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教学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447170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教学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教学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教学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教学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教学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教学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教学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 型新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区域的含义。2.学会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4.掌握阅读信息复杂(包括分层设色、等值线等信息)的区域地图的技能。能力目标1.使学生学会将地理基础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学习与研究方法,培养地理学科综合能力。2.掌握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与方法。3.培养学生从时间与空间尺度建立辩证地、动态地、联系地看待和分析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情 感态 度价值观1.培养对地理的兴趣与信心。2.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与科学发展观。教学重点1

2、.了解区域的含义。2.学会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教学难点学会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教 法讲述法、学案式指导、多媒体辅助学 法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探究,练习教学活动安排1. 指导学生预习课文,完成学习材料2. 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认识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理解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教 学 过 程导入新课:欣赏地理景观图片,简述其所反映的地理环境特征,说

3、明地理环境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思考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有何不同。4若在我国北方,三幅景观图则反映了从西向东的自然环境的差异,即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植物是自然带的标志,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通过植被这一要素,往往可以直观分辨地理环境的不同。自然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础,地理环境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故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也会有明显的差异。人类活动应该因地制宜,协调好与环境的关系。地理环境不仅存在差异,而且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类的活动会产生影响。同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在一定的空间尺度上各地理要素表现出内在的协调性,地理环境特征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把这样的表达一定空间尺度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称为区域

4、。一、区域1.概念: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依据一定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层的空间单位。区域是人类活动的基础,是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区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呢?请大家阅读中国气候类型图。思考如下问题:(1)中国气候类型图划分出了几个气候区域?划分的依据是什么?(2)气候区的边界是明确的,还是过渡的?(3)同一气候区内部的气候特征有什么特点?(4)是否可以将下列的一些气候区合并为更高一级的气候区?教师总结除了气候区,还有其他各种区域,例如行政区、经济区、居住区等等,区域的特性:(1)区域的内部特性内部具有某些方面的共性和结构的一致性;内部某些方面有相关性;内部具有共同的职能。(2)区域具有不同的空间尺度,

5、具有级别。(3)区域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和开放性。2.特征:(1)有一定区位特征,一定的面积、形状、边界。(2)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3)具有不同的级别。每个区域都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对人类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区域发展。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活动阅读课本图1.1和图1.2,对比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差异,分析人们生产、生活的差异,对比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不同。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阅读区域图的技巧:1.确定区域的位置,可以通过海陆位置、经纬网、标志性地理事物,如城市、河流、湖泊等来确定和描述区域位置。2.判读重要地形特征、河流特征与气候特征。在长江三角

6、洲区域图中,气候特征借助等温线与等降水量线来表达。3.判读等值线。首先,确定地理数据表达的内涵与主要的数据范围,是气温还是降水量,区别年均温、月均温,属于何种热量带与干湿区等。其次,判读等值线的空间分布,即数量的空间变化情况,进一步判断影响等值线分布的因素。第三,判读等值线的疏密与弯曲的形态,推断影响其形态的因素。4.综合图中信息,描述该区域的地理特征,并从中分析人类活动与区域发展的情况。在指导读图的基础上,思考活动1对应的三个问题,并总结: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均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地的纬度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年降水量较多,受季风气候影响,呈现出由南向北减少的规律;松嫩平原年降水量较少,

7、受季风气候影响,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减少的分布规律。长江三角洲河湖密布,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水产业较发达。松嫩平原河湖较少,受水热条件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对比:5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特征区域发展特点地理环境特征区域发展特点地理位置: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海东部,长江入海口1.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商业贸易发达。2.农业发展利用良好的水热条件,发展水田耕作业,种植水稻、油菜、棉花,一年两到三熟,水产业较为发达。3.利用良好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4.利用便利的交通,运进矿石等原料,发展重工业,重要综合性工业基地。地理位置:北纬

8、4348,我国东北地区中部1.农业一年一熟,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旱作农业。西部发展畜牧业2.耕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多,成为我国的商品粮基地3.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土地条件:生产力较高的水稻土;水田为主,分散,人均耕地少。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生长期较短。土地条件:生产力较高的黑土;旱地为主,集中连片;人均耕地多矿产资源:贫乏矿产资源:丰富的石油、煤炭等资源完成活动2(1)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则夏季湿热而漫长。方位观强是为了充分利用太阳光热资源。北方民居墙体严实厚重,利于冬季御寒保温;南方民居墙体轻薄,

9、利于夏季通风透气。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随着对保温标准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房檐逐渐加宽,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2)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因此建筑成本高。楼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冬至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的楼房间距离自北向南逐渐减小。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分析长江中

10、下游平原的发展,完成下表:发展时期社会、经济、科技水平自然因素的影响农业发展特点开发早期落后阻碍农业发展耕作农业发展缓慢农业社会使用船只、改良土壤种植水稻、劳力丰富气候优越河流成为交通通道,土壤适宜耕种,水稻大面积种植,精耕细作成为我国粮食、蚕桑、棉花的主要生产基地工商业大发展时期到现在人口、城市稠密,人均耕地少且零碎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全国粮仓以及棉花生产的地位日益下降阅读:区域地理研究是中国地理学的伟大传统6课堂小结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解析“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关于“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四方

11、面:(1)正确理解“区域”的含义;(2)了解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3)了解在自然环境差异影响下的人类活动的差异;(4)了解区域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板书设计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1.概念: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依据一定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层的空间单位。整体性、差异性和开放性。2.特征:(1)有一定区位特征,一定的面积、形状、边界。(2)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3)具有不同的级别。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发展时期社会、经济、科技水平自然因素的影响农业发展特点开发早期落后阻碍农业发展耕作农业发展缓慢农业社会使用船只、改良土壤种植水稻、劳力丰富气候优越河流成为交通通道,土壤适宜耕种,水稻大面积种植,精耕细作成为我国粮食、蚕桑、棉花的主要生产基地工商业大发展时期到现在人口、城市稠密,人均耕地少且零碎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全国粮仓以及棉花生产的地位日益下降作业课堂作业课后作业A层 B层课后反思组长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