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体本质探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4394103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文体本质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应用文体本质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应用文体本质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应用文体本质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应用文体本质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用文体本质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文体本质探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用文体本质探析 现在中国各大、中、小学的写作教学中,普遍根据一个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四大文体的分类体系讲授。这套“表示各体+应用文”的理论源头,系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原教育部副部长叶圣陶先生在1935年出版的国文百八课中提出,以后主导了中国作文教学60余年,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不过,毋庸讳言,因为对应用文的本质特征认识不足,这种分类标准杂糅的文体分类法当年使叶老自己也处于一个两难的“尴尬和迷惑”之中:首先,包容了应用文的文体分类方法,有违叶老自己决意坚持的以语言表示方法作为文体划分的唯一标准的初衷;其次,排除应用文的文体分类方法,又显著违反了她所提倡的“包举”标准:叶老最早于192

2、4年的作文论中提出的著名的文体分类三标准是“分类有三端必需注意的:一要包举,二要对等,三要正确。”这种“尴尬和迷惑”,和她的真知灼见一起,一样影响了几代人:如已故原中国写作学会会长林可夫先生所言“怎样处理应用文和记述文等一般文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文体分类学上的一道难解之题”!那么,“难解”是否就等于“无解”了呢?笔者认为,“表示各体应用文”作为影响了几代人的文体分类方法,其中必有其合理的内核存在;即使现在看来还有分类标准不统一之弊,但其实只是应用文的语言表示方法等本质特征还未被人认清而已。应用文既然也是人类思维心理的反应,怎么会没有其独立的语言表示方法呢?假如说,应用文的语言表示方法是一个熔“叙

3、述、议论、说明”于一炉的大杂烩,那么,在这大杂烩中总应有一个或叙述或议论或说明的主旋律,完全能够依据这种主旋律,将其纳入“表示各体”;不过,应用文又如此历经数千年而顽固不化,不论何种文体分类方法,总会保留一个“+应用文”的尾巴,那么,这足以说明应用文在语言表示方法方面必有其独特规律存在,含有独立于文体之林的本质特征。所以,遵照“文心对应”的原理“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从一个全新的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探讨,本文将使应用文的语言表示方法等本质特征昭然大白于天下,使“表示各体应用文”这种传统文体分类方法焕发出新的生命。所谓语言表示方法,即大家对某种心理反应对象进行含有固定特征的表示的方法。概括现在通常

4、写作理论,有“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五大语言表示方法之说,其定义分别是:1.叙述是对人物经历和事件过程进行叙说、介绍的一个表示方法;2.描写是对人和事物的状态及特征进行生动、细致描绘的一个表示方法;3.议论是对人和事物的性质进行评价、论证的一个表示方法;4.说明是对客观事物、事理进行讲解、说明的一个表示方法;5.抒情是对人类主观情感进行直接或间接抒发的一个表示方法。分析以上定义,均由心理反应对象和不一样表示特征两大部分组成。如叙述的心理反应对象是“人物经历和事件过程”,描写的心理反应对象是“人和事物的状态及特征”,议论的心理反应对象是“人和事物的性质”,说明的心理反应对象是“客观事物、

5、事理”,抒情的心理反应对象是“人类主观情感”等。然而,依据当代心理学研究的结果,人类的心理过程是由认识、情绪、意志三大方面组成;对照上述检验,我们能够发觉,五大语言表示方法的心理反应对象实际只包括“知”和“情”,却并没有包括“意”。如“人物经历和事件过程”、“人和事物的状态及特征”和“客观事物”,均属于“感性认识”的范围;“人和事物的性质”、“客观事理”,均属于“理性认识”的范围;而“人类主观情感”,则属于“情感”的范围。不难看出,这里惟独没有“意志”的位置。据此,笔者认为,和传统的“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五大语言表示方法相比,实际还存在一个在心理反应对象和表示特征两方面和上述五种方法

6、显著不一样的第六种语言表示方法“表意”。首先,“表意方法”的内涵可对比上述定义作以下界定表意是对人类主观意志进行明确、直接表明的一个表示方法。其次,这一定义可经过以下这篇国务院有关在对外活动中不赠礼、不受礼的决定的例文印证“为改革中国在对外活动中相关赠礼、受礼的要求,特作以下要求:一、中国各级政府、军事机关、人民团体、企业机关及其组员,在同外国单位和个第2页人的交往中,除确有必须,应经授权机关同意者外,一律不向对方赠予礼品,也不接收对方的礼品。二、在对外交往中禁止公开示意或暗示对方赠和礼品,或以托对方代购物品为名变相敲诈勒索。违者从严处分。三、在对外交往中,因为难以拒绝而接收的礼品,一律交公,

