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撕纸活动技能刍议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4423009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撕纸活动技能刍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幼儿撕纸活动技能刍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幼儿撕纸活动技能刍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幼儿撕纸活动技能刍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幼儿撕纸活动技能刍议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撕纸活动技能刍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撕纸活动技能刍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撕纸活动技能刍议无锡市东方娃实验幼儿园陆悦一、技能的掌握对于幼儿从事撕纸活动的意义1、技能(撕纸技能)的操作定义所谓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控制动作执行的合乎法则 要求的行动方式。它是由一系列动作所组成,不是先天就有的, 而是后天练习获得的。根据技能的性质和特点,可以把技能分 为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幼儿从事撕纸活动所需的技能就属于 操作技能。操作技能又称运动技能,是由一系列外部动作构成 的,通过人的外部机体运动所完成的,合乎法则要求的行动方 式。可见,从实质上来说,幼儿的撕纸技能就是幼儿利用双手 手指的功能,在不断地练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控制撕纸动作执 行的一种合乎逻辑、合乎法则、也合乎其自

2、身意愿的行动方式。2、发展技能对于幼儿撕纸活动的意义作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在撕纸活动中,把材料比作农民 种的一块地,是物质基础,把工具一一手比作种地的物质媒介, 那么,技能就是如何把地种好的方法。既然撕纸技能是幼儿进 行撕纸活动所必须的手段和本领,那么它对幼儿进行撕纸活动 有何重要意义呢?幼儿的撕纸活动最初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当幼儿的手偶 尔接触到纸张时,他们与生俱来的冲动,使得他们迫切地想通 过自己的双手去改变纸张的形状。当幼儿这种无意识的动作反 复多次后,便逐步由无意转为有意,开始带有一定目的性地去 研究纸张,考虑如何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变和塑造它,这时技 能就在其中起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重

3、要作用。如果没有符合 幼儿年龄特点的技能,幼儿的撕纸水平只能永远停留在原始阶 段,而相应技能的掌握,使得幼儿的撕纸水平呈现出跳跃式的 飞跃,幼儿能够运用不同的技能,随心所欲地来撕出自己所要 表现的物体形象,从而使他们获得了感观上的满足和内在的快 感。3、技能与发展的协调技能与发展是一对相互对立、又相互同一的矛盾统一体, 正如马克思主义指出的:在同一中对立,在对立中同一。在儿童时代里,一切事物都是相互渗透的,对于成长中的 儿童来说,他所得出的简单轮廓一一与一切低于人类的动物形 成对照一一既意味着一个完整的世界。这表明要尊重儿童的自 我发展。年幼儿童在撕纸活动中常会表现出成人难以想象的才 能,他们

4、有着天赋的平衡感和美感,他们在撕纸过程中可以完 全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常表现出没有雕琢过的儿童心 灵的纯真,具有直截了当的表现和欲求,这就使其作品能够达 到别开生面的艺术境界。但是,另一方面,技能是幼儿从事撕纸活动的基础。幼儿 美育的任务之一,就是使幼儿学习简单的艺术活动技能,发展 艺术创造力。黑格尔曾经谈到:人有一种冲动,要在直接呈现 于他面前的外在事物中实现他自己,而且就在实践过程中认识 他自己。而这一切,是基于一定技能之上的,技能是幼儿实现 和认识自己,表达自己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幼儿最初对撕 纸活动的探索,是自由发展的结果,但是,这种自由发展如果 放任自流,那么它永远是简单的,

5、混沌的,单凭幼儿与生俱来 的对撕纸活动的冲动与热情,幼儿是无能为力地来表现自己独 特的意愿和感受的,只有在掌握一定技能的基础上,他们才能 灵活地运用这些技能来剖析自己的情感,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由此可见,在撕纸活动中,既不能轻技能重发展,也不能 重技能轻发展。既要鼓励幼儿大胆地参加撕纸活动,鼓励他们 天真地表现,不拘于技能的要求。同时也要教给他们、以及引 导他们探索一些简单的技能,这是发展艺术创造力的基础。幼 儿正是由于有了一定的技能作为基础,他们的发展才变得有目 的、有条理、有层次,才可表现出动人的、富有浓厚情感色彩 的、想象丰富的艺术创造成果。二、幼儿撕纸技能的类型和指导策略1、初级形态的撕

