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统计教学设计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4496541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统计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统计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统计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统计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统计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统计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统计教学设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数学下册备课六、统计一、教学内容:众数、复式折线统计图二、学习目标:1、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三、教材分析1、众数:这部分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如何根据身高选拔参加集体舞比赛的队员”“你认为用哪一个数据代表全班同学视力的平均水平比较合适”等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提出问题、观察和处理数据、做出决策的过程中,认识另一种统计量众数。在理解众数的意义及作用的同时,了解平

2、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并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做出决策。教材安排了例1、“做一做”及相应的练习来完成以上任务。2、复式折线统计图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及单式折线统计图,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以体育方面的素材为例,通过让学生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情况,感受到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局限性,进而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四、教学重点、难点1、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2、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3、根据数据的变化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五、课时安排1、众数.2课时2、复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六、本单元知识结构图统计(第六单元)标题

3、例 题 安 排课后练习统计例1理解众数的意义及特点。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练习二十四例2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数据分析和合理的推测。练习二十五第一课时 众数教学内容:实验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众数。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众数的意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的方法。2、认识众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统计知识的价值。3、在具体情景中,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是数据的不同特征。教学重点:理解众数的意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的方法。教学难点:在具体情景中,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是数据的不同

4、特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二次备课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众数的意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的方法在具体情景中,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是数据的不同特征。学生明确如何求众数。明确计算众数事先干什么?一、众数的意义的理解1、 创设情景,学习新知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有关统计的知识?生:我们学过统计图、统计表,平均数、中位数、师:这些知识在统计领域中起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请同学们看下面问题:(投影出示)五年级三班要选10名同学参加集体舞比赛。下面是16名候选队员的身高情况(单位:米)1.41 1.41 1.41 1.42 1.45 1.49 1.50 1.51

5、1.51 1.51 1.51 1.51 1.51 1.52 1.52 1.59 师: 根据以上数据,你怎样选这10个人?你是怎样想的? 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哪位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独立思考 指名汇报。)生1:我把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求出来,按照平均数来选。师:这是你的想法。很好。生2:我觉得他的方法太麻烦,一看就知道1.51米的人最多,所以我先选1.51米的,然后再选和1.51米相差较小的数据,也就是:1.49 1.50 1.51 1.51 1.51 1.51 1.51 1.51 1.52 1.52 师:你认为哪种选法更好一些?生:第二种师:为什么?生:因为1.51米的人数最多

6、。有6个,只要再选和1.51相近的4个数就可以了。师:你们觉得怎么样?生:好。师:这样选有什么好处?生:这样选身高差不多。师:对,这样选出的人身高比较均匀。 在这组数据中1.51出现的次数最多。1.51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什么是众数呢?生: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众数。师:对,那么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教师出示意义,同桌互说一遍)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51,说明了什么?生:说明1.51米的人最多。师:众数反映出这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众数。关于众数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生1:我想知道众数有什么作用?生2:我想知道怎样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师:下面我们先研究知道

7、怎样求一组数据的众数.。二、求众数的方法请同学们看屏幕:1、在一次英语口试中,20名学生的得分如下:90 80 100 90 80 70 90 80 90 70 8070 90 80 90 80 90 90 80 50求这次英语口试中学生得分的众数 生1:学生得分的众数80。生2:学生得分的众数90。(学生争论)师:到底是80还是90呢?必须有科学的依据,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生1:我一看50、100、60、70比较少,就直接数80和90 的,我数的80的最多,所以众数是80.师:你的想法越来越接近真理了,生2:老师,我觉得他的想法对,但众数找错了,应该是90,因为90出现了8次,80出现了7次

8、,所以众数是90 .师:你是怎么想的?生:我一看就知道80 和90 的比较多,所以就数80和90 各出现了几次就行了.师:你这种方法不错,但是这组数据你能一眼看出哪个数据比较多吗?(出示一组数据50个:)5.0 4.9 5.3 5.2 4.7 5.2 4.8 5.0 5.3 5.2 5.1 5.0 4.5 4.9 5.1 4.9 4.7 4.8 4.9 4.85.1 4.9 4.8 4.9 5.1 4.8 5.0 4.6 4.9 4.7 5.0 5.1 5.1 4.9 5.0 5.1 5.2 4.9 4.6 4.95.0 5.1 5.0 4.8 5.1 4.8 4.5 4.8 5.0 4.8生

