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建筑冰蓄冷空调系统大学设计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4311646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900.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办公建筑冰蓄冷空调系统大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办公建筑冰蓄冷空调系统大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办公建筑冰蓄冷空调系统大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办公建筑冰蓄冷空调系统大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办公建筑冰蓄冷空调系统大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办公建筑冰蓄冷空调系统大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办公建筑冰蓄冷空调系统大学设计(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办公建筑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设计摘要长沙市某办公建筑的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设计,本设计主要是围绕冰蓄冷的冷源部分而进行的。为平衡电网负荷、削峰填谷结合长沙市实行的谷峰电价政策,对冰蓄冷空调系统与常规的空调系统的经济性进行分析比较从而确定了此建筑适合应用冰蓄冷空调系统。通过对该建筑的冷负荷计算和冷负荷的分布情况的分析,从而确定了冰蓄冷空调系统宜采用的运行策略,工作模式和运行控制方案进而确定了其机组容量和蓄冰槽的容量。此冰蓄冷空调系统采用的是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其中新风系统不负责室内负荷把室外空气处理到室内的等焓状态点而送入室内。最后,在讨论冰蓄冷空调系统的经济性时对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能耗

2、情况和经济性进行了整体的分析和比较。关键词 : 办公建筑冰蓄冷空调系统经济性分析ABSTRACTThe graduation project designs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with ice storage for XX official building in ChangshaCity,this design mainly is revolves the ice storage the cold heat sink partial to carry on.For balances the electrical network load, to unify t

3、he valley peak electrovalence policy which Changsha implements, gathered th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ice storage and the conventional air-conditioning system efficiency to the ice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comparison thus to determine this construction suited using th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wi

4、th ice system. Through to this building cold load calculation and cold load distributed situation analysis, thus had determined the ice storage the movement strategy which th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ice storagesuitably used, the working pattern and the operating control plan then had determine

5、d its unit capacity and ice storage capacity. This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with ice storage is uses of the air blower plate tube adds the new atmosphere system, new atmosphere system is not responsible for in the room to shoulder the outdoor air processes to the room in some to enthalpy condition s

6、ends in the room.Finally, air-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ice storage when the discussion icethe efficiency air-conditioning systemwithi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situation and the efficiency has carried on the whole analysis and thecomparison.Key words: air-conditioning system, ice storage,economic anal

7、ysis,buildingofoffice目录1 绪 论 11.1冰蓄冷空调技术的社会背景 11.2冰蓄冷空调的发展历史和现状11.3冰蓄冷空调系统介绍 21.3.1冰蓄冷空调的基本概念 21.3.2冰蓄冷系统的分类 41.3.3冰蓄冷系统的运行方式 41.3.4冰蓄冷系统的工作模式 51.3.5低温送风空调 71.4冰蓄冷在制冷空调中的发展趋势81.4.1建立与冰蓄冷相结合的低温送风空调系统 81.4.2开发新型的蓄冷技术和设备81.4.3建立区域性蓄冷空调供冷站91.5应用蓄冷空调技术的意义 92 建筑简况 102.1工程名称 102.2设计依据 102.3工程简况 102.3.1建筑物简

8、况 102.3.2建筑的围护结构的情况 112.4室内外设计参数的确定12室外空气计算参数12室内空气设计标准133 设计方案论证 133.1夏季设计日空调冷负荷 133.2蓄冷系统的运行策略和工作模式以及工作流程 143.2.1蓄冷系统运行策略 143.2.2冰蓄冷空调设计模式的选定153.2.3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流程配置153.3设备的确定 153.3.1制冷机组的确定 153.3.2蓄冷设备容量确定 163.4机组运行情况的确定 163.5蓄冷介质与蓄冷系统形式选择173.5.1蓄冷介质的选取 173.5.2蓄冷形式的选取 183.6设备的选择: 183.6.1冷源设备的选择 183.6.

