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康复治疗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4436885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折康复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骨折康复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骨折康复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骨折康复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骨折康复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折康复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折康复治疗(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骨折康复的开始时间应尽可能的早。一般是骨折得到复位固定后即可开始。而具体的骨折复位固定是指: 石膏固定已经干了; 牵引已经安装好; 已经施行了内固定术; 病情稳定者。凡是未固定的肢体和关节都要每天定时、定量的进行主动充分的活动,促进新陈代谢,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康复医疗介入的原则: 康复功能训练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贯穿于骨折愈合的始终。 功能训练内容应因人,因骨折治疗过程不同而不同. 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强度也由弱到强。 活动度以患者不感到疲劳,骨折部位不感到疼痛为度。 活动应以恢复肢体有生具来的生理功能为中心。如上肢应围绕增强手的握力进行活动;下

2、肢应围绕恢复负重行走能力进行训练。 注意功能训练不能干扰骨折的固定,更不能做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 进入骨折恢复期要针对有障碍的关节进行运动,不能用邻近的关节替代。要首先恢复关节运动的范围、幅度及关节活动时的顺利程度,达到关节活动无障碍。 要进一步恢复关节运动的质量和准确性。以主动运动为主,被动运动和助力运动为辅. 期间如有理疗配合,应在理疗后进行功能训练。康复训练如何做?一般分为三期进行:(1) 功能锻炼早期:伤后1-2周内,伤肢肿胀,疼痛,骨折断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此期功能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消除肿胀和稳定骨折。功能训练的主要形式是患肢肌肉做等长收缩。即在关节不动的基础上

3、,患肢肌肉做有节律的静力收缩和放松。既我们常说的用力绷紧和放松,来预防肌肉的萎缩或粘连。(2) 功能锻炼的中期:伤后2周至骨折的临床愈合。伤肢肿胀逐渐消失,疼痛缓解,骨折断端出现纤维连接,并逐渐形成骨痂,骨折处稳定。此期除继续进行伤肢的肌肉收缩训练外,可在医护人员和健肢的帮助指导下,逐渐恢复骨折的近端、远端未固定的关节的功能活动和骨折上下关节的活动,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增加主动的关节屈伸活动、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减少功能障碍。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起床进行全身活动。同时,应配合理疗方法达到消肿、止痛,促进骨痂形成的目的。(3) 功能锻炼的后期:也就是达到临床愈合或已经去除

4、外固定,骨性骨痂已形成,X线检查已显影,骨骼有了一定的支撑力。但多数存在邻近关节的关节活动度下降,肌肉功能萎缩等功能障碍。因此,此期康复的目的是恢复受累关节的活动度,增强肌肉的力量,使肢体功能恢复。训练的主要形式是:加强伤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练习,使各关节功能迅速恢复到正常活动范围和正常力量,注意全身功能训练的协调性以及步态训练。同时结合训练目的和病情变化配合理疗方法。当石膏未拆除时,可否进行固定部位的肌力训练?可以。主要形式是患肢肌肉做等长收缩。等长收缩是在关节不动的前提下,患肢肌肉做有节律的静力收缩和放松,即我们常说的用力绷紧和放松,可自我进行固定部位的肌力训练。胫骨中下1/3处粉碎性骨

5、折的特点:1胫骨内侧紧贴皮下,直接外伤易引起开放性骨折,并易合并感染。2胫骨营养血管在骨干后上、胫骨下1/3无肌肉附着,而该处骨折最多见,因为骨折处血液供应不足,来源单一,在治疗过程中最容易发生骨折延迟连接或者骨不连。3腓骨承重少,周围有较多的肌肉附着,骨折发生较少,一般容易愈合。4骨折移位的方向取决于外力作用的方向、腓肠肌的收缩和伤肢远段的重力而定。 骨折后常有错位、重叠和成角畸形; 远侧段常向后外方移位有外旋、近侧段向前移位,有时骨折断端可刺破皮肤哆出伤口外,形成开放骨折,有时皮肤虽未破,但挫伤严重,血循不良而发生继发性坏死,致骨外露,感染而成骨髓炎; 由于胫腓骨之间骨间膜存在,单一骨折时

6、,常有限制移位的作用; 但也可于胫骨骨折时,暴力沿骨间膜传至腓骨而引起腓骨骨折。胫骨中下1/3处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一)手法复位和固定:常用的方法为石膏外固定、跨关节内外固定。(二)骨牵引:如斜形、螺旋、粉碎型等胫腓骨折,因骨断端很不稳定,复位后不易维持良好对位,以及骨折部有伤口,皮肤擦伤和肢体严重肿胀,必须密切观察肢体的病例,不能立即以小夹板或石膏夹板固定,最好用跟骨持续牵引。成人牵引46公斤,共牵引3周左右,换长腿无垫石膏继续固定8周。胫骨骨折的牵引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过重,因胫骨中下1/3部供血较差,稍牵拉过度即易发生延迟愈合。固定力求确实可靠,如果固定已经三个月尚未多量骨痂连接,应