9、:看不出来.师:这种情况下,怎样数才能准确的把这组数据的众数找出来呢?(学生思考教师巡视)生1:可以一个一个的数,先数5.0,再数5.1的。 生2:那样太麻烦了,可以画正字统计的方式只数一遍就行了。生3:你这种方法也很麻烦。生4:但比第一种方法简便多了。而且画正字的方式来数比较准确。师:(出示画正字统计统计的结果。)虽然这样比较麻烦,但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计数方式,它帮助我们取得了准确的结论,即使过程复杂一点,也是必需的,也是值得的。师:求下面各组数据的众数,你能得出社么结论?(学生自主探索,组内交流完成)()2、2、3、3、4的众数是 ()(2)3、3、3、3、3的众数是()(3)1、2、3、

10、4的众数是()生:众数可以有多个,也可以没有。师:我们掌握了求众数的方法,下面看一下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三、众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统计知识的价值。1、红叶衬衫厂要生产一批男衬衫,经过抽样调查70名中年男子,得知所需衬衫型号的人如下表所示:型号(单位:cm)7072747678人 数 21115339师:你能看出什么来?生:众数是76。师:如果你是生产厂长,你怎样安排生产?生:76厘米的多生产,其他型号的少生产。师:哪种型号的生产量最大?生:76厘米的生产量最大。师:这就是众数的应用。可是有人认为各种型号的衬衫应平均生产,你怎么看?生:如果平均生产,76厘米的会脱销,其他型号的会卖不出去。师

11、:这时我们关注的是众数,而不是平均数。还有人认为70型衬衫的需要量最少,可以不生产,你怎么看?生:如果不生产,穿这种型号的人会买不到衣服。号不全,人们就不会买这种衣服了。师:最近几天老师遇到一件事情,想请同学们帮着参谋一下,行吗?(出示题目)2、辩论赛:某班的教室里,三位同学正在为谁的数学成绩最好而争论,他们都认为自己能代表学校参加数学竞赛,他们的五次数学成绩分别是: 小玲: 76,84,93,93, 94. 小明:65,75, 99, 99,100. 小丽:100, 86,100,50,100, 请你结合各组数据,谈谈你的观点。生1:我认为把他们的平均分算出来,谁的平均分高谁就去。师:他们的

12、平均分是:(小玲平均分88 ,小明平均分87.6 ,小丽平均分87.2)生:应该让小玲去。生2:我觉得小明的成绩比较稳定,应该让小明去。生3:我觉得应该让小丽去,因为他就只有一次低分,还有三次 100分。考高分的可能性比较大。师:同学们谈的各有各的道理,无论派谁去,都让我担心,又不放心,真让我难下决心。到底应该让谁去呢? (学生思考)你们看这样行吧,我们把平均数、众数、可能性、稳定性等多种因素都考虑进去,每一项设定相应的分值,然后计算出每个人的综合成绩,谁的综合成绩高就让谁去,你们觉得这样可以吗?学生:这样就行了。师:可以看出同学们是比较负责的人,也是有着科学态度的人。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13、内容?生:学习了众数的意义,求众数的方法,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还应用到众数?(休闲装的均码、鞋的尺码、书店进书等)师:众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只要同学们认真思考,就会发现生活中蕴含着许多数学知识,利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师:同学们,你觉的老师讲的如何?请给老师打分(分、分、分)学生打分反馈打分情况:打5分的有42人, 打4分的有7人,打3分的有1人,师: 打分情况说明了什么?生:多数人认为老师讲的比较好.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下课.板书设计: 众 数意义: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方法:应用:众 数教学内容:实验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众数。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的方法。2、进一步认识众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统计知识的价值。3、在具体情景中,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4、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努力体现人文关怀,关注环境。教学重难点:在具体情景中,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二次备课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的方法。进一步认识众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统计知识的价值。在具体情景中,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