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4513834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第一节、人体是怎样构成的结构层次: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人体 人体是协调统一的整体细胞 人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的形态各异, 但基本的结构相同(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细胞的形态与功能密切相关(如:成熟的红细胞、骨骼肌细胞、神经细胞, P5)组织 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P8-10 四大组织组织名称结构特点种类分布功能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体表和体内各器官表面和管腔壁的内表面保护、分泌、吸收。结缔组织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质较多,细胞形态多

2、样。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骨组织和血液等。广泛支持、连结、保护、营养。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骨胳肌、平滑肌和心肌。骨胳肌附着在骨胳上,平滑肌分布在胃肠等器官的壁里,心肌分布在心脏的壁上。收缩和舒张。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在脑和脊髓(神经系统)中。神经元:接受、整合、传递信息。神经胶质细胞:分布在神经元之间,对神经元起支持、营养、绝缘和保护功能。器官 人体不同的组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分工合作,构成有一定形态特征、行使一定生理功能的结构。P10-11 胃(器官)的组织构成。 黏膜 上皮组织(保护分泌)(由内而外) 黏膜下层结缔组织(联系) 分布神经组织 肌层

3、 肌组织(收缩:平滑肌,促进胃蠕动) 浆膜 上皮组织(保护)系统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P15系统主要功能主要器官和组织运动系统支持躯体、保护内脏、运动骨、骨连接、骨骼肌呼吸系统气体交换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食物残渣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道唾液腺、肝、胰等消化腺泌尿系统代谢废物排出体外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运输氧气、养料、代谢废物心脏、血液、血管神经系统调节脑、脊髓,神经(脑神经、脊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卵巢、睾丸、胸腺、甲状旁腺生殖系统

4、个体繁衍女性: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男性:睾丸、输精管、射精管、尿道人体实验:1、观察人体基本组织 P7 显微镜的使用 2、知道人体器官的位置 书:P11-13 练习册:第二节、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环境条件一、 人体外环境生存所必需的条件 P20 大气的温度、压力、含氧量、淡水、食物二、 人体内环境(又称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 P211、 内环境组成 血浆:血细胞的内环境。组织液:其他大部分细胞的内环境。2、 血液的组成 P21 会读图血细胞:占血液总量45%红细胞: 举例:贫血(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量低于正常值)1) 结构特点血细胞中数量最多 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红色:含有红色的

5、含铁蛋白质血红蛋白2) 功能: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1) 结构特点:圆球形,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但数量比红细胞少。2) 分类:嗜中性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3) 功能:免疫 举例:伤口化脓血小板 1) 结构特点:血细胞中体积较小的细胞碎片。2) 功能: 止血。血浆 :占血液总量55% ,淡黄色、半透明、流动的液体 ,包括血清和纤维蛋白原 成分: 91%-92% 水分 8%-9% 蛋白质、非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脂类、尿素、尿酸)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氧料和废物。思考与讨论:P21能看懂验血报告单吗? 3、

6、 人体内环境的特点:相对稳定定性(体现在2方面) 内环境(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总在一定水平上稳定,不随外界环境的变动而变化。 如:体温,pH,渗透压、氧与二氧化碳含量、其它物质浓度等 这个稳定的状态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平衡,是在微小的波动中保持相对稳定的。 如: 空腹血糖浓度:3.9-6.1毫摩尔/升; 血液pH 7.357.45;血压:安静时收缩压13.3千帕16.0千帕(10080毫米汞柱);舒张压8.010.7千帕(6080毫米汞柱)三、人体如何维持内环境稳定性 P25八大系统都直接、间接参与维持内环境稳定 读图 P25内环境稳定的维持1、 血液循环系统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运输

