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关于“读写结合”的再思索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4449203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论文:关于“读写结合”的再思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关于“读写结合”的再思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关于“读写结合”的再思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关于“读写结合”的再思索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关于“读写结合”的再思索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关于“读写结合”的再思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论文:关于“读写结合”的再思索(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读写结合”的再思索 【摘 要】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吐纳之间,无疑会相得益彰。紧随阅读教学,捕捉课文中的训练点,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无疑是语文教学一举多得的可行策略。笔者从现状出发引发了对读写结合的前提、关键、目标的再思索,再次认识到了读写结合不可淡化,它是语文教学必需的追求! 【关键词】语言训练 读写结合 随手翻开杂志,点击网络,都会听到这样的怨声:现实教学中,一情到底的人文课越来越多,包罗万象的综合课越演越烈。老师们的心中也不免生出一丝丝空虚的感觉,总觉得这样的课缺少点什么。其实,老师缺少的就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由听说读写训练而散发出来的“语文味”。点击现状,我们都慢慢地认识到

2、,如果学生在语文课上只是感悟,只是人文,只是一读到底,只是一味探究,如果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过关,那么语文课程对学生的人文熏陶、生命发展无疑成了一个美丽的谎言。因此,理解新课标的理念,优化常规教学,正视读写结合,正是我们所需要践行的!专家的一番话引发了我对中年级语文教学读写结合训练的再思索,再次认识到了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不可淡化,而是语文教学必需的追求! 一、 教材意识是实现读写结合训练的前提。人教版实验教材中选编的课文,文质兼美,祖国的语言文字在其中彰显着无穷的魅力,或隽永潇洒,或激越昂扬,或空灵和谐许多文章,言有尽而意无穷,诸多文本背后的精彩须去探寻。充分利用文本资源,从读学写,可供练写的

3、素材有很多,比如语言表达方式的练习、安排材料的方法、写作的顺序等等均可借鉴。可新课标实验教材不再有浙教版教材的鲜明提示,因此,把握年龄特点,具有强烈的教材意识是实现读写结合训练的前提。(镜头1) 学习“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四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写的四篇文学作品。在他们的笔下,动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可亲可爱,呼之欲出。白鹅的高傲,猫的性格古怪、母鸡的慈爱尽职,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同专题阅读,学生体会到,同样写动物,因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对动物真诚的喜爱和由衷的赞美,而且都运用了“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但

4、单元导语和教参都未提这一表达方式的训练,而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本时都碰壁了。其实,问题就缘于教材中不再有以往明确的单元提示进行系列的训练。在失去抓手后,教师的教材意识不强直接导致把握不定训练的目标和重点。细心的老师应该预设到学生的学情,更应该从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中领悟到这一表达方式是一个读写结合的语言训练点,看看我的教学跟进:教学目标就锁定为学习“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并将方法融化在自己的文章里。先出示句子: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然后,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到这是正话反说,看似贬义的词语却表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接着,从课文中找出其他类似的句子加深体会,再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这类句子;最后学着用这

5、种方法写一写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学生练笔写一段话)。以读代讲,学生领悟了“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的情趣,又通过这种迁移式练笔,语言形式的积累就能被有效地运用、定格和“固化”,自然成为他们胸中灵动的言语积蓄,并深入领悟了语言范式的真意在学习表达的同时领悟原文的思想内容是如何表达的。这正是从读学写、读写结合所所显示的永恒魅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意识、教材意识是实现读写结合训练的前提。二、设计创新是实现读写结合训练的关键。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读与写甚有关系,读之得法,所知广博,眼光提高,大有助于写作练习。”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相辅,整体推进,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无疑可以产生良好的效应,

6、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特别是片段写作占用的时间短,文字量小,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展现了语文教学的潜能。因此,捕捉到训练点后,如果设计创新将带领学生进入鱼跃鸟飞的乐园。诸如想象写话、文体改编、片段仿写、故事续写、填补空白等读写结合训练形式,为教学活动平添一番意趣。走进课例中彩那天:(镜头2) 想象写话中彩那天一文中的父亲把一辆中彩得到的豪华奔驰车开回了家,是把车留下,还是将车还给同事库伯,父亲面临着抉择。抓住句子“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为突破口,想象写话。先请学生默读课文18自然段,细细品味父亲的内心世界,把觉得和这有关的语句划出来细细品味,然后填写:面对这张奖票,父亲慢慢

