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医疗联合体章程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4464476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医院医疗联合体章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医医院医疗联合体章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医医院医疗联合体章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医医院医疗联合体章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医医院医疗联合体章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医院医疗联合体章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医院医疗联合体章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市中医医院医疗联合体章程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根据 XX 市卫生局关于建立医疗联合体指示精神, 结合公立医院改革的要求及相关文件,成立 XX 市中医医院医疗 联合体(下简称“医联体” )。医联体成立理事会,在市卫生局的 领导下有序开展工作, 负责医联体的日常运行与管理。 为规范医 联体运行,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优化资源结构,提高优质资源利 用效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我市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需求,制定本 章程。第二条 医联体组建的原则: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基层 首诊、分级医疗、上下联动、共同发展。第三条 医联体组建的目标: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

2、。第四条XX市中医医院医疗联合体以 XX市中医医院为核心,由三家医疗机构组成。 分别是 XX市中医医院 (三级)、XX医 院(二级)和 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联体理事会机构设在 XX市中医医院,地址: XX 本医联体的运营宗旨:紧紧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新 型的医疗服务管理模式, 形成医联体内良性互助局面, 让优质的 资源、文化和技术下沉,实现医联体内部的检查结果互认、双向 转诊、分诊诊疗与技术分享等, 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医疗健康保健服务需求。第五条 本医联体总部设在 XX市中医医院, 以 XX市中医 医院为核心,依托其技术、人才和设备优势,以管理、技术和资 本为纽带,形成规模效应,促

3、进共同发展。医联体可以根据政府 政策要求和事业发展需要,适时吸收新的成员。第二章 医联体管理机构第七条 医联体理事会成员由市卫生局、 XX镇政府分管 领导、XX市中医医院、 XX 市和桥医院及 XX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的主要负责人组成。 医联体理事会下设办公室, 具体负责医联体 的内部事务。第八条 理事会职责:(一)制定和修改医联体章程,并报市卫生局,制定医联体 内基本管理制度以及议事规则和工作机制。(二)在区域卫生规划的指导下,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规 章及有关卫生管理政策, 结合各成员实际, 确定医联体内发展战 略和规划,拟定医联体建设的重大事项,并向市卫生局报备。(三)向市卫生局报告工作(

4、四)审议医联体内部各成员单位的具体合作项目和操作办 法,审议相关合作项目的经济核算办法, 制定医联体内部考核办 法和细则。(五)制定并在医联体各医疗机构推行统一标准的运营管理 制度和职责规范。(六)科学合理地确定医联体内各紧密型医疗机构的规模、布局和功能。(七)建立医联体内不同层次、 不同类别的医疗机构分工协 作机制。制定在各医疗机构之间实现分级医疗、双向转诊、上下 联动、差异化服务、大型医疗设备共享和检查结果互认的具体制 度和措施。(八)制定医联体紧密型医疗机构管理层的任职资格、 选拔 任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各医疗机构管理层由专门机构聘任, 推 进各医疗机构管理层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九)

5、对医联体紧密型医疗机构人力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十)对医联体紧密型医疗机构资金、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十一)建立医联体各医疗机构物资统一配送体系,实现后勤保障系统资源共享。(十二)统筹医联体内各紧密型医疗机构的专业学科发展、 大型医疗设备购置及重要人才的引进。(十三)统一组织科研项目及重大技术项目的攻关。(十四)规范各种业务管理标准,建立统一、规范的医疗服 务流程,实现业务管理资源的共享。建立各种检验、功能检查项 目申请和检查报告的通用制度。 逐步建立医联体统一标准的信息 平台,实现网络系统和数据信息的共享。(十五)对医联体松散型成员单位提供技术支持、人员培训 和管理指导。(十六)修改章程。(十七

6、)决定医联体其它有关事项。第九条 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医联体理事会会议,由办公 室召集。必要时,由理事长提请临时召开理事会会议。医联体决 议的产生实行“平等协商、民主集中”的组织原则,由理事会会 议所决定。会议主要内容:讨论并制定医联体发展规划,功能定位,业 务指导,规范管理,双向转诊,医保与新农合合理应用等规章制 度并监督执行, 以及其他相关问题; 沟通医联体具体实施项目的 进展情况, 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讨论与布置下一阶段工 作等。第十条 理事会会议程序:(一)确定会议议题;(二)提前将会议通知(时间、地点、议题等)及相关材料 送达各医联体成员;(三)就会议议题展开讨论;(四)表决并

