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4330025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发布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的通知交基发1996357号 由我部组织第四航务工程局科研所等单位编制的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业经审查,现批准为强制性行业标准,编号为JTJ269-96,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海港钢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规范(JTJ228-87)、海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防腐蚀规范(JTJ229-87)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交通部第四航务工程局科研所负责解释,出版工作由基建司组织。制订说明(条文说明) 本标准是根据交通部的安排,由交通部第四航务工程局科研所会同交通部第一航务工程局、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河海大学等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2、在编制过程中,对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现状和有关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吸取了生产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并借鉴了国内外有关标准。本标准在完成初稿、征求意见稿、并征求有关单位的意见后,完成了送审稿。 本标准编写人员分工如下: 第1章 潘德强 第2章 杨松泉 第3章 潘德强、刘清芹 第4章 洪定海、卫淑珊 第5章 黄孝蘅、蔡锐华 第6章 林紫东、卢瑞珍 本标准于1994年通过部审,1996年4月发布,1996年10月1日实施。前 言 水运工程建筑物所处的环境条件与其他工业、民用工程有较大的差异,混凝土常处于淡水或海水环境中,除受到冻融等破坏外,处于海水环境中的建筑物混凝土常会由于氯离子的渗入,

3、引起钢筋锈蚀而导致混凝土破坏,耐久性往往是控制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 根据多年来我国水运工程建设的经验,为对混凝土实施有效的控制,交通部组织编制了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本标准主要包括混凝土质量要求、混凝土质量初步控制、生产控制和合格控制等内容,共分6章15节。为便于执行者正确理解和掌握条文,本标准附有条文说明。 本标准由交通部第四航务工程局科研所负责解释,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注意结合工程实际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发现问题及时函告。 本标准如进行局部修订时,其修订的内容将在水运工程标准与造价管理信息上刊登。1 总 则 1.0.1 为加强对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促进技术进步和提高管理水平,

4、确保混凝土质量,制订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水运工程建筑物普通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包括耐久性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的初步控制、生产控制和合格控制。 1.0.3 为实施质量控制,应配备必要的检验及试验设备,建立和健全必要的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制度。 1.0.4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条文说明 1.0.2 混凝土质量控制包括耐久性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的初步控制、生产控制和合格控制。通过耐久性设计,确定混凝土的质量指标及选择必要的保护措施,保证混凝土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检验与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生产和施工过程中的检

5、验与控制以及合格性检验与控制,使混凝土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1.0.4 混凝土质量控制涉及到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施工生产工艺、生产设备、检验方法及结构设计等许多方面,故在进行质量控制时,除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2 术 语2.0.1 质量控制:为确保工程质量,按规范的规定和各项检验制度综合起来的行动过程。2.0.2 混凝土质量初步控制:混凝土拌和前对原材料质量的检验和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等。2.0.3 混凝土质量生产控制:混凝土生产中,根据混凝土质量要求,对操作过程各环节的检验与控制。2.0.4 混凝土质量合格控制:混凝土成品交付使用前,根据规定的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所进行的

6、行动和判断的组合。2.0.5 普通混凝土:指用水泥、普通碎(卵)石、砂和水(含掺适量外加剂或掺合料)配制密度为19502500kg/m3的混凝土,不包括特殊工艺、特殊材料的混凝土。2.0.6 动态管理:在施工中运用管理图(控制图)显示生产或施工全过程中质量波动状况,对各工序进行质量控制,以预先防止质量事故的发生。2.0.7 混凝土耐久性: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正常维护条件下,在设计使用期内具有抗冻、防止钢筋腐蚀或抗渗的能力。2.0.8 混凝土耐久性设计:为保证混凝土具有要求的耐久性能,根据使用条件,确定有关技术指标和选择各种措施的过程。2.0.9 海水环境:受海水作用的水工建筑物,包

7、括海港和受海水影响的河口港以及其它近海岸建筑物。2.0.10 基准混凝土:不掺外加剂或掺合料的对比试验用的混凝土。2.0.11 粉煤灰取代水泥率:基准混凝土中的水泥被粉煤灰取代的重量百分率。2.0.12 超量取代法:为达到粉煤灰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等稠度、等强度的目的,粉煤灰的掺入量超过其取代的水泥量的配合比设计方法。2.0.13 超量系数:粉煤灰掺入量与其所取代水泥量的重量比值。2.0.14 施工、生产现场质量保证体系:在施工、生产现场,通过制定的制度、规章、方法、程序、机构等,将质量保证加以系统化、标准化、制度化的体系,它由工序管理和出场(厂)保证两个环节组成。2.0.15 大体积混凝土:体

8、积大到必须采取措施以限制温度裂缝的混凝土。2.0.16 预拌混凝土:原材料在搅拌站(厂)经计量、拌(配)制后,用运输车在规定时间内运至使用地点作为商品的混凝土拌合物。3.1 混凝土拌合物 3.1.1 混凝土拌合物质量指标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3.1.1.1 各种混凝土拌合物均检验其稠度。 3.1.1.2 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检验其含气量。 3.1.1.3 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检验其稠度损失。 3.1.1.4 根据需要检验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 3.1.1.5 有温度控制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检测其温度。 3.1.2 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应以坍落度或维勃稠度表示,坍落度适用于塑性和流动

