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XXXX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4488954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8.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XXXX年度项目申报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XXXX年度项目申报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XXXX年度项目申报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XXXX年度项目申报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XXXX年度项目申报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XXXX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XXXX年度项目申报指南(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二一年四月目 录一、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3)二、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三、省级教学团队(13)四、省级教坛新秀(16)五、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18)六、省级教学研究项目 (21)七、省级教学成果奖 (27)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一、目标任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方针,坚持导向性、协调性、效益性的原则,省级引导、地方与行业企业为主、院校具体实施,重点支持5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1.总体目标:通过实施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使示范院校在办学实力

2、、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高,特别是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创建办学特色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发挥示范院校的示范作用,带动高职教育加快改革与发展,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的高职教育体系,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2.具体任务:建设5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成一批产业覆盖广、办学条件好、产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的特色专业群;培养和引进高素质“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聘请企业行业技术骨干与能工巧匠,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建成一批优质专业核心课程、特色教材和教学

3、课件,每个专业带动区域和行业内相关专业主干课程水平的提高,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围绕区域和行业内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领域,研制并推广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服务;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供技术支撑;推动示范学院与区域内中高等职业院校的对口交流,促进高职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 二、建设内容1.提高院校办学水平。省级有关部门、有关地市、行业、企业和院校举办者,努力提高示范院校基本建设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教学、实训条件;制定“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和专兼结合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政策与办法,聘请一批精通企业行业工序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兼职,促

4、进高水平“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密切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应用等领域的合作,广泛吸纳社会各方资金、物质与人力资源参与学校建设;加强交流与合作,扩大我省高职教育的国内国际影响。2.推进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示范院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特点,健全专业设置、招生的计划与调整机制;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才;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职业岗位要求与专业教学计划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式;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建成一批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5、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体系,规范教材评价选用机制。3.加强重点专业领域建设。在示范院校中选择一批办学理念先进、产学结合紧密、特色鲜明、就业率高的专业进行重点支持。造就一批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建设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或车间;合作开发一批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形成若干个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重点建设专业群。4.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示范院校积极为社会提供技术开发与服务,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努力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以及转移农村劳动力提供服务;积极开展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对口支援与交流,

6、主动为区域内中高等职业院校培训师资,促进地区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5.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重点专业要研制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内容包括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要素;针对职业岗位要求,强化就业能力培养,实施“双证书”制度,构建专业认证体系;开放教学资源环境,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三、申报条件各地各部门推荐示范院校应为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发展环境良好。举办方高度重视学校发展,学校办学的人、财、物有保障,依法办学有良好的政策保证和制度环境。2.领导能力领先。学校领导

7、班子办学理念先进,具有战略思维、科学决策能力和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3.综合水平领先。学校办学定位准确,具备较好的师资、设备、经费等条件,教学质量好,就业率高,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学校具有独立完整的校园。4.教育教学改革领先。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形成产学结合的长效机制,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显著。5.专业建设领先。专业建设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在教师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推行“双证书”制度、课程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6.社会服务领先。积极承担面向区域产业发展的社会培训,主动为行业企业提供应用技术开发等科技服务,在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 四、实施

8、步骤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采取主管部门推荐申报、专家评审立项、定期考核、分期安排经费的方式,按照院校申报、评审立项、考核验收、挂牌的操作程序,分年度、分步骤实施。第二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于2010年-2013年实施。省财政对入选示范性高职院校补助建设经费,地方财政和行业企业按职责划分对示范院校项目进行重点支持,并对项目建设成效进行定期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院校,终止立项和支持。五、申报材料1.网络材料:在“在安徽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上,提交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申报书(附件1)。2.纸质材料:以下材料各一式三份(1)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申报书;(2)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201

9、0年度安徽省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评审标准本标准适用于独立设置、至少有三届(含三届)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普通高职高专院校。申报的院校应具有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特色、良好的发展条件和较强的发展潜力,在发展环境、领导能力、综合水平、教育改革、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重点建设专业符合地区、行业支柱产业规划,并且得到有关部门、举办方的全力支持。近三年内,经查实有下列情况之一且情节严重的院校,以及申报重点建设专业方向与当地、行业支柱产业领域不一致的院校,均暂不列为评审对象:1基本办学条件有红、黄牌记录的;2有校园不稳定事件,并已造成一定后果的;3在招生中有违规行为和虚假宣传的;4有乱收

10、费或违规收费行为的;5当地人民政府已将其列入升本规划的;6毕业生首次就业率低于70%,或低于全省(区、市)平均就业率的;7在合作办学中有不规范行为的;8在国家和省资助或奖励项目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9有其他严重不诚信行为的。4序号主要方面关键因素内涵说明分值1发展环境举办方支持举办方为院校依法自主办学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证和制度环境。举办方给予院校不低于全省生均经费标准经费支持和专项经费投入。举办方完成了院校办学基本条件建设,并承担了建设的主要经费。院校所在当地政府(行业、企业)对院校的校企合作、兼职教师聘任、学生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有政策措施和制度保证。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

1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已经建立,运行有序,效果显著;1102领导能力院校领导学校领导班子健全,群体结构合理;班子团结、勤政、廉洁,在学校有很高的亲和力、凝聚力、感召力,已成为学校事业发展的核心。党政一把手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较强的领导力、执行力、学习力、创造力;办学理念先进,表率作用好、威信高。院(校)长注重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先进理念的传播;具有战略思维和科学决策的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勇于开拓;善于沟通协调、整合社会资源;学识丰富、视野宽阔,具有人格魅力。663综合水平办学理念学校定位科学、准确;办学宗旨、服务方向明确;严格依法自主办学;适应区域(或产业、行业、企业)经济建设一线的需求和发展,

12、在本省(本行业)有较大影响。加强内涵建设,强化特色,提高质量,教学工作已成为学校发展的重心,并列入学校“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内容。44师资队伍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完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及激励政策,成效显著。注重“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专任教师中具有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的比例高,实践教学能力强。聘请了解行业产业发展趋势、熟练掌握最新技术的企业行业一线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的比例高,已初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双师结构”合理。重视教师的综合职业素养、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教师获得教学、科技开发、社会服务的成果多、水平高,学生满意

13、,社会评价好。88实践条件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管理先进,运行状态良好。与企业、行业紧密结合,初步建立起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设施经费投入有保证,设备维护、材料损耗经费补充有保障,已进入良性运行轨道。66教育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教育教学管理系统适应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需要,管理队伍结构优良,理念先进,执行严格。各教学环节建立了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质量评价、考核、激励等管理制度健全,过程管理严格,形成了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技术知识、操作技能和基本职业素质的全面养成,积极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就业率稳步提高

14、。从严治教,办学行为规范,招生管理严格,学生文化生活丰富,校园稳定。88就业质量与社会评价近三年毕业生平均首次就业率80%,就业对口率高,起薪高,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近三年招生的第一志愿报考上线率三年平均100%(农林等类院校80%),录取新生报到率三年平均80%。社会用人单位对近三年毕业生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文化素养等评价高,对业务素质、职业技能评价好,总体满意率或工作称职率80%。毕业生在本地区(行业)有良好声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84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产学合作,探索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

15、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注重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强化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校内生产性实训有较高的比例,学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99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系统设计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并取得一定成效。每年有专项教学改革研究经费;校、系领导以及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带头参加教育教学研究。975重点(特色)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水平能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企业、行业发展的需要,及时有效地调整课程设置。建立了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