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实践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448625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实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实践摘要:文章分析了目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任务及现状,提出现有教育方式下的弊端,提出分层教学及“动手、动脑、动动口”的教学方式,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验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索与思考。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改革;实践计算机应用基础即是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旨在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各个领域中熟练使用计算机技术的人才。教学内容不仅涉及计算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而且涉及多个软件的综合应用和操作。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知识,掌握利用计算机查询信息、获取信息、整合信息的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文化素质,培养学生成为

2、既懂得自己的专业、又能开展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在拓宽知识面和创新教学模式方面作了很多工作,对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与社会需求仍有很大的矛盾和差距,时代的发展必然给当前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面临新的挑战,改革也势在必行。一、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1. 教学手段单一,内容针对性和层次性不强。上海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为了学生就业和升学的需要,普遍的高职院校要求学习该课程后,学生能通过上海市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因此,教学的内容要能涵盖上海市高校计算机一级考试的所有内容。目前各

3、大高校上课的主要形式是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题目,这是一种应试教学方式,而等级考试中的题目虽然能够覆盖一些基本的知识点,但是案例的选取往往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的行业背景差异,使学生在实际岗位中并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不知道为什么而学,考试后全忘记,这种现象在高职教学中非常普遍,同时也是计算机基础课让学生感到乏味的原因之一。2. 学生计算机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由于地区差异、不同中小学实施情况不一致以及其他的一些原因,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或计算机水平近乎为零,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还未完全达到“非零起点”,目前的状况是“零起点”和“非零起点”混

4、杂,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需要考虑到“零起点”和“非零起点”学生不同的特点,否则容易造成学过的学生认为是浪费时间,没有学过的学生上机学时明显不够。3. 大量的教学任务和非常有限的课时之间的矛盾,由于计算机基础课学时很少,授课内容只能不断压缩,教师上课经常是勉强把最基本的知识点讲一遍,根本容不得学生在课堂上有思考和消化的时间,造成了一些同学学完后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二、计算机应用基础改革探索和措施1、基于专业及计算机基础的分层次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应该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加以区别,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在教学难度和进度安排上进行分层次教学。因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

5、及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本专业的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研究乃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需要对不同的学院不同的专业进行区别教学,比如财会专业对excel的操作要求比较高,土木工程专业对建筑制图要求较高,而环艺专业对网页制作的要求比较高。在每年的新生入学时,学校会根据专业划分班级,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学校对各个专业的新生进行一次上机测试和问卷调查,根据这两份反馈结果,结合各个专业的情况进行分班,这样分层次分专业教学能够比较在教学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进行知识储备和技能训练,同时在设置教学内容上也可以有的放矢。2、“动手、动脑

6、、动动口”教学模式笔者在近几年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如何在及其有限的课时内做到“重应用、保考证”?现代教育观念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而对于刚刚升入大学的新生,其思维方式往往还没有脱离高中应试教育的烙印,所以将计算机基础以一个个综合性、设计性、趣味性的实验引入的方式应该是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在教学方式上,从原来的讲授、灌输的方式转变为组织、引导。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搭起支架,特别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然后进行交流和讨论,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能极大地促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形成“动手

7、、动脑、动动口”的教学模式。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一定要加大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同时在有限的课时内就要求教师必须要“精讲”,坚决舍弃那些现在用不到将来也用不到的内容,突出“技术应用性”,不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首先将知识点少而精地讲授清楚,然后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动手练习,将这些知识点以一种相对简单的方式反复练习,加深印象。引入案例任务教学法的同时,将“设计”理念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勤于动脑,具备变化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具备变化的能力非常关键。题目案例永远也讲不完,但是让学生通晓变化的原理,可以根据原理进行变化,从容面对各种各样的案例,这才是案例教学的目的所在,以最快

8、的时间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并能够跳出限定的框架,用综合案例引导教学,从案例的选择到作业的内容都要和专业紧密结合。动动口是我们在传统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最容易忽视和放弃的一块。笔者认为教师的基本功之所以比学生深厚也必得益于能够在课堂上反复动口的训练。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案例后请学生对着全班其他同学简单讲解思路,教师加以补充点评。笔者深信只有“讲得出,做得来”的同学才谈得上是真正掌握知识的学生。笔者在08级景观班flash模块教学时曾布置一部主题反映校园生活的flash作品,分小组完成,班级穆同学的那一季阳光灿烂无论从立意到取材到制作都具有一定的水准,该同学在课堂上生动条理地讲述了自己所在团队的整个构

9、思和创作过程。该作品在当年的校园文化节动画作品竞赛中一举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三、计算机应用基础改革思考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改革的目标是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计算机基础课的学习中,强调“动手、动脑、动动口”的教学模式,摒弃原来满堂灌的传统教学,使学习者培养自我管理的条理性,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进行计划,准备工作充分,并且行为较为规范;学习活动具有准备性和条理性,并且某些方面的成功能够使学生感到有成就,并因成就产生愉悦,激发学生持续、深入学习的动机。参考文献1 戚康标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7)2 王兴玲,刘 鹏.“大学计算机基础”srtp式创新实验的实施与评价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8).3 徐平洲.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7).4 戚康标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7):25285 李伟.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