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著名人物事迹及作文运用角度(现代篇三)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484446531 上传时间:2024-05-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著名人物事迹及作文运用角度(现代篇三)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著名人物事迹及作文运用角度(现代篇三)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著名人物事迹及作文运用角度(现代篇三)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著名人物事迹及作文运用角度(现代篇三)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著名人物事迹及作文运用角度(现代篇三)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著名人物事迹及作文运用角度(现代篇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著名人物事迹及作文运用角度(现代篇三)(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著名人物事迹及作文运用角度(现代篇三)1、王国维(1)王国维之死1927年6月2日,王国维于颐和园中昆明湖鱼藻轩自沉。人们在其内衣口袋内发现遗书:“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王国维的死,不仅是一种主动的选择,而且平静得很。正是这种视死如归的平静,为王国维在文化史的坐标系上圈定了一个独特的位置。他并非死于具体的时事,而极可能是死于对他身处其中的文化精神的失望,对于中国文化中某些无法补救的缺失的绝望。倘肉体不死,精神必定走向泯灭,所以,只有以肉体的死,换取精神的永生。关注微信公众号: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2)王国维之词蝶恋花王国维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

2、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暮。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3)王国维之思社会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善人;文学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天才。王国维【阐释】善良的人趋于服从,在社会体制和机制内亦步亦趋,牺牲个人自由,这就是鲁迅说的历史的吃人,吃人就是用文化、体制、规则或潜规则,去压制人性,规训人,最终导致人性扭曲,自我异化。失去做自我勇气的善人,就等于被杀。我们常说,儒家教人做人,结果人越来越不像人。这就是南辕北辙。本性善良,不需要教,愈教愈不像人,就是杀人。文学上杀天才,鲁迅也说过,一个是棒杀,一个是捧杀。棒杀就是打压,批评。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而且

3、,文学批评不像科研一样,可以直观或量化,很难有确定标准。捧杀,就是糖衣炮弹。夸到你骄傲,沾沾自喜,自以为是,固步自封。文学上的扼杀天才,就是不能够正确估量天才的价值。天才横空出世,不遇伯乐,寂寞一生。还有文章憎命达,天才不穷困潦倒不能发挥其才能,因此,曹雪芹红楼梦未完成,便死去了。2、秋瑾秋瑾(18751907),女,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秋瑾是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女烈士,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终其一生,她都在为伸张女权而奋斗,在为革命建国而努力,把妇女运动与排满的革命运

4、动结合在一起。(1)女权倡导者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在留学日本期间,秋瑾组织了中国最早的妇女团体共爱会,并担任同盟会浙江支部的主盟人。回国后,秋瑾在上海办中国女报,提倡妇女解放。她希望借着这份白话文女报,鼓励女子走出家庭,并赢得自己的尊严,号召女界为“醒狮之前驱”,“文明之先导”。(2)民主革命者在日本留学期间,秋瑾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回国后,她往来杭、沪之间,运动军、学两界,准备起义。她秘密编制了光复军制,并起草了檄文、告示,商定先由金华起义,处州响应,同徐锡麟呼应。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1907年7月10日,她已知徐失败的消息,但拒绝了要她离开绍兴的一切

5、劝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13日,清军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她坚不吐供,仅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以对。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仅32岁。关注微信公众号: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3)秋瑾诗词选满江红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

6、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对酒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七律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诗思一帆海空阔,梦魂三岛月玲珑。铜驼已陷悲回首,汗马终惭未有功。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度春风。秋海棠栽植恩深雨露同,一丛浅淡一丛浓。平生不借春光力,几度开来斗晚风?3、吉鸿昌(1)维护民族尊严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而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不知道中国。陪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

7、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2)就义正气凛然1932年,吉鸿昌回国,率领抗日同盟军,转战长城内外,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后不幸被敌人诱捕,就义前他写下了正气凛然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做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关注微信公众号: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4、邓世昌慷慨赴国难,誓死表忠心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一直冲杀在前。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舰多处受伤,船身倾斜。邓世昌对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

8、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他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第一游击舰队旗舰“吉野”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拼命逃窜,并向“致远”舰连连发射鱼雷,“致远”舰躲过一条泡沫飞溅的鱼雷后,不幸被另一枚鱼雷所击中而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5、夏明翰1928年2月,由于叛徒告密,中共湖北省委委员夏明翰不幸被捕,敌人百般摧残他,他毫不屈服。反动派使出了最后一招,

9、宣布对他“就地处决”。夏明翰要来一张纸,写下一首正气凛然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壮烈牺牲时,年仅28岁。6、黄兴区区此心,可誓天日1911年的“三二九”广州起义,是一次极其悲壮的起义。起义部署工作时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原计划一千多人兵分十路的起义军,到了起义的当天只剩下了黄兴带领的一百多人,势单力薄的黄兴毅然打响了起义的枪声。这是一场明知道要失败而为之的起义,黄兴率领着这一百多人与百倍于他们的清军展开了破釜沉舟的决死斗争,起义勇士几乎全部遇难。黄兴何以要飞蛾扑火?因为他要给为此次起义捐款的华侨一个答复,他不能让起义流产,他更要给全国沉睡的人民敲响警