7、形成医联体决议;(五)重要事项须形成内部会议纪要。第十一条 建立医联体理事会会议记录,并作为重要档案 妥善保存。 记录应载明以下内容, 并应有出席会议的成员和记录 人签名。一)出席会议的医联体成员, 列席人员,缺席人员及事由;(二)会议的地点与日期;(三)会议的主要议题及议程;(四)各参会成员的发言要点;(五)提交表决的事项及表决结果;(六)医联体认为应当载入会议记录的其他内容。第三章 医联体成员第十二条 医联体成员平等享有本章程规定的权利, 共同 履行本章程规定的义务。第十三条 医联体成员享有下列权利:(一)以独立法人资格自主运营,自主管理,承担独立的民 事责任;(二)以医联体名义开展相关业

8、务活动;(三)在医联体内共享有关资源;(四)对医联体的工作有监督权和对重大事项的建议、 审议 表决权。(五)紧密型成员单位可以增挂 “XX 市中医医院医联体成员 单位”的标牌。 松散型成员单位可以增挂 “XX市中医医院医联体 协作单位”的标牌。(六)医联体管委会赋予的其他权利。第十四条 医联体成员单位履行下列义务:(一)执行医联体的决议;(二)维护医联体的声誉和利益;(三)团结合作,平等协商,顾全大局,加强沟通;(四)承担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指令性、政策性任务;(五)医联体成员之间实行双向转诊。(六)医联体决议规定的其他义务。第四章 合作形式第十五条 医联体各成员单位以医联体为载体,以经营、 管理

9、、技术为纽带,稳步推进和优化医联体整体结构布局,推动 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加强各成员单位间的联合协作,点面结合, 逐步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联合发展。第十六条 医联体内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和流程, 实施 双向转诊制度。第十七条 逐步整合医联体信息管理平台。 各成员原有的 各项信息管理系统在独立运行的基础上, 依托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实行互联互通和医联体内部信息资源共享。第十八条 XX 市中医医院与医联体内其他成员单位间可 用以下方式开展技术合作、资源共享、管理运行:(一)全面合作和委托管理。通过管理输出,实行优质医疗 资源及技术人才的“双向流动” ,对成员单位的基本医疗服务、 公共卫生服务、 行政后勤

10、管理等进行全方面管理, 整体提升成员 单位经营管理、医疗质量及业务发展能力。(二)建立联合病区或指导建设协作病区。 通过科室间的合 作,技术输出,以专科建设、科研教育促进人才培养,以人才培 养带动专科建设, 将专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课题研究与基础硬件 完备等紧密结合,推动医联体全面发展,打造医联体优质品牌, 提升医联体核心竞争力。(三)实行技术帮扶。 根据各成员单位业务需求和发展规划, 确定各成员单位急需帮扶,核心单位能够帮扶的医疗技术项目。 可在聘请顾问、远程会诊、双向转诊、指导手术、示范查房、专 家坐诊、下乡支农、专题教育培训、中医药服务和治未病等方面 开展合作,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11、水平和管理能力。(四)实行资源共享。各成员间本着互惠互利、协同发展的 原则,依据有关规定在医疗、护理、药剂、医技、科教研、中医 药、预防保健等方面开展多领域合作。发挥三级医院影像诊断、 病理诊断、检验检测、消毒供应、技能培训等方面资源共享型中 心的技术服务功能, 实行资源整合, 探索并逐步建立医联体内部 药品、试剂、耗材和设备等物资的统一采购制度。第五章 附则第十九条 本章程须经医联体全体成员单位讨论通过并 报市卫生局批准生效。第二十条 本章程的修改须经医联体三分之二以上成员 单位动议并同意,报市卫生局批准。第二十一条 医联体各成员单位可根据本章程原则制定 有关管理细则。第二十二条 医联体新成员的加入, 在符合上级部门以及 本医联体准入标准的前提下,需经本医联体管委会讨论表决后, 按相应流程操作。第二十三条本章程未尽事宜,由医联体理事会召集医联体成员单位共同商定。第二十四条本章程自批准之日起生效,由医联体理事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