6、纸技能:随意撕、碎片撕。随意撕,即凭自己的意思进行撕纸活动。碎片撕,即把完 整的一张纸撕成零片零块。这两种属于初级形态的撕纸技能, 适合于手指小肌肉发育不完善、手指动作比较僵硬的小班幼儿。(3-4 岁)指导随意撕,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颜色各异、性质不同的 纸让幼儿随意撕着玩,幼儿撕纸的行为使纸的本身改变了形状, 从中幼儿听到了撕纸发出的声音,纸的形、声变化,使幼儿产 生了莫大的兴趣,他们在玩纸、撕纸的过程中体验纸的不同特 性,发现各种形状变化,并初步撕出了一些简单的形状,如“太 阳”、“皮球、“饼干”等。在指导随意撕时,教师要尽量与幼儿靠近,共同寻找教学 中的语言。如在撕“贺卡”的活动中,教师形

7、象地将手指指尖 比做“小嘴巴”,撕下的形状长长的比做“面条”、圆圆的比做 “汤团”、方方的比做“巧克力”这些与幼儿的生活十分接 近而又熟悉的形象立刻被孩子所接纳,他们饶有兴趣地撕着,“小嘴巴”一会儿吃掉了“水饺”,一会儿又吃掉了 “瓜子”等 等。指导碎片撕,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画好的有趣的图样,指 导幼儿大拇指在纸的上面,其余四指在纸的下面,两手向相反 方向用力撕,把纸撕成一个个小碎片,再一片片粘贴在图样中。 这样,一方面可培养幼儿手指小肌肉的力度,另一方面也培养 了幼儿的耐心。在作品“小鱼吹泡泡”中,教师引导幼儿用色彩鲜艳的纸 张撕成碎片,贴在小鱼的周围;在作品“彩色的小路”中,教 师让幼儿将

8、撕成的碎片贴在事先画好的曲线上,变成了一条通 往森林的五彩缤纷的小路;在作品“妈妈的头发”中,幼儿用 各色碎片装饰妈妈的头发,把自己心目中的妈妈表现得分外美 丽2、中级形态的撕纸技能:沿轮廓线撕、对称撕。沿轮廓线撕,即先在纸上画好造型的轮廓,然后沿轮廓线 撕掉多余部分来表现物体。对称撕,即把图形对某个点、直线 或平面,在大小、形状上一一对应地撕。这两种属于中级形态 的撕纸技能,适合于手指小肌肉发展日趋灵活,已经开始会撕 一些较复杂图形的中班幼儿。(4-5岁)指导沿轮廓线撕,一开始可由教师画一些简单的、变化较少的图形的轮廓,如小鱼、靴子、娃娃头,指导幼儿把两手的 拇指和食指放在轮廓线的左右两边,

9、一点一点地沿着轮廓线撕, 提醒幼儿注意不要撕到轮廓线里面去。以后还可过渡到让幼儿 自己画一些较复杂的、有较多变化的图形的轮廓,如蝴蝶、花、 小鸟,指导幼儿较大幅度地沿轮廓线撕,力求撕得光滑、平整。教师可将操作要领编成一首儿歌:两个好朋友(边说边把 大拇指、食指伸出互相碰碰,其它手指握紧),沿着大马路(将 两手的大拇指放在轮廓线的两边,食指放在纸的下面),手拉手 儿向前走(两手的拇指、食指各自捏住、靠紧,向相反方向扭 动)。幼儿边说边做,手指就会自我控制,沿着轮廓线来撕。指导对称撕,教师可让幼儿把纸张沿中心点对角折,或沿 中心线对边折,折后再撕出一定形象,这样打开后就是两个方 向相反的对称图样。

