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知识储备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4462114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知识储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现代文阅读知识储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现代文阅读知识储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现代文阅读知识储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现代文阅读知识储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知识储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知识储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文阅读知识储备之一议论文阅读1.论点准确摘取或概括中心论点(即把握作者的观点)。(1)中心论点一般具有以下特点:(2)找准论点:一看题目(题目即论点);二看开头(开宗明义、开门见山);三看结尾(归纳全文,篇末揭示中心);四找正文中关于论题、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正面表述句,或找提示性词语(“总之”、“所以”等)。(3)要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点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如“首先、其次、第三”中心论点起统率全文,统率分论点的作用,分论点是用来证明论点的。2.结构划分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议论文的整体结构大体分为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 是什么)分析问题(本论 为什么)解决问题(结论 怎么办)。在

2、论证过程中,有几种常见的形式:(1)并列式; (2)对照式; (3)层进式; (4)总分式。3.论证方法辨析论证方法,理解其作用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记住这四种即可)。举例论证:举出名人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观点。道理论证:引用名言、谚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观点。有时作者自己的论述也可看作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突出地论证观点。比喻论证:以事喻理,形象生动地论证观点。有时一段文字中不止一种论证方法,要找全。答题时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的顺序答题就可万无一失。其中对比论证是一种综合的论证方法,可以包括事实的对比、道理的对比以及有相反效果的比

3、喻句的对比。4.分析关键词语、关键句子的含义及作用。一要联系文章内容,尤其是要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二要结合语境,结合上下文揣摩其具体含义。作用:(1)对论点的作用:阐述或论证论点。(2)有它以后的效果:使论证更严密。5.指代“这些方面”、“这种情况”“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离他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温馨提示: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6.仿写仿照所给出的句子再写一两句话(有可能放到第一部分考查)(1)看句式:分析例句的结构特点,把例句中每一句话分割成几部分,确定保留与变化的部分。对应词

4、语的词性应一样。(2)看修辞:如果例句运用了某种修辞方法,仿写句子时一定要注意与例句的修辞相同。(3)看字数:字数尽可能一样多。(4)看意义:内容要符合整段内容,感情色彩、语体风格应保持一致。7.拓展补写能证明文中论点的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谈自己的观点看法等。(1)补充事实论据:要求真实典型新鲜充分,概括叙述(谁+事+结果),紧扣论点。所选的事实和观点要统一,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2)补充道理论据:包括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和诗文名句,要有一定的权威性。引用要完整准确,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断章取义。(3)请您就本文论点谈一点看法:为什么说?是不是真的?(最好不要另起炉灶)现代文阅读知识储备

5、之二散文小说阅读1.层次结构(考与不考都应关注,它是读文必备的能力 )2.题目题目的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2)语意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3.概括内容概括语段、事件或全文中心4.分析语言能抓住关键性语句,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应对技巧:结合上下文,一看结构,二看内容,强调与人物与主旨的关系。(1)结构上作用:在开头:常设悬念埋伏笔作铺垫、引下文、点题、总领全文等。在中间:过渡。在结尾:呼应开头、照应前文,总结全文,扣题等。(2)内容上作用:在开头常

6、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交待环境背景;在中间或结尾常画龙点睛、点出或深化中心(一定要将中心的具体内容表述出来)5.理解探究探求人物产生某种性格、心理及行动的原因,或结合语境填写空缺的话。6.提炼理解并能分析文中人物(特别是小说)的思想性格及分析人物形象。7.赏析语言能欣赏、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优美、精彩的语言,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常用修辞方法及作用: 比喻:使形象生动,使语言传神; 拟人:把赋予以人的情态,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反问:强化语气,发人深省; 设问:引起人们思考,引起下文; 排比:强化语势,使语言精炼、有力,强调了8.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记叙】使读者对事物变化有比较清

7、楚的了解。【抒情、议论】抒发作者的情感;深化中心,画龙点睛。【环境描写】设置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与开头形成照应;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感染力。【人物描写】包括对人物的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作用是塑造了形象,表现了性格,体现了精神品质等。9. 常用写作手法想象、象征、设悬念、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对比、反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渲染烘托、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嗅觉听觉视觉(多感官角度)、多视角等。10.体验感悟对文章的内容(包括主旨)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谈自己的感受或启示

8、。【应对技巧】回答开放题,先把握好中心,围绕文章中心,多角度思考,然后将其深化或升华,或结合自己的思想观点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就文章的某一方面的内容或形式,作或正或反的评析。【注意】学会结合文章中心和人物的思想感情来表述,不要另起炉灶,更不要逆主旨而行。现代文阅读知识储备之三说明文阅读1.概括概括选文(或选文中某一段)的说明对象,或给文章拟个标题。概括全文的说明内容,或某一段的段意。2.提炼给某事物下定义,或概述其形成过程、原理等。(1)下定义,是对于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加以概括说明。要用“什么是一种什么”的句式。(2)概述其形成过程、原理等,一般将原文理顺,把零散的意思归纳到一

9、个完整的大句子中。(3)一定要能抓住事物特点回答。3.筛选通过问答题的形式,考查分析摘录文中有关的重要信息能力。常用的疑问词如:“有哪些”“为什么”“哪几个方面”等。对策:要审清题干的要求,或针对疑问词,切忌答非所问。找准原段,分析句意,把握句间关系,从相关的文段中准确摘取有关的内容信息。若是总分关系则用总写句,标点十分重要,一般一句介绍一个意思,注意全面概括,不要遗漏(必须明确,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感知筛选,一定要结合原文来答)。4.说明方法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举例子:准确具体地说明了(2)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3)作比较:通过比较,更突出地说明了(4)打比方:生动形象

10、地说明了(事物加特点);(5)下定义:科学准确地指出了事物的本质特点(6)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5.顺序考查说明的顺序如: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这样安排顺序有什么好处?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的是时间顺序;按照实物的位置、形状和构造等方位顺序介绍的是空间顺序;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事理的关系,说明事物以及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内在联系,采用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情况复杂些,需要注意具体形式的细分6.结构分析文章(段)结构的特点考察题型如:分析语段层次,分析某句、某段在结构上的作用等。说明文在结构上的表现形式有(1)总分式(包括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2)并列式

11、,几个段落并列存在;(3)程序式,说明的是生产过程。一般分析结构方面的作用,从句子的位置入手说明,如“总领全文”“引(领)起下文”、“总结上文”、“承上启下”等。7.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温馨提示: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8语言某个词语能否删去或调换,或自己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句子,并体会。应对技巧:先要答“不能”,然后再说明这个词的本义、在这个句子里起的作用、去掉后变成了什么,与客观实际不符、所以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9.开放性试题考查与选文有关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的积累;考查学生对选文阅读后的感受、启发、体会。具体的题型如:对选文的某一内容或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选文的某一内容展开联想;就谈一点看法或设想等。应对技巧: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库存,按文章所介绍的事物的特征去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