9、2蓄冰设备的选择 183.6.3其他设备的选择计算 193.7 方案的比较及经济分析与结论 203.7.1方案一:螺杆水冷式冷水机组 203.7.2方案二:螺杆水冷式双工况冷水机组+蓄冰设备 213.7.3方案三:风冷式螺杆冷水机组 +蓄冰设备 223.7.4方案比较(采用价值分析法) 223.7.8冰蓄冷系统的回收年限 243.7.9结论和建议 254 冷负荷的计算 254. 1 房间冷负荷的构成 254.2 房间湿负荷的构成 25房间的湿量由下列各项构成: 25湿负荷计算 264.3 空调系统冷负荷的构成 264.4 冷负荷计算 26通过墙体、屋顶的传热形成的冷负荷 26通过窗户的瞬变传热

10、的冷负荷 26通过窗户的日射得热的冷负荷 26通过设备、照明、人体形成的逐时冷负荷 27新风冷负荷 274.5 空调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27风机盘管的选择 28新风机组的选择 305 冷源系统设计与分析 315.1确定典型设计日的空调冷负荷 315.2选择蓄冷装置的形式和模式及运行策略315.2.1蓄冷装置的形式的选取 315.2.2选择冷源蓄冷模式和运行策略325.3进行蓄冷冷源设计并确定它的运行控制方案335.3.1确定制冷主机和蓄冷装置的容量335.3.2蓄冷设备容量确定 335.3.3机组运行状况的确定及负荷分布情况345.3.4制冷机组的选取 355.3.5蓄冰设备的选择: 365.3

11、.6系统流程设计 365.4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水力计算与集成375.4.1乙二醇初级泵系统的水力计算与选择375.4.2乙二醇次级泵系统的水力计算与选择385.4.3低位乙二醇膨胀水箱的选择计算405.4.4冷冻水系统的水力计算与设备选择405.4.5冷却水系统的水力计算与选择435.5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运行控制 445.5.1运行策略 445.5.2控制策略 455.5.3淡季的空调运行控制 466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全年能耗分析466.1装机电功率统计 466.2年耗能量分析 47蓄冷空调的工程的夜间的年能耗 47 蓄冷空调工程的日间的年能耗: 47 蓄冷空调工程的年能耗 477方案的比较和经济

12、分析477.1 分为如下三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47方案一:螺杆水冷式冷水机组477. 1.2 方案二:螺杆水冷式双工况冷水机组 +蓄冰设备 48方案三:风冷式螺杆冷水机组 +蓄冰设备 507.2 三种方案的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517.2.1年经营费的计算和比较 517.2.2各方案的功能工程评分与功能评价指数汇总 527.2.3各方案的寿命成本指数 G52i7.2.4各方案的寿命周期价值指数 Vi的计算 537.3. 冰蓄冷设计方案下的经济性评价547.3.1采用峰谷比为 3:1 的回收周期 54采用峰谷比为 4:1 的回收周期 54结论 54致谢 55参考文献 55附录 551 绪 论1.1 冰

13、蓄冷空调技术的社会背景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两大难题,如何合理的利用能源为人类创造现代生活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在人类共同警视的时期,蓄能空调应运而生。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电力的增长仍然满足不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的急剧增长的需要,全国缺电情况仍未得到根本的改变。目前电力供应紧张表现在以下两点:(1) 电网负荷率低,系统峰谷差加大,高峰电力严重不足致使电网经常拉闸限电。电网的峰谷差占高峰负荷的比例已高达 25% 30%。随着用电结构的变化,工业用电比重相对减少,城市生活商业用电快速增长,达成电网高峰限电,低谷电用不上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2) 城市电力消费迅速,而城市电网不能适应,造成有电送不出,配不上的局面。解决电力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是靠增加对电力的投入,加快电力建设的步伐,多装机组;另一方面还要继续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的能源开发的工作方针,加强计划用电和节约用电,通过经济的、技术的、行政的和法律的手段,鼓励用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