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传播》教案【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2.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科学知识1.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2.学会制作土,使用土玩通话游戏知道土是通过固体(线)传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3. 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到声音是通过物质传播的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3只封好口的塑料袋,袋中分别装有一样多的沙(土)、水和空气,带橡皮头的铅笔;两只一次性纸杯或自制纸筒,一段棉线、牙签棒2.演示材料:烧瓶、小铃、水、酒精灯、胶塞、弯玻璃管、乳胶管、皮管夹3.电教材料:光盘——伏罂而听教学过程】一、引出话题1.讲述:我们来听一个实验为什么是听实验呢?一是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二是需要大家仔细听声音有没有变化想不想听?2.教师演示烧瓶中的小铃实验谈话:摇一摇烧瓶中的小铃,你听到声音了吗?往烧瓶中加少量水,放在火上烧开,然后等皮管冒白气后将皮管夹紧,再摇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3.学生交流: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固体、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吗?4.学生汇报交流情况。
5.猜想:你想过没有,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板书课题)二、探究问题(一)活动一:发现沙子、水和空气能传播声音1.教师可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将沙子、水和空气装入袋子里,保证3只袋中分别只有一种物质2.进行实验1)教师引导各小组领取实验材料,学生分组实验: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倾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要求学生能按照教材的建议执行好实验方案)(2)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帮助3.实验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橡皮头铅笔敲击桌面时要尽量控制好用力大小,轻轻敲击2)教室一定要十分安静,师生屏息倾听,用手势交流,不发出声音,并记下自己的感受3)注意认真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现的任何一种现象,最好把它记录下来4)要尽量保持教室整洁4.讨论交流:① 塑料袋里装什么时听声音效果最好?哪个最不容易听到声音?② 坐正身体听和把耳朵直接贴在桌面上听,哪个效果更好?5.汇报交流结果:(1)隔着空气、水和沙土都可以听到声音;(2) 有袋子比没有袋子听声音效果好;(3)隔着沙和水听声音效果较好;(4)隔着空气听到声音比较小,这是因为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时不容易损失,而在空气中比较容易损失,尤其是在开放的空气中更容易损失的缘故。
6.总结:声音除了能通过空气传播,还能通过沙子和水传播其中,沙子我们称之为固体,水是液体所以,我们又可以说,声音能通过空气、液体、固体传播板书)(一)活动二:游戏——打土1.请同学们放松一下,现在做个游戏好不好?谁愿意来前面给老师配合一下?2.游戏方法:教师通过打土,轻声告诉接听土的学生一些话,让全班同学猜老师所说的话3.谈话: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你耳朵里的?4.交流情况:土的声音是通过空气——棉线——空气传播到另一个人的耳朵中的5.讨论:为什么棉线不拉直,土就不能工作?6.师生小结:因为拉直的棉线能很好地传递震动,而松松的棉线会抑制、减弱并最终吸收震动,使震动无法到达另一只话筒二)自主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向1.讲述:设计一个研究声音传播方向的实验2.实验的途径提示:(1)研究桌子、墙壁等固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2)研究水等液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3)研究空气等气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3.学生分组讨论、研究,教师了解并指导、帮助各小组确定活动内容及方法4.分组实验,把研究报告写在活动记录上5.汇报实验结果6.归纳总结声音的传播方向三、拓展活动1.实际应用(1)提问:声音与人类的关系如何?(2)回答:声音对人类很重要,没有声音,这个世界会非常可怕……(3)提问:声音到底对人类有哪些好处呢?(4)学生思考后回答:可以互相说话、听到铃声、听收音机……(5)讲述:声音能通过空气、液体、固体传播,我们才可以听见各种各样的声音,也可以利用声音来为人类做事。
6)出示图片水下声纳捕鱼)(7)学生观看、讲述,这是利用声音寻找鱼群的办法来捕鱼的8)谈话:不错,这是“水下声纳”,我们虽然听不见深海里的声音,但是,想一想,水可以传播声音,海里也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寂静无声,反而热闹得很呢!(9)学生发表意见:对,海里一定有各种鱼的叫声……2.课后延伸(1)出示33页图片伏地听声)(2)提问:这个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3)回答:因为土地可以传播声音,他能听到远处的声音4)提问:空气也可以传播声音,站着也可以听到啊5)学生思考后回答:声音在地里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快6)谈话:说得好,这是个不错的“假设”可是,这个假设通过验证了吗?(7)学生讨论:还没有,不过,我们也可以想个办法验证它8)谈话:很好,哪个小组能够完成这个假设的验证任务?(9)教师演示课件,成语故事——伏罂而听四、课堂练一练填空1声音( )在空气、水或木头等介质中传播,( )在真空中传播2.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 )3.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的,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水中第二,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
4、( )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月球上,因为没有( ),所以两个人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 5、“土”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 )传播的答案1 可以 不可以2 波 振动3 不同 第一 第三4 空气 空气5 棉线选择题1.利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声音主要是通过( )从话筒传到听筒里A空气 B棉线 C纸杯2.下面物体传声效果最好的是( )A 铝箔 B 木尺 C 棉线 D 尼龙线3.收音机里传来的钢琴声是由( )振动产生的A空气 B琴弦 C喇叭4、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液体能传声的是( )A依靠潜水艇的声音判断它的位置B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引到网里C水龙头发出“哗哗”的流水声D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答案1 B2 A3 C4 C简答为什么人们在月球上互相通话必须借助无线电? 答: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介质而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所以须借助无线电通话五、布置作业1. 想办法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 2.自制一个土课外补充伏罂而听古时,为防止城外的敌人从地下面开凿地道进来攻击,于是就在城内挖一口井,埋上一个装酒的大腹小口的坛子(容器)在地下,找一个耳朵很灵敏的人伏在地上去侦听,就能知道敌人挖的洞穴的位置,进而才能准确地对付敌人。
挖掘声通过土壤和岩石这些固体物质向四面八方传播,传到罂后会引起罂壁内的空气振动,于是通过空气把声音传到了人的耳朵声速 声速,指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描述声波现象或声学研究的重要参量之一 从声源发出的声波以一定的声速向周围传播,意味着声波的能量也以一定的速度向周围传播目前所知,声波能够在所有物质(除真空外)中传播其传播速度由传声介质的某些物理性质,主要是力学性质所决定例如,声速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性质有关,因此也随介质的温度、压强等状态参量而改变气体中声速每秒约百米,随温度升高而增大,0℃时空气中声速为331.4m/s,15℃时为340 m/s,温度每升高1℃,声速约增加0.6 m/s通常,固体介质中声速最大,液体介质中的声速较小,气体介质中的声速最小另外,不均匀介质中的声速处处不等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声速随传播方向而异 在有些情况下声速还与声波本身的振幅、频率、振动方式(纵波声速、横波声速等)有关如果传播介质的尺寸不够大,则其边界对声速也有影响因此为了使声速的量值确切地表征传声介质的声学特征,不受其几何形状的影响,一般须规定传声介质的尺寸足够大(理论上为无限大)情况下的声波传播速度有时为了实用上的方便,也列出某些特殊情况下的声速,如固体细棒中的声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