7、继续坚持固定,每68周照片检查一次,至达坚实愈合为止。如石膏固定中发现有成角畸形,可在无骨痂出现前,环形切开,手法矫正。(三)骨外穿针固定法:这种外固定器特别对伴有广泛软组织损伤的开放骨折,甚至战伤骨折,清创后不能行早期闭合者,以及不稳定型骨折比较适用。(四)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整复不良,成角畸形以致膝、踝关节面不平行,肢体负重线不正,以及多次整复失败,畸形愈合,骨不连者,均应切开复位,酌情采用加压钢板,钢板螺丝钉,单螺丝钉,髓内针等内固定。术后再用长腿石膏外固定1012周。(五)特殊处理:(1)开放骨折:应早期彻底清创,争取一期缝合伤口;如有皮肤缺损,应设法旋行减张切口,植皮等闭合伤口。如系伤

8、后时间不太长,伤口污染不太重,清创比较彻底,手术同时可行内固定。(2)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治疗:无论小腿的闭合骨折还是开放骨折,若有筋膜间隙综合征的现象都应作为紧急情况对待,骨折复位后密切观察,抬高伤肢,如不缓解应速施行彻底的筋膜长轴向切开(包括深层筋膜)缓解内压改善血循。如发现已有肌肉广泛坏死、感染、血循环不见恢复好转,必要时应施行截肢,密切注意肾功能状态,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胫骨中下1/3处粉碎性骨折康复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在伤后早期疼痛稍减轻后就应尽可能开始练习臀肌、股四头肌和腓肠肌的等长收缩、膝关节和踝关节的被动活动以及足部跖趾关节和趾间关节的活动,为日后的步行做好准备。(2)注意

9、增加骨折端和碎骨块的稳定性,避免由于康复动作不良造成整复不良,成角畸形以致膝、踝关节面不平行,肢体负重线不正,以及骨不连者增加的现象。(3)术后尽早进行完全负重功能锻炼,锻炼中要避免弯曲应力和旋转应力。(4)在跟骨连续牵引的情况下,除注意避免牵引过度会造成愈合延迟外,要适当配合进行双手支撑臀部抬起法进行肌肉等长收缩练习,即练习用双手支起臀部并将健肢蹬起,患者用力绷紧受伤腿部肌肉,空蹬足跟,然后放松,一蹬一松,反复练习,一般每日在石膏内做300次以上,直至石膏拆除。但要注意伤肢不要单独用力伸膝,以免受牵引力的影响使骨折向前成角。(5)采用夹板固定的患者可早期(2周后)练习膝关节屈伸和踝关节内外摆

10、动的活动。方法是用力使踝关节背屈(伸)、跖屈及伸、屈足趾,每日300次以上,同时做踝关节按摩,活动踝,足趾关节,直至石膏拆除。但要注意在膝关节伸直的情况下禁止旋转大腿。(6)一般稳定性胫骨骨折患者,大多数是复位固定3周后持双拐下地(患足着地不负重,不可悬起),4周改用单拐(去掉健侧),5周是弃拐,6周时解除外固定,外固定去除后,充分练习各关节的活动,并练习行走。对于胫骨中下1/3处粉碎性骨折的患者视骨折愈合情况而定。(7)注意石膏拆除后的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关节训练,不要过急、过重、小幅度,小次数开始,应循序渐进。(8)注意步态的训练。(9)及时注意纠正和预防错误步态。石膏拆除后在进行关节

11、功能训练时应该注意什么?髋关节:在锻炼中注意髋关节的屈伸动作:应按屈伸-站立-步行-下蹲-负重行走的顺序循序渐进。注意下蹲动作的练习。膝关节:其主要功能是伸、屈膝及膝关节稳定。所以,练习时除了做屈伸外,要注意大腿前方肌肉锻炼,在练习中按屈伸-踢腿-下蹲动作。踝关节:在锻炼时注意应做背屈-跖屈-走步动作。如果踝关节在早期固定在跖屈位时更应早期做背屈运动石膏外固定拆除后膝关节僵硬怎么办?石膏外固定是下肢骨折的常用固定方法。由于固定时间长,很多患者会出现膝关节的屈伸障碍,甚至僵硬,造成工作、日常生活障碍。(1)自身重量法:如膝关节屈的功能完全障碍,可利用小腿的重量屈膝关节,每日3-4次,每次30-4

