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课程文件解读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442242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课程文件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课程文件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课程文件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课程文件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课程文件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课程文件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课程文件解读(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课程文件解读1、如何理解“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怎样做是在实现“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3、怎样理解“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这里有几个关键点?如何实现? 4、幼儿有哪些权利? 5、为什么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11、怎样才能使幼儿做到心理健康? 12、平时你听说过、接触过哪些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 演或训练? 13、怎么在各个年龄班把握“鼓励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14、 “吃饭时可不可以说话?”,你是如何看待的,为 什么? 15、怎样才能使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21、在“语言领域”如何体现幼小衔接,为什么? 22、什

2、么是“前阅读的技能”?如何培养? 23、什么是“前书写技能”?为什么通过绘画培养? 24、为什么强调幼儿与他人的个别交流? 25、支持幼儿语言发展的环境是什么? 翻阅图书的经验 读懂图书内容的经验 理解图书画面、文字与口语有对应关系的经验 图书制作的经验 知道文字有具体的意义,可以念出声音,能把文字、口语与概念对应起来。 理解文字功能作用的经验 粗晓文字来源的经验 知道文字是一种符号并与其他符号系统可以转换的经验 知道文字和语言的多样性经验 了解识字规律的经验 认识汉字的独特书写风格 知道汉字的基本间架结构 了解书写的最初步规则,尝试用有趣的方式练习基本笔划 知道书写汉字的工具及使用的不同要求

3、 学会用正确的书写姿势写字 41,为什么要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42,表达、交流的过程中,幼儿应该做到什么? 43,表达、交流的方式、内容分别是什么?教师应该如何做? 44,幼儿数学学习的内容从易到难的顺序是什么? 45,可以怎样结合生活向幼儿进行数教育? 怎样才能做到让幼儿乐意与人交往? 32、引导幼儿“认识、体验、理解、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为什么必要?应引导他们哪些认识、体验、理解、遵守社会行 为规则? 33、 “爱家乡、爱祖国”教育该如何进行?具体内容可以是 什么? 34、怎样培养幼儿对其它文化的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35、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什么特点?怎样体现?5

4、1,怎样引导幼儿感受、喜欢环境、生活、艺术中的美? 52,怎样引导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 53,“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潜能”,怎么落实? 54 怎么避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 59,幼儿的创作过程和成人的创作过程有何不同?1、举例说明某一年龄组的教育目标、教育活动内容什么? 2、 教育活动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怎样体现? 3、教育过程的生活化、游戏化如何体现? 4、同伴群体可以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 5、教师怎样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6、教师直接指导活动和间接指导活动分别指的是什么?教师直接导活动怎 样做才能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 7、“教师是幼儿学习

5、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怎么体现?如何做?1、“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怎么体现? 如何做?(举实例)2、在活动区你打算通过哪些材料对幼儿进行间接指导,这些材料分别体现哪些教育目标?3、幼儿园教育组织活动中,是否存在隐性的时间浪费现象?如果有,如何在您的教育行为中进行调整?就下面这一段幼儿园生活情境,反思教师活动 组织存在的问题? 集体教学活动结束了,教师说:“我看哪一组小朋友坐得好!哪组坐得好,就请哪组小朋友先去洗手、拿杯子。”孩子们陆续坐好,教师逐组点名洗手之后,孩子们拿着自己的水杯又坐回原来的位子,开始等保育员和教师一个一个地倒豆浆,发饼干。发到最后一个孩子时

6、,前面的孩子已经吃喝完毕,开始坐不住了。一个孩子忽然发现“娃娃家”的“沙发”下面有什么东西,马上叫:“老师,我看见积塑片掉到沙发底下了,我去够出来!”不等教师回答,就跑过去趴到地上伸手去够,其他两个孩子也乘机跑过去趴下。教师忙说:“谁让你们离位子了?快回来!”这时,没喝完豆浆的孩子也端着杯子伸头往这边看。“老师!他的豆浆洒到我身上了!”告状的声音又响起来了 一、学前教育 是对胎儿至进入小学前的儿童进行的教育、 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 学前教育包括胎儿教育、婴儿(初生至三岁)教育、幼儿(三岁至六岁)教育,共三个阶段 1托儿所 2幼儿园 3托幼园所一体化 4幼儿班 5儿童福利院 6SOS国际儿童

7、村 收养孤儿的国际慈善组织。 (一)学前教育学的概念 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提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研究内容包括: 儿童观、教育观、学前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学前教育课程、幼儿园社会教育、幼儿游戏、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幼儿园教师 柏拉图: 理想国,最先论述了儿童优生优育的问题,儿童的公共教育问题、全人教育问题 亚里斯多德: 三个发展阶段,胎教、婴幼儿的体育、游戏,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世界图解(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他论证学前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感官教育是学前儿童学习的基础等教育思想。 卢梭: 爱弥儿,强调教育回归自然,主张按照儿童的自然发展历程来

