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毕业论文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4457900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毕业论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兼谈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自主创业研究 摘要:由美国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新一轮的经济衰退,逐渐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冲击,造成全球经济的巨大震荡。就业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我国的就业形势也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处于低迷状态。企业破产,经济疲软,加之连年未就业人数的累积,大学生就业前景一片茫然。而创业已成为大学生的一个新的选择和新的方向。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身就业难题,而且可以造就新一代的企业家。关键词:创业教育;路径依赖 ;制度建设 ;结构失衡The financial crisis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under self-emp

2、loyed - research shunt Abstract: by the financial crisis sparked a new global recession, gradually by virtual economy to the entity economy, global economic impact caused by the huge shock. Employ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closely linked, Chinas employment situation also because of financial

3、crises in recession. The bankruptcy of the enterprise, economic weakness, and not the accumulation of successive employment,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prospects. While business has become a new college and the new direction. Students can not only solve their problems, and can make employment of ne

4、w generation of entrepreneurs.Keyword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ath dependence;System construction;Unbalanced structure一、大学生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一)大学生所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金融海啸来袭之后,中国遇到最严峻的问题就是就业问题。随着部分企业的破产倒闭和销售额的锐减,企业的招生数量也是随之锐减。国有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由2003年的46.2%下降到2006年的20%,应届高校毕业生薪酬价位由前几年的平均2500至3000元,降到1500元左右。与此相应的是,随着近几年

5、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生人数随之骤增。2009年高校毕业人数已超过610万,而2007年和2008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还有100万和150万没有找到工作。与此同时,大部分毕业生由一次就业到位转向先就业、后择业。多数人无法一次应聘成功:2.7%的人应聘次数在5次以内,2成的人应聘次数在610次。而且人们在求职的过程中花费很大:2/3以上的人不足500元,将近2成的人花费在500999元之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成了“高门槛,低收入”尴尬困境,对此有些大学生打出“零报酬”条件来就业。万慧.关于世界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反思与探索(二)当前就业难表现形式总的来讲,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6、个方面:一是冷门专业就业难。二是非重点院校毕业生就业难。三是低学历毕业生就业难。社会对毕业生学历层次的要求明显提高,很多单位在招聘时动辄提出必须本科以上学历,而不论工作岗位实际需要。这就增大了就业的难度。四是没关系的就业难。在大学生求职中“关系”之重要几乎是人所共知的,谁有了过硬的关系,就业中的种种不利因素都可化解。五是女大学生就业难。长期以来社会认知对女性存在的偏见,加之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对女大学生就业的制约,导致了女大学生在就业工作中遭遇一些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存在的“性别歧视”。这些就业难题对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带来很大的打击,由此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7、。 二、大学生所面临就业困境的原因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困境形成是各种因素交织所成,既有来自教育制度弊端:招生是计划经济开口,就业是市场经济端口,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骤增;也有金融危机冲击和经济结构的转型下,造成经济薄弱环节短链,由此造成企业下岗员工对就业市场的冲击;传统儒家文化与中庸思想也成为大学生创业的“紧箍咒”,束缚大学生创业的手脚,让学生创业显得缩手缩脚。(一)就业困境的根本原因教育体制的弊端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由于受到来自教育体制制约和历史原因影响,使大学生在供给与需求之间出现了矛盾,导致了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表现为结构和总量两个方面的失衡:1、总量失衡。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可以分为一

8、般性和特殊性两个方面。这里所说的一般性可以理解为国内外所有就业市场都面临的问题。特殊性指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所特有的问题,包括特殊国情导致的特有的结构问题。自从我国的高等教育在1999年开始连续的大规模扩招以后,迅速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这带来正负两种效应,正效应是很大的,然而最大的负效应是大学生就业问题。1999年至2006年,我国高等教育招收人数急速增长,这大大超越了同期经济发展速度的大学生培养规模的扩张是我国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就业难主要根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大力发展低劳动力成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个经济发展模式对于低端劳动力需求比较大,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则相对

9、较少,这也是大学生就业严峻原因之一。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表现为近期供给过量,中远期需求强劲的特点。近期表现为总量供给超过需求造成的就业难现象可以在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支持和相应的政策调整下得到控制乃至解决。2、结构失衡。结构失衡是自然的、技术的、以及政策措施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的存在一般来说是一种常态,通过政策措施的治理,可以改善失衡度,甚至能够防止过度失衡。杨河清、肖彭燕.我国大学毕业就业市场总量和结构失衡可以肯定的说未来因总量失衡造成的部分大学毕业生难就业的问题得到解决之后,结构失衡导致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仍将存在。结构性就业难题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总体上表现出比较严重的“U-V-O”共存结