12、0次,屈的角度逐日增大。待此动作完成后,可开始进行膝关节床边悬垂屈伸锻炼,反复进行,重复20-30次。(2)不负重练习法:坐于床上,做最大程度的膝关节屈伸活动,必要时双手加以辅助,每日4-5次,每次20-30次。(3)负重练习法:为使膝关节达到最大运动范围,可做蹲、起运动。可扶椅子或床头。每日2-3次,每次20-30次,角度逐渐增大,同时可以增强下肢肌力,加强膝关节的稳定性。(4) 其它:在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时可以辅助理疗、磁疗及热敷等,有利于膝关节的功能恢复。下肢骨折后步行可能出现的错误步态,怎样预防?步行是下肢骨折后必须恢复的一种最自然的活动。在骨折后的恢复期,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医生都急

13、于恢复到骨折前步行自如的常人状态。可是,此期患者的患肢肌力不足、健患失衡,步行乏力,可能导致出现一些错误步态,影响一生。最常见的错误步态有以下4种。(1) 急促步态:步行时患者迅速把体重从患肢移至健肢,以至两腿支撑时间不等,其原因是缺乏信心或患肢支撑不足.(2) 倾斜步态:步行时患肢僵硬,髋关节没有充分伸展,不敢让健肢落在患肢的前面.(3) 回旋步态:步行时患肢外旋,身体亦稍向外侧倾斜.(4) 硬膝步态:步行时膝关节僵直,消失了一伸一屈的节奏.造成上述错误步态的主要原因是: 关节僵硬、肌肉挛缩使肌肉群的平衡性遭到破坏; 臀肌、股四头肌和腓肠肌的软弱无力使患肢支撑力不足。因此,骨折后早期的功能锻

14、练要根据各自骨折的不同特点,注意加强臀肌、股四头肌和腓肠肌的功能锻炼,为日后的步行提前做好准备。如何判断臀大肌无力和增强臀大肌肌力的方法?判断臀大肌无力的方法:臀大肌的主要功能是使大腿后伸,站立时固定骨盆和躯干,臀大肌无力时会出现骨盆忽上忽下的步态,不能跑步.增强臀大肌肌力的练习有:仰卧位时收缩臀肌,使两臀部向中线靠拢,互相接近,在恢复期还可以进行仰卧位的直腿外展;俯卧位者练习向后的直腿抬高.如何判断股四头肌无力和增强股四头肌肌力的方法?判断股四头肌无力的方法:股四头肌的主要功能是使膝关节伸直并保持膝关节伸直位以支持体重,股四头肌无力会造成步行时膝关节软弱无力,并且不能有节奏的伸屈,也不能跑步

15、.练习的方法有:仰卧位,膝关节伸直,再此姿势下作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和放松,可见膑骨一上一下地移动,故此运动又称膑骨运动,多用于骨折初期;当骨折情况允许时可开始做直腿抬高,恢复期患者可坐于床边或高凳子上,小腿下垂,用力绷紧股四头肌使小腿尽可能的伸直,进一步还可在小腿上加一沙袋或重物,做上述动作.如何判断腓肠肌无力和增强腓肠肌肌力的方法?判断腓肠肌无力的方法:腓肠肌的主要功能是使足跖屈并使足在步行时能作有节奏的弹性运动,在急速步行时能以足趾支持身体迅速前进,如腓肠肌无力,则走路时足跟不能离地,不能以正常步态跑步.练习方法有:立位,提起足跟,然后放下;或以足尖支地作简单的上肢运动或蹲坐;或以足趾支地

16、步行,即用足尖走路;恢复期患者可用足趾抵住自行车踏板做踩踏板的运动.怎样进行下肢骨折后步行的再训练?首先什么是正确步行的基本要素:(1) 躯干保持正直;(2) 髋关节只作伸展和屈曲运动;(3) 当身体的重心落在一腿时,该腿的膝关节必须牢牢地完全伸直,当重心转移到另一腿后,膝关节再屈曲;(4) 足尖指向正前方,重力由足跟转移至足趾上;(5) 步速规律,步幅均匀.在以上要素的基础上,按以下步骤进行训练。第一步骤:在患肢不负重下进行训练第一步骤:在患肢不负重下进行训练(1) 床边坐位:小腿轻松地向前后自由摆动,开始时左右腿轮流摆动,摆动幅度由小到大,速度和时间可加以控制,如患者已经能摆动的很自然,可令患者在自由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