8、进行教育。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强调教育要适合于儿童,而不是使儿童去适应教育机构。 裴斯泰洛齐: 林哈德和葛多德、母亲读物,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的思想,一切教育都应以感官教育为基础,儿童学习的最好方式是操作,母亲是儿童的最好老师等原则和方法。 (一)福禄贝尔 德国学前教育家,1840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并撰写了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等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理论,他对于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做出了巨大贡献。 1、学前教育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国家的命 运和前途 2、学前教育要全面 3、教育应当遵循儿童发展之自然。 活动是人最重要的本能,主张幼儿园开展各种活动

9、,让儿童的身心都获得发展。4、强调游戏的教育价值 福禄倍尔是教育史上第一位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 (1)他认为幼儿是通过游戏将内在的精神活动表现出来的 (2)他强调游戏对幼儿人格发展、智慧发展有重要意义 (3)他还认为游戏中玩具是必需的。 他根据儿童的特点,将玩具、教具、教材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种操作物“恩物”。 5、要加强对学前儿童的指导 20世纪上半叶意大利著名的儿童教育家。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1909年发表了代表作蒙台梭利教育法,1933年出版了童年的秘密较全面地论述了她关于学前教育的独特观点,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教育方法蒙台梭利教育法传遍了全世界。 1、学前教育必须了解儿童心理发展

10、的观点 心理有吸收力、敏感期 2、儿童有发展的需要,需要通过自由活动、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的方式与途径来实现。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 环境具有以下特点: (1)自由发展的环境,有助于儿童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 (2)有秩序的环境,儿童能在那里安静而有规律的生活 (3)生气勃勃的环境,幼儿在那里充满生气、欢乐和可爱,毫不疲倦的生活,精神饱满的自由活动。 (4)一个愉快的环境,几乎所有的东西都为儿童准备,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有吸引力。蒙氏认为36岁幼儿的各种感觉先后处于敏感期,因此必须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和多方面的感官训练。因此,她专门设计了教具。 教具的特点是:简单、幼儿能自我纠正错

11、误、教师容易掌握指导时机。 在蒙氏教育中,教师不是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机器,而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 他认为幼儿自由学习的质量是由教师的质量决定的. 他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强调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他提出幼稚园实施和谐的生活教育,反对束缚儿童个性的传统的教学法。 提出当时的学前教育犯三大病: 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在他为中国幼儿教育事业走向现代化而不懈努力的一生中,从理论创立和实践躬行两方面,对儿童成长与发展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实验和探索研究。 (1)他指出学前教育对于儿童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2)他强

12、调学前教育要考虑儿童的特点。 3)他指出要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主张幼稚园“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二要重视培养儿童的良好道德品质;三要培养儿童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认识、发展艺术才能;四要重视儿童的感觉训练和智力发展,特别是观察力的提高等。 (4)他提出幼儿教育要注意多样性 儿童是在 “大自然、大社会”中学习 (5)教师要对幼儿加以指导。 是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源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教育建议的一种研究方法。 是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的一种方法。是教师根据

13、研究的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是教师利用观察法、调查法、作品分析法等方法对班级个别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提示儿童发展的普遍规律的一种研究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的总和。 主要涉及儿童的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质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与原因等。 1、儿童是“小大人”(Miniature Adult) 2、儿童是“有罪的”(Sinful) 3、儿童是“种子” 4、儿童是“空白板” 5、儿童是“成长的植物” 6、儿童就是“儿童” 7、杜威的儿童观:儿童是中心 8、爱伦凯:“二十世纪

14、是儿童的世纪” 9、二十世纪至今,人们在为儿童的世纪做出努力 1989儿童权利公约中指出,儿童具有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受保护权、参与权。 (一)生物因素是儿童成长的生理基础 (二)社会因素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条件 儿童的发展有极大的潜力 儿童发展的潜力只有通过适当的环境和教育才能激发出来。 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 儿童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 (一)性别差异 (二)个别差异 (三)文化差异 生理、心理、精神、道德、社会性的发展是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彼此构成一个整体,互相联系,彼此制约。 1、促进儿童当时当下的发展 2、为入小学作好准备 3、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打基础 一、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 1903年,我国第一个正式的幼教机构 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 二、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三、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 四、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 五、网上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托儿所的保教目标 托儿所:是对0-3岁儿童进行集体保育和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