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翻译与现代汉语的变迁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4.93KB
约7页
文档ID:484465005
翻译与现代汉语的变迁_第1页
1/7

^vww 论文塩表£窓翻译与现代汉语的变迁(1905-1936)【摘要】:1905到1936对于现代汉语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三十年, 这一时期在翻译影响下建立起的现代汉语,决定了以后几十年间流行 于知识界的现代汉语书面语的基本面貌由于所处时代的特殊性,汉 语的现代化也是当时政治、社会、文化运动的一部分,因此本论文试 图把这一时期的语言研究放回到其所处的文化大环境中进行讨论,考 察在这种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翻译是如何推进汉语的现代化的,并 依托于大规模语料库对欧化的可能性和限度问题进行了探讨本研究 赋予了语言接触研究新的文化视角,并对语言接触带来语言演变的限 度进行了探讨,丰富了语言接触理论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绪论从 文学、文化视角、以及语言学视角介绍了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并对研 究的方法和论文的架构和内容进行了描述第二章翻译与语言纵观 中外的翻译史,翻译都曾经对译入语国家的语言产生过影响在世界 翻译史上,马丁.路德的《圣经》德译本直接促成了德语的统一,英 语则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都受到翻译的影响,而翻译对俄语和日语的发 展也都发挥过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中国的历史上,翻译同样对汉语的 发展产生过极大的影响,中国历时近千年的佛经翻译对汉语的巨大影 响就是明证,此外,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鸦片战争以后的西学翻译、 以及《圣经》翻译都对汉语产生过不可估量的影响。

本章中,我们将 回顾中外翻译史,探讨翻译对民族语言发展的影响第三章翻译与现 代汉语在这一章里,我们依托于1905-1936这一大文化环境,探讨^vww 论文塩表£窓了翻译在现代汉语书面语建立过程中所负有的特殊文化使命这部分 的研究将以史料为依托,首先大量收集1905年以来翻译史、文学运 动的史料,尤其是民国以来新白话文运动的有关史料,同时旁及当时 的一些出版物,在此基础上,全面概述了当时的文化背景首先我们 通过对传统白话,现代白话,浅近文言三个概念的辨析,对欧化语法 进行了界定,接着论述了翻译为什么是现代白话文的源头之一,进而 把1905-1936年按翻译所扮演的文化角色的不同划分为三个时期来讨 论:一、1905-1917自发的欧化,由于当时认识的局限性,这一时期 翻译还往往只是把译介新鲜事物、概念和风俗为己任,少有译者清楚 认识到文学翻译对汉语的现代化及本国的文学实践的巨大意义,这一 时期的翻译语言以浅近文言和白话为主,已经出现了相当数量的直译 文法,但这种直译的现象和由此产生的语言欧化多数并非译者有意为 之,因此我们称这一时期为“自发的欧化”由此可见,欧化汉语的产 生并非只来自于那些刻意拿翻译改造汉语的译者的作品,它同时也是 两种语言在接触和碰撞中的一种自然的结果。

二、1918-1928自觉的 欧化,1918年的到来拉开了有关翻译以及汉语现代化讨论的大幕, 胡适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1918年4月)、傅斯年的《怎样做白话 文》(1918年12月)等关于翻译和现代汉语建立的关系的讨论都发表 于这一年对白话文的提倡在这一年也实现了真正的突破,《新青年》 从1918年1月15日刊发第四卷第一号起,译文和创作全面采用白话 文并使用西文标点从《新青年》杂志引起的强烈反响就足以表明白 话文运动的号角已经吹响,一个新时期已然到来现代白话文运动的^vww 论文塩表百窓兴起把白话推上了正统翻译语言的地位,忠于原著的“直译”渐成风 气,代表人物周作人、傅斯年、鲁迅、刘半农、茅盾等,有相当数量 的关于译论的文章出现胡适、傅斯年和鲁迅等明确提出向西文学习 做白话文的方法,更有大批新文学运动的支持者在翻译中实践着直译 的方法,在创作中尝试着从翻译中学来的新表达因此我们称这一时 期为“自觉的欧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黎锦熙的《新著国文语法》, 该语法书是以英文语法体系为参照写成的汉语语法书,从某种意义 上,该书赋予了欧化语法合法化的身份三、1929-936对欧化的反思, 尽管傅斯年在1918年《怎样做白话文》一文中明确提出了白话文应 该欧化的主张之后,曾经一度引起过争论,但在五四时期,这种主张 得到了相当多的支持。

而在即将进入30年代之际,对于欧化语言批 评的声音越来越大,先有梁实秋通过批评鲁迅的硬译,对欧化提出了 异议,后有瞿秋白倡导的大众语运动,称欧化文为“不人不鬼的新文 言”因此我们称这一时期为”欧化的反思期”尽管我们使用了“反思 期”这样的字眼,但细心地对文献进行梳理后就会发现,这一时期对 “硬译”和欧化的讨论有太多政治因素牵涉其中,缺少从语言层面的认 真考虑,对于欧化汉语的现象直到十年后王力在《中国现代语法》中 (1943)才第一次系统地进行了描述,而对于翻译是否能够“改造”汉语, 如何“改造”汉语,或能在多大程度上“改造”汉语,至今一直没有成体 系的研究,这些问题将是我们在后几章重点讨论的内容第四章翻译 影响汉语的方式语言接触能带来语言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对于 语言接触到底是如何作用于一种语言、使其产生变化的,我们仍缺少^vww 论文塩表百窓扎实的研究,而对于语言接触过程中,语言内、外因又是如何互相作 用的,我们更是知之甚少在这一章中,我们以1905-1936年这一特 殊时期的汉语变化作为研究对象,考察翻译带来的间接语言接触如何 影响汉语,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汉语自身特点与外来影响的相互作用。

