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4457583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题西林壁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2借助字哪口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本会诗人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4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难点: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联系生活获得启示。教学准备教师:1课件或教学挂图;2铅笔、一杯水。学生:搜集有关苏轼的资料和与题西林壁题材相类似的诗歌。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游戏,导入主题师:世间之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细心

2、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认识万物的联系。下边我们就来做个实验。1观察铅笔在自然状态、水中的不同形态。2抽学生说说观察到了些什么。师:苏轼的题西林壁就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发现万物奥秘的一首好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二、初读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读通、读正确。2让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苏轼的资料,课上互相交流。3结合注释理解题目的意思。三、合作学习,理解诗意师:我们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我希望同学们边看边想我们学的这首诗的内容,找一找片子中的峰、岭。1出示庐山风光片,可让学生在看片时自由朗诵题西林壁。2画画峰、岭,帮助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3分组合作学习,

3、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拔、启发、小结等,并与朗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情感。四、诵读古诗1范读古诗,讲读法。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看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1)师配乐朗诵古诗,请学生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做上标记。(2)生齐读古诗(配乐X2多诵读,悟诗情。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爰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

4、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音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爰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爰的方式读这首古诗。(1)自由合作读。(2)四人小组表演读,并进行评比。五、领悟哲理师: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1)出示庐山风光片,让学生想象诗歌意境,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2)引申:我们评价一个同学时,应该怎样看?六、背诵1出示课件。2生背诵题西林壁。3师检查背诵情况。七、总结师:题西林壁这首古

5、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是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好吗?向大家推荐一个故事盲人摸象,看完故事后要想一根故事中的人物错在哪里。四时田园杂兴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2正确、藏I、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4感受初夏的美好,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体会富有情趣的村居生活。激发学生热爰农村、热爰美好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古诗,正确、流?

6、|、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爰大自然、热爰美好生活的情感。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或教学挂图。学生:搜集有关范成大的资料和与四时田园杂兴题材相类似的诗歌。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说话练习,导入诗文师:今天来说说童年是什么。对于童年,我们都倍感亲切。一定有许多话想说吧!师:老师带你们在古诗文中去发现古代同龄人的生活,去聆听他们的欢笑,去体味他们童年的欢乐,看着古代乡下孩子的童年是怎样多姿多彩。让我们一齐走进四时田园杂兴。二、知诗人,解诗题1自读古诗,自学生字。(1)学生自由读古诗。(2)小组合作,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2让学生

7、课前查阅有关范成大的资料,课上互相交流。3结合注释理解诗歌题目的意思。三、抓字眼,明诗意1学生在小组内再读古诗,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读,读准确、瀛山2学生结合图画,说说诗中所描写的事情。3交流讨论,弄懂诗句。(1)哪些诗句你读懂了?哪些诗句你还不懂?(2)同学之间互相解答,说说每句话的大意。4理解诗意后,让学生来读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评价。四、想意境,悟诗情1出示古诗配图。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首田园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图上画了谁?你知道他们在干I十么吗?2逐句体会。(1)自己吟诵小诗,体会诗人的情感。(2)指名逐句读,思考每句话作者都着重讲了什么。(3)分组议论:后两句

8、描写孩童天真可爰的行为,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3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五、创设情景,配乐朗诵、背诵出示课件。指名读,师相机范读。学生对读、齐读。背诵(可采用个人背、同桌互背、分行背、分男女背等方法1六、总结师:今天我们在四时田园杂兴这首古诗中,看到乡下孩子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其实,对于我们孩子来说,游戏就是一种劳动,游戏就是一种学习,游戏就是我们生活本身。喜欢这样的童年生活吗?喜欢这首诗吗?古诗中有许多这样描写儿童生活、捕捉童心童趣的诗词,送几首给你们吧!(出示小儿垂钓、宿新市徐公店、所见、村居)感谢您的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