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代码及插补算法综合实验(共10页)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4504654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控代码及插补算法综合实验(共10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数控代码及插补算法综合实验(共10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数控代码及插补算法综合实验(共10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数控代码及插补算法综合实验(共10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数控代码及插补算法综合实验(共10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控代码及插补算法综合实验(共10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控代码及插补算法综合实验(共10页)(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机电控制工程技术数控代码及插补算法综合实验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2016-6-12目录一、设计题目插补算法及数控编程综合实验二、设计目的1.学习使用matlab或VC编程环境进行逐点比较插补算法(直线、圆弧)仿真。2.了解基本的G代码指令并完成编写简单的图形的G代码。三、设计任务1.使用mat lab GUI界面进行逐点比较插补算法(直线、圆弧)仿真。2.设计一个图案进行G代码编程并仿真。四、实验思路及过程4.1插补算法介绍在数控机床中,刀具不能严格地按照要求加工的曲线运动,只能用折线轨迹逼近所要的加工曲线,这种逼近过程即为插补。插补分为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分别实现刀具的直线和圆弧

2、运动。本实验中,将采用逐点比较法以实现插补算法的仿真,编程完成一个GUI界面以及其相应的M-file。逐点比较法的基本原理为计算机在控制加工过程中,逐点地计算和判别加工偏差,以控制坐标进给,该法运算直观,插补误差不大于一个脉冲当量,脉冲输出均匀,调节起来比较方便。4.2直线插补流程直线插补中所用到的控制变量为起点、终点以及步长。步长控制了插补精度,步长越小,插补精度越高。本实验中,采用坐标变换的方法,即将X-Y坐标轴原点平移到起点(Xs,Ys),然后判断终点坐标(Xe,Ye)所处的象限,即判断走刀方向,然后通过实际坐标点与理论直线的斜率偏差来生成走刀轨迹。最后在平移后的坐标轴中计算出走刀轨迹并

3、进行终点判别,到达终点以后,利用画图命令,将走刀轨迹呈现在编写的GUI界面中。其程序流程图如下(见附图1):4.3圆弧插补流程圆弧插补中所用到的控制参数为:起始点(Xs,Ys)圆心(Xe,Ye),以及圆心角。圆弧插补亦采用了坐标变化,即将原点平移至圆心求得半径值,并根据增量角的正负确定走刀方向(规定逆时针为正),然后根据步长生成插值点,判断方式为实际点到左边原点的距离与理论圆弧半径大小比较。到达终点后还原绝对坐标然后作图其程序流程图如下(见附图2):附图 2 圆弧插补流程图4.4 GUI界面以及操作说明GUI界面如附图3所示图3在直线插补中,起点框中输入起点坐标,在终点框中输入终点坐标,在步长

4、框中输入步长,点击插补按钮即可。仿真结果如下图:附图 4 GUI圆弧插补在圆弧插补中,圆心框中输入圆心,角度框中在起始角位置输入起始角度,在增量角位置输入增量角度,R为插补圆弧的半径,step为步长。仿真结果如附图4:具体GUI(图形界面)以及M-file(插补代码)请见插补算法附件文件夹。4.5 G代码编写G代码的基本指令 表格 1 G代码基本指令代码代码含义指令格式G00快速定位G00X(U)_Y(V)_G01直线插补G01 X(U)_Y(V)_F_G02/03圆弧插补G02:顺时针圆弧 G03:逆时针圆弧G02/03 X(U)_Y(V)_R_FG02/03 X(U)_Y(V)_I_J_F

5、M03对应于笔架下降M05对应于笔架抬起M30程序停止4.6手工编写G代码手工编写G代码完成附图5所示图形绘制,其内容为剪刀。详细代码以及注释见数控编程附件文件夹。附图 5 自己编写的G代码在固高界面仿真界面4.7 CAXA工程师生成G代码因为个人喜欢红楼梦,所以选择红楼梦的梦字,同时选用比较难的字体,然后通过平面轮廓加工、轨迹仿真以及生成G代码等操作得到了初步的G代码,然后经过自己的修改完成了能输进固高平台的G代码,并成功完成了仿真,此过程中仿真图片见附图7,详细的G代码见数控编程附件文件夹。附图 7 仿真截图五、实验感想本以为掌握了理论知识后会简单很多,但真正操作起来全花了半天的时间,同时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但通过实际的操作进一步明白了matlab和G代码的用法。同时也对工程实际更加了解六、课程建议讲解内容与理论课重复,可适度删减讲解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