作为语言演变的外因,翻译活动通过自觉或不自觉地向汉语输入词汇 和结构使汉语产生变化,尤其在汉语向现代汉语的过渡期中,翻译更 被赋予了“改造汉语”这一非同寻常的使命,其作为外因的影响力被发 挥到了极致翻译通过直接引进、激活和扩展汉语原有结构等方式, 影响了汉语的多个方面,但所有这些新语法现象要真正进入汉语的体 系中,必然接受汉语自身规律严格的筛选,一些与汉语习惯相差太远 的终将遭到淘汰第五章欧化与现代汉语的发展翻译在汉语现代化 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影响渗透了汉语词汇、语法、篇章和文 学表现力等多个方面,给汉语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一、翻译新词填补 了汉语的词汇空缺,引发了汉语词汇化方式的变化;二、翻译带来的 新语法范畴填补了汉语原来的语法空缺;三、翻译带来的新结构丰富 了汉语的表达;四、欧化的句法使汉语的句法结构更为精密,更能满 足对复杂思想表述的需要;五、欧化的衔接手段丰富了汉语的篇章衔 接手段;六、欧化汉语使细致、复杂婉曲的描写成为可能,增强了汉 语的叙事功能和表现力第六章欧化及其限度翻译对汉语造成了影 响固然是事实,但这种影响并非无所不及,在翻译欧化汉语的过程中, 始终存在着两种相互掣肘的力量:一方面,欧化作为一种外力,影响 着汉语从词汇、到语法、再到篇章的方方面面;而与此同时,汉语自^vww 论文塩表百窓身的规律也在不停地规约着欧化带来的种种语言变化,吸纳可以吸纳 的,排斥不能融入的,这两种力量的角逐最终决定了汉语欧化既是可 能的,同样也是有限度的。

现代汉语建立的过程也正是欧化的词汇和 语法接受种种考验、试图融入汉语系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汉语 言的特点、汉民族的心理和汉民族的文化规约着欧化的种种现象,只 有符合汉语习惯和汉民族文化心理的欧化才能够最终成为汉语的一 部分第七章结论与启示总结了汉语欧化的必要性、可能性和限度, 揭示了本研究对语言接触研究的意义关键词】翻译欧化现代汉语【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9【分类号】H059;H109.4【目录】 论文摘要6-9ABSTRACT9-16第一章绪论16-30第一节研 究历史和现状述略16-241.1.1文学、文化视角的研究16-181.1.2语言 学视角的研究18-24第二节研究方法和内容简介24-30121研究方法 24-261.2.2内容简介26-30第二章翻译与语言30-52第一节翻译对民 族语言的影响30-422.1.1翻译对德语的影响30-332.1.2翻译对英语的 影响33-372.1.3翻译对俄语的影响37-392.1.4翻译对日语的影响39-42 第二节从中国翻译史看翻译活动对汉语的影响42-522.2.1佛经翻译对^vww 论文塩表E窓汉语的影响42-472.2.2西学翻译对汉语词汇的影响47-492.2.3《圣经》 翻译与白话文49-52第三章翻译与现代汉语52-147第一节翻译—欧 化汉语的滥觞52-723.1.1欧化语法52-593.1.2翻译:现代白话文的源头 之一 59-643.1.3三个时期的划分64-72第二节自发的欧化 (1905-1917)72-933.2.1译述与直译73-873.2.2翻译语言87-93第三节 自觉的欧化(1918-1928)93-1213.3.1关于翻译语言的争论93-963.3.2” 直译”之风与翻译”改造”汉语96-1163.3.3新语法体系的创立116-121 第四节对欧化的反思(1929-1936)121-1473.4.1关于”硬译”的纷争 121-1303.4.2欧化语:骡子话?新文言?130-1353.4.3欧化:接纳与拒绝 135-147第四章翻译影响汉语的方式147-181第一节翻译引进外来结 构148-1584.1.1成功引进的结构149-1524.1.2受到”排异”的结构 152-158第二节翻译激活、扩展汉语结构158-1714.2.1汉语结构的激 活158-1634.2.2汉语结构功能的扩展163-171第三节翻译对汉语句子 的影响171-1764.3.1新句法结构1714.3.2定语的复杂化171-1724.3.3 语序的变化172-176第四节新式标点的使用176-181第五章欧化与现 代汉语的发展181-208第一节词汇空缺的填补与词汇化方式的变化 181-1895.1.1词汇空缺的填补181-1865.1.2词汇化方式的变化186-189 第二节语法空缺的填补 189-192第三节新结构丰富了现代汉语192-195第四节句法结构的精密化195-199第五节语篇衔接手段的丰 富199-203第六节现代汉语表现功能的提升203-2085.6.1欧化语法使 描写更为细致203-2045.6.2欧化语法使复杂婉曲的表达成为可能 204-208第六章欧化及其限度一决定欧化限度的因素208-223第一节^vww 论文塩表E窓汉语言的特点208-2166.1.1汉语词汇特有的韵律对义译词的影响208-2106.1.2汉语对”写音外来语”的同化210-2136.1.3汉语规律对欧 化句法结构的规约213-216第二节汉民族的心理216-2206.2.1主体意 识216-2176.2.2思维的整体性217-220第三节汉民族的文化220-223 第七章结论与启示223-231第一节汉语欧化的必然性、可能性与限度 223-2277.1.1汉语欧化的必然性223-2257.1.2汉语欧化的可能性和限 度225-227第二节语言接触下的语言变迁 一汉语欧化研究的启示 227-2317.2.1语言接触所引起的语言演变是有限度的2277.2.2语言接 触研究的社会文化视角227-231附录一 231-237附录二237-239参考 文献239-247后记247-248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