9、性混凝土拌合物,维勃稠度适用于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其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港口工程混凝土试验方法(JTJ225)的规定。 3.1.3 混凝土拌合物根据其坍落度大小可分为四个级别,并应符合表3.1.3的规定。 3.1.4 混凝土拌合物根据其维勃稠度大小可分为四个级别,并应符合表3.1.4的规定。 3.1.5 当要求的坍落度或维勃稠度为某一定值时,其检测结果的允许偏差值应分别符合表3.1.5-1和表3.1.5-2的规定。当要求值为某一范围时,检测结果应满足规定范围的要求。 混凝土拌合物按维勃稠度的分级坍落度允许偏差 3.1.6 对塑性和低塑性混凝土拌合物,其在浇注地点的坍落度宜按表3.1.6选

10、用。 3.1.7 对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应考虑坍落度损失,保证满足浇筑时的坍落度符合要求,其在浇筑地点的坍落度应按有关规定选用。 3.1.8 混凝土拌合物应拌合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明显泌水现象。 3.1.9 当混凝土配合比、组成材料、搅拌设备或搅拌时间变更时,应检测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 3.1.10 混凝土拌合物均匀性的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搅拌机性能试验方法(GB4477)的有关规定。 3.1.11 混凝土拌合物均匀性检测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 3.1.11.1 混凝土中砂浆密度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0.8%。 3.1.11.2 单位体积混凝土中粗骨料含量测值的相对

11、误差不应大于5%。 条文说明3.1.1 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根据构件尺寸、钢筋密度、捣实设备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确定。因此,施工时,若拌合物的稠度小于设计值,则难以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易出现蜂窝、麻面等缺陷。若稠度大于设计值规定范围,说明混凝土拌合物水灰比增大,将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并影响混凝土耐久性。因此,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对混凝土拌合物稠度的检验,以利于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混凝土中掺入引气剂,使混凝土拌合物含有许多封闭的微小气泡,可明显地提高混凝土抗冻融能力,其抗冻性与含气量有密切关系,但含气量超过一定范围,会明显地降低混凝土强度。因此,为确保混凝土的强度或抗冻性,应

12、检验混凝土拌合物的含气量。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通常会随时间迅速降低。降低率与外加剂的品种及掺量、环境气温及湿度、水泥品种等有密切关系。因此,为避免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损失过大而影响浇筑质量,对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应根据外界条件的变化检验其坍落度损失,以确保浇筑时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能满足工艺要求。 均匀性差的混凝土,不仅对混凝土强度有明显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到混凝土的耐久性。因此,应根据需要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进行检测。有温度控制要求的混凝土,如大体积混凝土,炎热气候条件下或冷天浇筑混凝土时,为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均应检测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 3.1.23.1.5 混凝

13、土拌合物的稠度分级标准、检测方法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的分级标准及检测方法。当要求稠度为一定值时,坍落度或维勃稠度允许偏差也沿用国标的规定。 3.1.6 本条参照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J268)制订。 3.1.9 混凝土拌合物中均匀性与混凝土配合比、组成材料、搅拌设备以及搅拌时间有关。因此,变更时应检测拌合物的均匀性。 3.1.11 本条参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制订。3.2 混凝土强度 3.2.1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N/mm2)划分,其分级如表3.2.1。 注: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

14、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百分率不超过5%。 3.2.2 混凝土强度的检测,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港口工程混凝土试验方法(JTJ225)的规定进行。 3.2.3 混凝土生产管理水平,可按强度等级对验收合格的混凝土批定期统计计算其大样本(n25)的抗压强度标准差,并按表3.2.3划分。 3.2.4 罐盘内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变异系数不宜大于5%,其值可按下式确定: 式中b罐内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变异系数(%); b罐内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标准差(N/mm2); fou统计周期内n组混凝土试件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N/mm2)。 3.2.5 罐内混

15、凝土抗压强度的标准差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3.2.5.1 在混凝土搅拌地点连续地从15罐混凝土中分别取样,每罐混凝土试样各成型一组试件,根据试件强度按下式确定: 式中fcu,i第i组三个试件强度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N/mm2); 3.2.5.2 当不能连续从15罐混凝土中取样时,可利用正常生产连续积累的强度资料进行统计,其值可按下式确定。 式中 n试件组数,n25。 条文说明3.2.1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港口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混凝土强度分级从原来的标号改为等级,划分等级的依据是立方体强度标准值。确定强度标准值的试件尺寸由原来的边长200mm改为边长150mm立方体;强度保证率的要求提高到95%,简称“双改”。 双改后新的强度等级与原来标号间关系大致为: 即原来设计标号为300的混凝土,其强度质量水平相当于新的强度等级为C28的混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