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杨贵坤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4496540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船借箭》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杨贵坤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草船借箭》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杨贵坤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草船借箭》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杨贵坤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草船借箭》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杨贵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船借箭》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杨贵坤(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本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学员姓名杨贵坤学员单位旌阳区侨爱小学观察时间2012年4月14日观察对象小五语文授课内容草船借箭观察内容现象表现过程简述问题症结判断提出行为调整一、欣赏名著,品读经典就学生学习兴趣点的问题情境创设 (情感态度)课文分析直接进入:1.“在文中周瑜是如何评价诸葛亮的?”2.“学生圈点批注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3.假如你当时在场,你会怎样想、怎么做?为什么?学生针对上述三个问题在书上勾勾画画,然后准备回答老师的问题。1.对文章缺乏事先的结构讨论和认同。2.对句子的深入理解和作者对主人公的评价,脱离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和对段落情境的感悟。1.学生没能进入文章意境,不能要求学生完成

2、“已经把握了文章后才能提出的作法”,应该引导学生先进入文章情境,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之后,再引导学生进入教师认为要解决的三个问题。2.要根据学生对文章的兴趣点设计问题(可能是直接进入课堂要解决的问题,也可能不是,如果不是,教师要用语文过渡语言,将学生的兴趣引向课堂要解决的问题)。二、介绍时代背景,学生思维点的启发和组织过程(概念深化)教师补充了“当时三国的形式和孙吴联合的利弊”,非常好。而周瑜这种作法无疑于自毁长城。本来学生还有想法,老师却强求学生按照作者的态度去评价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意义,学生思维受到压抑。三国时代的社会背景导致的孙吴联合的前提,这个意思比什么都要重大,而不应该只是纠结于诸葛

3、亮的神机妙算当中。还应该秘爱国相联系。这是文章引发学生思考的关键点,不应该去记忆作者的价值语言表述。1.周瑜为什么要陷害诸葛亮?诸葛亮明知道这是陷阱还要往下跳是为什么?2.诸葛亮可以不可以不接受这个任务?那会产生什么后果?3.作者借诸葛亮的行为宣扬的是什么思想?有什么现代意义?4.你要是作者,你会这样赞扬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同时?你还会从国家去考虑吗?为什么?用上述这些内容引导学生,可能会激起学生的兴奋。三、营造“对话”,塑造人格。学生表达、展示点的问题选择(掌握运用)学生想表达的问题没能得到表达,只是按老师想要学生说的内容,学生给了老师圆满的回报。表面看,完成了教学的要求,但实际上,学生处于被

4、动应付的状态。更应该让学生在理解时代背景的基础上进行对话训练,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语文课是“老师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积极思维、准确思维、辩证思维、变通思维、创造思维上获得语文学习的基础素养培养”。不应是“模仿、记忆”的过程。课前了解学生,掌握学生语文思维的状态,根据学生状态特点,设计能激起学生思考、积极表现的问题和课堂情境。四、学生学习反馈点的引导确定(及时调整)没能关注在课堂教学进行中学生的神态表情,因此失去了对学生的学习内心思考的把握,反馈只是按照老师认为的“重点”、“难点”考查学生的记忆情况。反馈突出本节的重难点是非常正确的。但对重难点的理解要把握清楚:重点说的是知识点的上下位关系,该知识点的作用;难点是在学生身上,不是在教参和教材上,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思维方法等决定了该知识点是否是难点。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了解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学习心理障碍,特别要了解学生的人生价值态度与文章宣传的人生价值态度存在的差异、差异点形成的原因。带着这些“了解”去设计教学、组织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