7、地拿起橡皮,他想: 渐渐地那橡皮终于落在了那个K字上,轻轻地擦了起来这一设计带领学生走进了人物的心灵,学生都设身处地为父亲考虑了很多:1、我们家生活很拮据,我又很想得到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但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买得起这辆汽车,我还是留下吧。2、我到底要不要这辆梦寐以求的汽车呢?这辆车好不容易才到我的手上,下次不一定有啊!嗨,还是拿了吧。3、唉,究竟该不该把这个K字擦掉呢?反正库伯已经忘了,我就把这辆车占为己有吧。从读中来的心理活动描写,学生有话可说,显得轻松又有效。正像顾振彪先生说的,以课文为写作材料,省去搜集材料之苦,可以直接投入写作训练,尤其利于提高写作能力。(镜头3) 故事续写美好的故事结

8、局,都是父亲原本不曾想过的。虽然失去了一辆奔驰轿车,但他们的心灵得到了安宁,他们赢得了朋友的尊重和信任,拥有了光明的人生。这是多么大的一笔财富呀!怎样理解故事的结局,真正领悟母亲的教诲,故事续写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先出示句子:成年以后,回忆往事,我对母亲的教诲“一个人只要活的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有了深刻的体会。让学生把课文第一自然段中“妈妈的教诲”直接补充到课文的最后一节中,把字写得工工整整。并连起来反复地读读这一段话。最后,请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续写故事。这样,在调动孩子的知识经验、生活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发挥想象补白,充实情节内容,丰满人的形象。使孩子与文本、作者的心灵碰撞中

9、,唤醒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更深地感悟人物形象。在本课案例中,我还设计了“面对面”访谈,让学生通过多样的练笔形式,既尊重了不同层次的学生,人人获得成就感,又充分结合读激发了大家的写作兴趣。这一做法正是为了追求学生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的显现。用他的自由之笔,显他的自在之趣。这样写下来的文章无疑是儿童创造力的文字外化。由此可见,训练的质量与训练的设计是同步相关的。品位语言后,有创新的设计是实现读写结合训练的关键。 三、运用语言是读写结合训练的目的。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顾振彪先生认为:“写作与阅读结合,学生联系课文进行写作,就在应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应用把课文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10、这些话应该道出了读与写关系的真谛,也让我更明确地认识到,运用语言、迁移方法是读写结合训练的目的所在。审视当前的阅读教学,往往未能有效发挥教材的优势,突出问题是课堂上出现了诸如教学流程平面推移、文本对话肤浅、不能实现语言有效迁移等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据此,我们名师工作室在学习广东著名特级老师丁有宽研究的读写结合导练教学新体系后,以人教版实验教材威尼斯的小艇为课例展开研讨,老课新上,教学目标的定位就凸显语言训练的重点:初步学习“抓住这一地方最具代表性的事物,展现那里人土风情”的方法,以“绍兴”为例进行读写结合训练。(镜头4) 重积累,巧运用师:、感谢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给我们带来这一派异国风情,让我们享

11、受到了一种无限的情趣(马克吐温的拓展知识快速浏览一下)师:大作家是抓住什么来写出威尼斯的风土人情的呢?为什么要通过写小艇来展示威尼斯的风土人情呢? 生:独有、唯一师总结:抓住一个地方最具代表性的事物,牵一发而动全身,展示了这一地方的风土人情,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写作方法。出题:a、如果要介绍绍兴的风土人情,可以写什么? b、模仿课文应该怎么写,写出绍兴古朴民风?生:乌蓬船的外形生:坐在船上喝酒、吃茴香豆生:沿途的臭豆腐香味然后,师出示有关绍兴的乌蓬船的资料,让学生快速浏览积累词句;最后学生学习小艇的介绍方法,写写绍兴最有特色的乌蓬船。阅读与写作相得益彰正是这样一个课例: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各种语言

12、实践中,从读学写,习得语言,并从中享受到了小艇和乌蓬船独有的情趣。当然,从形式上,可学习范文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在内容上应抒写自我之境、自得之情语文的本质是“学语习文”,在学生阅读课文时,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时,去启发他们细心品味、感悟和鉴赏,在习得语言规律后再迁移运用。那是情动于中而形于笔端的真情体验,无矫揉造作之态,鲜声嘶力竭之状,理应成为一种功效卓越的训练策略。点击现状,剖析案例,一路思索,我再次认识到读写结合的重要性。它根植于语文教学的传统精华,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让我们赋予传统的“读写结合”新的力量,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价值,引领学生领悟和品位作者的表达方法,掌握相应的语言范式,进行迁移运用。通过必要的组织形式、适当地引导、点化,引起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吸纳、积累,将言语范式融化在自己的生活里,融化在自己的文章里。让我们将读写结合训练进行到底,让阅读和写作比翼齐飞! 【参考文献】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 2005年11月李联翠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小学语文研究 2002年第8期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