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进行创新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4323351 上传时间:2022-07-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进行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进行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进行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进行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进行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进行创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进行创新所谓创新教育是指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的要求,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我就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在这方面的体会。一、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的最好老师。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前提,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学生只有首先对信息技术课有了兴趣,充满好奇心,就会主动的去探究它,想

2、方设法知道其所以然。例如,在学习图画的移动、旋转、改变大小等操作时,我利用“金山画王”软件作为教学手段,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首先利用大屏幕向同学们展示一幅美丽的大森林,有各种可受的动物老虎、狗熊、狐狸、野兔、小鸟、松鼠等,同学们一下子被这美丽的图画吸引住了。在这时,我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在美丽的大森林中生活着许许多多动物,可是,随着人们的乱伐森林,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动物越来越少,为了能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动物王国决定召开大会,让各地的动物都来参加。今天,我们用学过的方法,在大森林的背景图上,填上你们喜欢的动物,将它们变多、变形、转向,使我们的

3、图画更加美丽。”导语刚说完,学生就争着开始画了,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发挥思维创造力,画呀涂呀,一会儿,一只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便跃然纸上,这时,我又启发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还可以创新、变化颜色,勾勒出更加神秘莫测的大森林。学生这时积极性又被调动起来,创作的潮水源源不断地涌出来最后我将画得好的作品让学生进行现场观摩展示。整节课,我将学习新操作技能融入绘制美丽的图画中,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掌握了技能,让学生在想象、兴趣中培养了创新能力。实践也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学变为自觉学,心情会变得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

4、造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保持昂奋的学习劲头。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就是要求异,不要雷同,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宽松、积极、探索创造性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树立“尝试”创新意识,敢于参与,敢于提出,就是成功。我还积极发现学生创新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和鼓励。比如在教学制作幻灯片时,学生面对功能强大的“PowerPoint”软件,不知如何下手,模仿的多,创新的少,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没有新意,在制作过程中也很少出现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争论。这时,我为了培养学生有求新、求异的思想,有自己的设计风格,于是仔细观察学生作品中的创新闪光点,即使很少,也通过多媒体教学网,演示给大家看,并让他们说出思路,再让其他同学发表

5、意见,并鼓励大家一起试一试。而被展示的学生得到我的表扬,高兴万分,创作越来越起劲,就这样,时间长了,学生创作的思想解放了,也愿意动手尝试了。学生们不仅认识到了动手操作、手脑结合的重要,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淡化了失败的感觉,体会到了大胆尝试就会成功的道理。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的求异能力,信息技术课程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欲望不同,在教学

6、中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充分挖掘培养与训练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容,提出恰当的计算机综合设计课题,这些课题要有适当难度;要在教和学方面富有探索性;要能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综合设计中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大胆地让学生自由发挥,挖掘其潜在的创造因子。注重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具体来讲,就是要通过挖掘教材中能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的思考信息朝多种方向扩散,提出各

7、种设想、多种解答。如在讲授Windows98的目录操作和文件目录属性的设置后,可故意将学生以往建立的文件拷贝到一个隐含的目录中,学生上机时便发现自己的文件“不见了”,纷纷提出为什么?此时再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他们便可能找“被删除、被更名、被设置为隐含属性、被复制到其它目录中后再删除源文件” 等多种答案。教师再对他们的想法给予进一步分析,肯定其正确的方面,通过这样的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付诸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有敢于创新、不怕挫折的恒心和毅力,还要有对真理执著追求的勇气。教师在教学中

8、应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他们敢创新。我认为在教学中,激活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在教学LOGO语言的基本命令橡皮擦PE时,我先写出一个“日”字,问学生:怎样就能把“日”字变成一些数字呢?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积极、认真思考,得出把某些线擦掉,就能得出0、1、2、39等10个数字,一位学生说还能擦出十位上的数字,这是它思维的飞跃,也又一次激起学生创造的欲望,擦出11、17等十个数字。层层设疑,不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科学而深刻的提问,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把金钥匙。在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正是走了当年科学家发现、发明、创造的道路,他们既长了知识又长了智慧,充分体验着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总之,信息技术教育是要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应根据这门课的特点,通过各种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信息技术这片沃土里得到培养和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