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单元学习总结岳麓版必修三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4313886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单元学习总结岳麓版必修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单元学习总结岳麓版必修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单元学习总结岳麓版必修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单元学习总结岳麓版必修三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单元学习总结岳麓版必修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单元学习总结岳麓版必修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单元学习总结 岳麓版必修3整体架构 三客观*简阴-了然歹线索归纳思维整合其横向纵向*竖向不同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1 古希腊时期(1) 把探讨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2) 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3) 强调人的价值,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4) 重视知识的作用,强调好学深思,发挥人的主体作用。2 文艺复兴时期(1) 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2) 提倡追求自由、现世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3) 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3 宗教改革时期(1) 挑战教

2、皇和天主教会的权威,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2) 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人的自由和独立性。(3) 提倡人的个性解放,获得更多的个性自由。4.启蒙运动时期(1) 由提倡人性到崇尚理性。(2) 集中批判专制主义。 注重人权,提出了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主权在民等学说。(4) 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的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主张建立法治社会,为欧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从而比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尹 学会解题 体验咼考 善 真题*秦例技巧【例题】(2014 海南高考)卢梭和

3、洛克都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在下列洛克关于国家政治的主张中,与卢梭的主张不同的是()A. 议会君主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B. 国家源于社会契约C. 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D. 人人生而自由平等审题思路第一步:审题干一明考点:启蒙运动。二抓关键:“关于国家政治的主张”洛克和卢梭之间的不同。 第二步:析选项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项洛克主张“国王及其政府应该在立法权控制下行使权力”是议会君主制的体现,故A项正确。正确B项“国家源于社会契约”属于社会契约论,是二人的共冋主张,故B项错误。排除C项“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也是二人共同的主张,故C项错误。排除D项“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不符合题干中“国家政治”

4、的要求,故D项错误。排除答案 A【变式训练】1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 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下列对宗教改革的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A. 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B. 树立信仰本身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C. 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人人可以同上帝直接对话D. 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了人类理性的光芒答案 D解析 宗教改革没有也不可能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D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2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

5、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关于二者的表 述,不正确的是()A.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包含着对传统儒学的扬弃B. 欧洲启蒙思想为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C. 二者都提出了对未来社会政治制度的建构D. 二者都体现出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对中国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理解。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并没有摆脱儒学范畴,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但并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欧洲的启蒙思想批判专制,并提出了三权分立、社会契约等思想,对未来社会提出了构想,为资产阶级革命做 了思想舆论的准备工作。r 逆向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逆

6、向型选择题,又叫否定型选择题,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选项。 题干中常用的提示语有“不 是” “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 “无关的”“不属于”等。这类试题的特点,是利用考生在考试中的思维惯性来设置答题陷阱,主要考查考生的仔细审题能力和细致阅读能力、 准确理解历史的思维品质等。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题干中的否定词,这些词语的设置有的比较明显,如“不正确的” “错误的”“不可能发生的”等, 一眼就可以看出;有的设置则比较隐蔽, 如“违背了 上述观点”“不会出现”“不包括”等。 然后根据题干中的时间、 人物、地理范围、历史结 论、逻辑关系等要素对选项进行逐一分析, 得出答案。注意“错误的就是符合题意的答案”把逆向这一原则来确定答案。解答这种题型的试题时,最典型的失误就是没有看到否定词, 选择题当做正向选择题来解答,结果造成解答失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