10、这一重点是提醒幼儿角和角、边和边要对 齐、抚平,撕时不把连着的一边完全撕断,就出现一个二方连 续纹样;把连着的一边完全撕断,就出现两个相同纹样。在引导幼儿进行对称撕时,教师首先要帮助幼儿理解“对 称”这一概念,在此基础上,鼓励幼儿去寻找周围生活中对称 的事物。当孩子们找到了蝴蝶、螃蟹、花瓶、人脸等对称事物 后,教师可以先鼓励幼儿撕出这一物体的形象,然后请幼儿把 这一形象紧贴着小镜子,这样镜子中就出现了物体的另一半形 象,孩子会非常感兴趣。这时教师可将对折撕的作品和直接撕 的作品让幼儿比较,使他们明白对折撕的要点,再放手让他们 尝试,从而使孩子们较容易地掌握这一技能。3、高级形态的撕纸技能:目测

11、撕、折叠撕。目测撕,即纸上没有任何线条或痕迹,幼儿直接用目光测 试的方法撕出一定的形象。折叠撕,即把纸折叠后再按造型需 要去撕。这两种属于高级形态的撕纸技能,适合于由于肌肉控 制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加强,开始能控制手指动作的大班幼儿。(5-6 岁)指导目测撕,教师可提供一些轮廓线简洁的物体让幼儿撕。 目测撕由于没有什么限制,幼儿在一定程度上相对较自由,便 于幼儿的发挥。目测撕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必须要求幼儿考虑 好自己要撕什么形象,然后再动手撕。同时提醒幼儿每次撕口 不要太长,以便控制所撕形象。为幼儿创造一个撕撕、说说、玩玩、讲讲的活动氛围,对 幼儿进行目测撕是有很大帮助的。如在炒菜的活动中,幼

12、儿边撕边说:“我撕的小圆是鸡蛋,我撕的大圆是番茄,我撕的 小方块儿是豆腐干,我撕的大方块儿是红烧肉,我撕的小长条 儿是长豆,我撕的大长条儿是面条。撕撕撕,我的小手比刀快。 撕撕撕,我的小手真能干。”在卷卷的羊毛的活动中,幼儿 边说:“撕撕撕,转转转,我的小手象电扇,”边撕出螺旋形的 羊毛。在年年有余的活动中,幼儿边撕着鱼身上镂空的花 纹边说:“撕撕撕,走走走,我的小手走迷宫。”指导折叠撕,第一步是折叠,教师在引导幼儿折叠时应注 意,由于幼儿手部肌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因而纸的折叠层数 不宜太多,一般以2-3层为宜,否则,幼儿会撕不动。长条纸 反复折叠后,可撕出花边。正方形或圆形纸围绕中心呈放射状

13、 折叠数次后,可折出团花。这里,帮助幼儿掌握一定的折叠撕 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撕团花,不能把两边全部撕断,最 长的边和不能打开的短边的撕法决定着团花边缘的纹样,还应 注意所撕纹样的大小和疏密。撕完以后,要按折叠层逐层地揭, 动作要轻,可轻轻抖动以帮助揭开,这样可以保持撕纸作品的 完好无损。在幼儿刚接触折叠撕时,教师可先将正方形折成三角形并 将三角形比作“大山”,请小朋友在大山下开一扇门,让小动物 回家。这样幼儿很自然地就在三角形的一条边上撕出了一个口, 接着教师请幼儿把折叠的三角形打开,很快他们发现正方形上 出现了一个个洞洞。教师就应鼓励幼儿继续大胆表现,把正方 形折成三角形后,比比谁撕的洞洞多。幼儿会发现自己是那样 的能干,能撕出漂亮的花纹,积极性也就更高了。在一次次的 练习、探索中,他们渐渐积累了自己的撕纸经验,这种经验使 得他们的撕纸作品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彩。可见,技能是支撑幼儿完成撕纸过程、实现撕纸目的、体 验撕纸成功的必要载体,适合相应年龄阶段的撕纸技能也为幼 儿的自由表达提供了基础和保证。正是由于有了技能的支持, 幼儿的撕纸活动才得以展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反映他们对美好 生活的感受和想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