7、物质和交换物质。 从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血液带到所需要的组织中 物质 体内大部分代谢废物通过血液送到泌尿系统后排出体外 氧气由血液从呼吸系统送到各组织器官 气体 肝脏和肌肉产生的热量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 能量组织液是组织细胞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中介,毛细血管是物质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因为管壁薄,物质易扩散、渗透;管腔窄,仅一个红细胞通过,血液流动速度慢帮助理解: 物质交换 物质交换组织细胞 组织液 血液 2) 血液循环的途径: 双循环 体循环 向全身身输送氧气 读图:P26 肺循环 从肺部吸收氧气动脉:流出心脏的血管 如:主动脉、肺动脉静脉:流入心脏的血管 如:腔静脉、肺静脉动脉血:含

8、氧量丰富的血液,如:肺静脉中流动的血液静脉脉血:含氧量较少的血液 如:肺动脉中流动的血液2、 呼吸系统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维持内环境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稳定。组成: 呼吸道: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P27 读图 肺 :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肺泡:支气管末端。 结构特点:由一层薄的上皮细胞组成,外面缠绕着许多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血液从肺泡中获取氧气3、 消化系统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补充内环境所消耗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水分。1)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2) 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胃、肠的黏膜上皮细胞)而进入循环系统(血液和淋巴)的过程。小

9、分子的营养物质 吸收 小肠(主要) 血液循环系统 全身组织细胞大分子被消化成的小分子主要的吸收场所糖类葡萄糖小肠蛋白质氨基酸小肠脂肪甘油、脂肪酸小肠水、无机盐、维生素可以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收,主要吸收场所也在小肠内。3) 小肠的结构特点与吸收功能的关系 读图P28a) 是消化道最长一段;b) 小肠小肠黏膜向肠腔内形成许多环状皱襞,皱襞黏膜的表面有很多小肠绒毛,增加吸收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c) 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壁薄),它们是营养物质被吸收后的输出管道。4、 泌尿系统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稳定通过形成尿液维持细胞外液的量和各种化学物质的浓度,及pH的相对稳定

10、1) 区分排泄和排遗排泄把机体在新陈代谢中不断产生的各种代谢产物(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摄入的过多物质以及某些异物(如药物)和有害物质,经过血液循环,通过某些器官从人体内排出的过程。排遗人体消化系统把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等由肛门排出,也就是排除粪便的过程。大便不是排泄2) 排泄途径: 一部分的水、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多数的水、无机盐、尿素等,以尿的形式,由泌尿系统排出。3) 肾脏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肾脏的结构:肾单位 肾小体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4) 尿液的形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读图

11、P29 血浆 (含有蛋白质、血细胞、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 肾小球(血管球) 滤过(保留大分子物质在血浆内) 肾小囊生成原尿 (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肾小管 重吸收(吸收全部葡萄糖、大多数水分、其它少量无机盐,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集合管内(收集尿液)生成终尿即尿液 (无机盐、水、尿素)思考与讨论:尿液在形成过程中成分发生什么变化 P30三、 维持内环境稳定的意义内环境对细胞的生存与生理功能的维持十分重要。它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直接环境;是细胞生活与活动的场所,它必须给细胞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提供细胞正常生存与活动所必需的理化条件。实验:测量人体体温、心律、唾液的pH值。 P23

12、是内环境理化因子,保持相对稳定第二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神经调节一、 神经系统的组成脑、脊髓、由它们所发出的神经(一)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 脑 读图:P36 P37大脑:表面是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大脑是产生意识的唯一部位。大脑受损:无意识,昏迷。 小脑:调节身体随意运动;维持身体平衡。例:喝醉酒走路不稳 脑干:延髓 (重要生命中枢,参与调节心率、呼吸和血压,又称活命中枢)脑桥、中脑组成。顺口溜记忆:沿着桥的中间走,记忆延髓、脑桥、中脑。举例:植物人,虽有呼吸和心跳,但其他活动能力消失,脑中没有损伤的可能是脑干。要保护脑干所在的部位。 间脑:丘脑:所有感觉信息(嗅觉除外)向大脑传递的最后驿站下丘脑: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联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纽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