说不出的 悲酸和感动。五、我要给老王香油钱, 老王不要, 但当我坚 持要给时,为什么他还 “站着等我 ”? 体现了老王的善良, 老王知道我如果不付钱内 心会不安, 也会再找人给他捎过去, 害怕我麻 烦,因此站着等我。六、最后一段中为什么写我 “心上不安 ”? 因为我为自己对老王的关心不够而感到愧怍 七、如何理解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

10、一个不幸 者的愧作”这句话?作者给老王的帮助大多是经济上的帮助,却没 能好好体会老王为人的纯朴和坦诚,对于自己 未曾真正理解老王的真善美而感到愧疚, 这也 是作者尊重人的意识的一种体现。台阶【整体感知】一、父亲的人物形象:父亲是执著追求、坚忍不拔、不甘人后、勤劳、 谦卑的中国农民的一个缩影。二、作者对父亲这类中国农民的情感是怎样的 呢?作者既有对父亲勤劳品质的赞美和敬佩,又有 对父亲为了修台阶竟然耗费了一辈子的时光 的同情和怜悯。三、本文的主旨句是: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四、请阅读课文第 19-32 自然段,回答下列问 题。1、20 自然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烘托了父

11、亲眼见高台阶即将建起来 的兴奋、喜悦的心情。2、“新台阶砌好了 ”,为什么父亲反而处处感 到“不对劲 ”了?因为父亲长期地位低下, 有一种自卑心理, 突 然的变化让他很不适应。3、请赏析一下第 30 自然段。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父亲的头发比喻成 刚收割过的庄稼茬,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 过早衰老。“很倔的头颅 ”也写出了父亲要强的性格特征。4、最后一段 “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有什么 含义? 抒发了作者对父亲付出大半生精力去建老屋 和台阶变得如此衰老感到心酸、无奈、同情。 也感慨父亲劳作这样艰辛、 根源在于当时生产 力的低下。一、背影文段一:13 段(我与父亲不相见。我们便同行。)

12、1 、 画线句(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具有 怎样的表达作用?内容: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结构:开篇点题(背影)为全文奠定了 感情基调并设置了悬念。2 、 开篇“点背影”后,后文为何宕开一笔,叙写家事(“祸不单行”,“家中光景惨淡”)呢?把对父亲背影的描写置于特定的背景中,给 全文奠下惨淡哀伤的感情基调。3、文段中描写父亲的语言,表现父亲怎样的思 想感情?从父亲安慰儿子的语言中可以看出父亲的刚强镇定,这是对儿子深深的爱。文段二:45 段(到南京时,有朋友约。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1、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送“我”上火车。2、文段中两次使用“踌躇”“终于”

13、,有什么作 用?“踌躇”“终于”反映了谋事对父亲是相当重 要的,更说明了在父亲心目中,对儿子的关心胜于一切,体现了爱子情切。3、第二段中两个“聪明”各有什么含义?表明 作者怎样的心情?这两个“聪明”的意思都是糊涂,是反语。 这是作者对当初自以为是、不能理解父爱的一种 愧疚与自责的心理。4、“他再三嘱咐茶房”中的“再三”与“我再三 劝他”中的“再三”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 么?不同,前个“再三”表明父亲嘱咐次数多, 不厌其烦表达了父亲爱子之情深切;后个“再三” 表现我自尊自信,嫌父亲多事、罗嗦。5、请体会画线句(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蕴涵 的情味?父亲认为儿子的事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 有什么

14、闪失。6、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你身上,你是否也会像 作者一样呢?例一:会。因为年轻气盛,与父亲之间存在 代沟。例二:不会。因为世上最爱儿女的就是父母, 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爱子女的表现,而我会理解 他们,并接受他们的爱。文段三:第 6 段(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述内容:月台买橘 2、为什么要写父亲的穿戴(戴着黑布小帽,穿 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因为才替祖母办完丧事,黑色有哀悼的意 思;反映了家中景况惨淡,照应了开头;黑色色 调暗淡阴沉,与全文气氛一致;同时与“我”贵 重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3、作者刻画父亲的

15、背影,抓住他的衣着、动作、 体态等方面的特点,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动作描 写(攀、缩、倾),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 这个背影是全文的线索,最能体现父亲的爱 心,所以详写。4、“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的原因是什么? “我”为什么又赶紧拭干了泪? 父亲为“我”买橘,历经艰辛,使“我”感动; 既怕别人看见难为情,更怕父亲看见而伤心。5、课文写父亲离去时的背影是怎样写的?有什 么作用? 由近而远,写这个背影能表现我为父爱而感动、 对父亲无尽的思念,又想到父亲的前程艰难而生 发悲悯、辛酸之情。6、“当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 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中“再” “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第二次的泪有何含 义?)“再”写出作者多次的寻找,表现出对父亲的 难舍与依恋;“又”与前次流泪呼应,写出了眼 泪一流再流,流而不止,传达出作者对父爱的理 解。(这泪是对父亲命运与前途的牵挂,对父亲 的敬爱、感激与留恋,对自己以前不理解父爱自 以为是的愧悔。)7、这段文字两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前一次写 得详细,后一次写得简略的原因是什么?前一次是父亲艰难地爬过铁道,给我买橘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