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4496901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1)在学生听课中的运用学习心理学指出,中学生能持续集中精神听课的时间约20min。因此,听课过程中学生走神是很正常的现象。为避免学生走神和减少因学生走神而听遗漏的知识点,很多教师都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方法,例如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运用多媒体教学、转变教学模式等。除了运用上述方法外,可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听课。在学生预习的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学生听课时要做的工作其实就是补充和完善该思维导图,把“有疑惑”、“完全不明白”的地方尽可能地标记上“已明白”、“还有问题”、“拓展知识点”等。例如,先在导图中心位置填写上本节内容;在“新课导入”中把老师的导入方式上打上记

2、号,明确老师新课的引入方式;而在老师讲到具体的知识点时,则根据图2中的“知识点一”所示,依次把相关内容填上或直接把其在课本中的页码标上,以节省做笔记的时间;至于有多个知识点时则重复上述做法。当然,这一切,都要锻炼学生尽可能地使用关键词来进行填图;同时,在相关知识点上做好重点难点的标识,以及自己仍存疑惑的地方。(2)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是非常普遍开展的一种学习方式,然而在通常的讨论过程中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记录和整理,集体讨论效果不好,而且容易跑题。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要改变这种情况,只有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讨论的中心话

3、题上来,这正是思维导图解决的问题,同时利用适合的软件,还可以及时记录下讨论结果,体现集体思维的成果。以初中化学课程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小组协作探究学习为例。首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否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然后各学习小组展开讨论。每个都说出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并安排一名记录员用“思维导图”把大家讨论的内容一一记下,比如有人认为“相等”,也有人认为“不相等”;接着就会讨论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各自的观点,最后共同决定采用实验法。接下来大家就会讨论选用什么实验药品、需要哪些实验器材、实验如何实施、结果如何评价等。当这个共同的思维导图完成时,大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已经比较清晰了。然后派一个代表到讲台上把这个思维导图展示给老师和全班同学,师生共同对各小组的方案进行评价,最后形成统一方案,由大家共享。在这过程中,每个组员的意见都被考虑,不仅可以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知识交互,产生出更多观点甚至是创意。教师也可以将自己的总结公布,这样取得了较好的复习教学效果,特别是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真正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内涵,师生都受益匪浅。而且有助于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互,提升成员的团队归属感和合作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