7、不得自行处理。四、国际上交换科研资料、技术资料、图书期刊,相互提供贸易样品,在特定的国际友好活动中,交换非消费品性质的纪念品,相关国家赠予我援外人员和劳务人员的奖品,个人亲友之间的馈赠,不属于本决定范围。”详参以上例文,和“叙述、描写、抒情”的区分显著不赘;下面仅就轻易混淆的“议论、说明”两种方法进行仔细分辨:首先,以上例文极难说是对某种人和事物的性质进行的评价、论证,因此并非“议论”;其次,以上例文亦极难说是对某种客观事物、事理比如对电视机的用途或对应用文的本质进行的讲解、说明,因此亦非“说明”;相反,以上例文恰恰是对人的某种主观目标、意图乃至详细措施方法直述不曲的明确表明,因此能够证实“表

8、意”这种语言表示方法确实实存在。总而言之,首先从心理反应对象说,“表意”的对象既非“认识”,亦非“情感”;其次从表示特征说,“表意”的手段也不一样于“议论”、“说明”含有引证、例举、对比、类比、归谬等繁多方法,而就是直截了当的“直述不曲”。因为上述心理学的发觉,所谓以语言表示方法为标准给文体分类的科学理论基础立刻浮出海面即1.传达感性知识为主的文体叫记叙文;2.传达理性知识为主的文体叫议论文;3.既能传达感性知识,又能传达理性知识的文体叫说明文;4.以反应人类情感心理为主的文体叫抒情文,包含公务贺悼之词、私人情书、问候信等等;5.以反应人类意志心理为主的文体则叫表意文,包含多种以人类主观意志为

9、表示对象的公、私文书。综观以上五类文体,前三类记叙、议论和说明即“表示各体”,又可合并称为认知文体;后二类抒情和表意即“应用文”;至此,应用文的语言表示方法特征昭然若揭。其实,应用文名称的创始人刘熙载当初提出这一名称的本意亦在此她是在阐释“辞命体”这一行政的详细文种时推论出“应用文”一说的“文有辞命一体”,“辞命体,推之即可为一切应用之文。应用文有上行,有平行,有下行”,“命和辞非出于一人也”,“以主意为命,以达其意者为辞。”不难看出,这里所云“主意”,即为“意志”,而所谓“达其意”即为“表示意志”。以公、私文书为组成部分的“应用文”其实是“应命而用之文”或曰“顺应意志,付诸实用之文”,只是说

10、者无心,听者亦无意,长久以来被人忽略了而已。另外,表意文体的成立还含有有力的语言学佐证将句子按用途和对应语气划分,可分为陈说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基础句型。其中,陈说句即和前述“认知文体”相对应,感叹句即和“抒情文体”相对应,祈使句即和表意文体相对应。可见,语言学界早就提及“表意”的概念,但也是说者无心,听者无意,并未把它看成一个表示方法。以上看法可用笔者设计的一般分类表高度概括以下,从表解中能够看出,这种分类法,现有利于尊重大家的习惯和前说衔接,又有利于读者在前说的基础上从新角度认清各类文体的本质和座标:记叙文体议论文体一般说明文体抒情文体表意文体而且不但于此,遵照上述“文心对应”原

11、理,还可依据各类文体的心理反应特征,深入分析出各自独特的文本组成要素如表意文为“主旨、依据、分旨”三大要素既然是“表示意志”,自然便会有自觉的“目标”、“意图”和“依据目标来支配、调整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措施”等要素组成。其它四类文体则分别是:记叙文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要素,议论文为“论题、论点、论据、主张”四要素,说明文为“内质、外观、特点、分类、结构、功效”等诸要素,抒情文为“情感、情由、情意”,全部是因为各自心理反应对象不一样而形成的。总而言之,因为上述“表意方法”、“表意文体”等新概念、新理论的发觉,过去很多难以言说的语言现象最终能够得到一个科学、合理的解释既可为应用文的写作实践提供一套正确、实用的理论指导,也为一般的正确分类,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即能够名正言顺地以语言表示方法为标准,将其划分为界限分明的记叙、议论、说明、抒情、表意五大类文体,统一成为一般属下“表示各体”,而不再留有叶圣陶先生“表示各体应用文”的历史性遗憾!所以,以后的大、中、小学写作教学不应该再讲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四大文体,而应该讲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抒情文、表意文五大文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