10、世钟,唤醒人民推翻满清。“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以此当绝笔。”这就是黄兴当年写下的遗书,一封寄给了孙中山,一封寄给了为此次起义募捐的南洋华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有时是任性,偏执,但有时却是一份不知前途却要义无反顾的执著。它折射出一种壮怀激烈的悲剧精神和美学原则。关注微信公众号: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7、谭嗣同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复生,号壮飞,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光绪二

11、十四年(1898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1)从容就义1898年9月21日,西太后发动政变。慈禧连发谕旨,捉拿维新派。谭嗣同听到政变消息后并不惊慌,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多方活动,筹谋营救光绪帝。但措手不及,计划均告落空。在这种情况下,他决心以死来殉变法事业,用自己的牺牲去向封建顽固势力作最后一次反抗。他对劝他离开的人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1898年9月24日,谭嗣同在浏阳会馆被捕。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他在最后就义之前大呼:“有心杀敌,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12、。(2)不朽丰碑五四运动学生被捕,入狱时一个个毫不畏惧,狱卒问之,答曰:愿为谭嗣同。谭嗣同之死,影响几代中国人。自谭嗣同后,无数青年愿为中华之变革流血牺牲,以谭嗣同为榜样。戊戌变法虽然失败,谭嗣同也被杀,他的那种愿以颈血刷污政,视死如归的精神不仅直指清朝政府的腐败和黑暗,同时也为人民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后人永远去敬仰。(3)人间正道他有两个学生,一个叫杨昌济,一个叫蔡锷。蔡锷一生做了两件改变中国命运的大事。第一件事在云南领导新军起义,推翻了腐朽落后的清帝国。第二件事是反对袁世凯称帝,发起了护国军起义,维护了中华民国的民主共和。蔡锷有一位亦师亦友的手下,后来更是成为了新中国的开国领袖之一,他

13、叫朱德。杨昌济多年后自己创办了学堂,培养了另一位优秀的学生。这位操着湖南口音的学生深受杨昌济的喜爱,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他叫毛泽东。关注微信公众号: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谭嗣同一生没见到他和梁启超追求的少年中国;但少年中国最终在毛泽东、朱德等人脚下实现,所谓“人间正道是沧桑”,莫过如此。(4)忧国之问有感(1896年)(清)谭嗣同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背景:甲午战争惨败,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整个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在那个江山陆沉,国土破碎的年代,晚清志士谭嗣同用血泪蘸墨,发出了这样一声问。的确,万里江山,千

14、年故国,在列强的铁蹄之下被蹂躏得面目全非,洋人在国土上横冲直撞,耀武扬威,再没有一寸土地是完完全全地属于神州。面对谭嗣同的,没有人能够回答,于是,谭嗣同只能用自己的一双手改造出一个全新的神州。他为国之未来、民族之未来而哭泣,写下了如此哀伤的诗句两年后,他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到处奔走呼喊,践行变法图强,企图救国家于将倾,挽大厦于未倒,血洒菜市口。(5)君子风采在刑场之上,谭嗣同的妻子强忍悲痛前来送行,声泪俱下地哭诉道:“如今你英年早逝,只可惜我未能给你留下一个孩子,延续你的血脉。”谭嗣同却从容回答道:“在这样一个黑暗的时代,我们的孩子就算生下来,也不过为这世间多添一个奴隶罢了”。(6)梁启超在戊戌

15、政变记中记载:余相见,劝东游,且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曰:“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遂相与一抱而别。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均流亡国外。行前,梁劝说谭出逃,谭嗣同从容拒绝。【故事点睛】:程婴、杵臼、月照、西乡是四个人的名字。程婴和公孙杵臼都是春秋时的晋国人,同为晋国赵朔的门客。后来晋王处死赵朔一家,赵家一小老婆幸存生下遗腹子。为保这孩子,程婴和杵臼商量:杵臼带着另一个假的去躲起来,程婴假装为获取赏金向官府举报。由此而抓住杵臼和假的遗腹子杀了。程婴带着赵家遗子生活下来。直到晋王为赵家评反昭雪,此时赵家遗腹子名为赵武。程婴为报公孙杵臼而自杀。月照是明治维新时期的和尚,西乡是指明治维新的大臣西乡隆盛。二人都主张推翻幕府统治。勤王的革命行动失败后,二人在西南萨摩海边投海自尽,月照圆寂,西乡存活。后来西乡隆盛辅佐明治成就维新大业,成为明治三杰之一。8、朱自清不吃嗟来之食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教授,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