10、构。“U-V-O”共存结构,U指有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V表示有空缺岗位,O表示过度劳动。比较严重的“U-V-O”共存结构表明,就业市场存在一部分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许多岗位的空缺,找不到合适的人,同时还有一部分岗位上的人处于过渡劳动状态的现象。 一些高校集中的大城市往往是高校毕业生首选的就业地点,这给这些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而另一方面,我国很多的二线城市、三线城市,一些西部开发地区却往往很难吸引人才。这种空间U-V供给结构现象既有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大学生就业观念等原因,也有劳动力市场自身不完善、市场信息传导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的使然。(2)突出表现为教育供给结构与就业市场需求结构

11、不一致。大学生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表现为人才层次与人才学科专业结构的需求。目前,高等学校毕业生再就业过程中出现三个明显的问题,一是各个不同学科和专业的毕业生再就业中处境不同,有的学科专业的毕业生能够比较顺利地获得工作,有的则感到压力很大;二是高层次和高等学历毕业生挤占本科和专科层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现状;三是部分大学毕业生本身的综合素质不高。这三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与高等教育供给结构有关,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职、高专人才供给大大低于社会需求。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多样化,各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都是经历一个以本科教育向研究生层次教育和专科层次教育两端扩张的过程,高职高专层次高等教育构成了高等教育厚

12、重张海芳.大学生创业教育势在必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高职高专教育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首先,高职高专教育在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中的比例总体偏低。二是虽有改善,但是改善有限,5年只增加5个百分点。专业设置滞后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从整体上看,大学毕业生的专业结构不适应社会的需求,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企业对各类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需求变化的速度是高等院校专业设置调整2-4倍,由此形成了人才市场供需的时间差。(二)就业困境的经济原因金融危机和失衡的经济结构加剧就业压力1、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产生了消极影响,进而对我国就业市场带来冲击。这种

13、冲击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范围可能不断扩大。外贸出口大幅下降,不仅直接影响外向型企业,而且会对产业链中非出口型企业造成冲击,并影响这些领域的就业稳定。第二,存在出现就业挤压效应的危险。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本来就很紧张,局部地区、行业的就业形势进一步紧张可能导致整体就业形势更加趋。2008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达4.2%,为近3年来最高水平。2008年末,人保部监测的513家企业,岗位年净流失达8.05%,这说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产生了较大影响。2、失衡的经济结构对就业的影响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我国主要靠投资和出口,而有效内需严重不足,这样脆弱的经济增长方式极容易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同

14、时,我国产业结构失衡,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削弱了第三产业创造新岗位的能力,减少了新增劳动人口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机会。我国的经济结构的转型,形成了“三来一补,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在计划经济体制可以将就业矛盾掩盖,在市场经济矛盾会浮现出来,如果解决不当,还会引发社会危机。在经济危机冲击下,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结构、产业结构对就业负面影响是显著的。主要表现如下几个方面:(1)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减弱。虽然从一般意义上讲,经济增长会扩大就业,但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与就业增长率偏低现象长期并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有弱化倾向,这其中经济结构的比例失调发展密切相关。1目前我

15、国就业弹性系数(就业增长率/经济增长率)仅约为0.1。投资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也有减弱的趋势。2001年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业增长由约1个百分点下降到约0.31个百分点。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是造成这种失衡的深层次原因。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而固定资产投资近年来又主要向拉动就业能力较弱的石油化工、通用设备等资本密集型行业集中,投资对就业增长的拉动力减弱。再加上我国单位GDP中的工资比重、国民收入中的居民收入比重偏低,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居民消费不足,影响了吸纳就业能力较强的第三产业发展,从而影响就业增长。以往出口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较强,在出口大幅滑坡的情

16、况下,就业问题愈发凸显。因此,应从产业结构、增长方式以及政策出发点等方面,注重增强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2)我国产业结构的非均衡性发展,一国需求的状况和演进方向与一国产业结构的状况和演进方向是吻合的。2但就短期而言,由于决定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因素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从而使二者呈现出不同的规律。这种情况往往是产业结构在某种程度上偏离需求结构,从而引发一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有时甚至是负增长)、经济发展质量降低和无效供给增加的问题。其后果会导致一国失业率的提高。产品的无效供给会引起劳动力对该产品的无效供给,从而迫使经济实体向社会排泄这部分无效的劳动力(这个过程从经济整体而言表现为经济结构的调整)引起失业人员增加;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或负增长,从整体上削弱经济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从而大大减少已失业人员和新增劳动力的就业机会、造成更多的失业。当一国的产业结构、产品供给结构大大偏离需求结构,产品缺乏竞争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