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第二轮复习 生态与环境保护测试卷_Hooker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4303479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7.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人教版第二轮复习 生态与环境保护测试卷_Hooker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第二轮复习 生态与环境保护测试卷_Hooker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第二轮复习 生态与环境保护测试卷_Hooker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第二轮复习 生态与环境保护测试卷_Hooker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第二轮复习 生态与环境保护测试卷_Hooker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人教版第二轮复习 生态与环境保护测试卷_Hooker》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人教版第二轮复习 生态与环境保护测试卷_Hooker(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轮复习生态与环境保护班级 姓名 学号一、选择题 1、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 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C. 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D. 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2、下图代表一定区域中不同物种的分布状况,其中物种多样性最高的是3、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 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B. 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C. 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D. 鱼类与藻

2、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4、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 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C. 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进入系统,可以热能形式输出D. 甲、乙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5、某河流中五年前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密 度逐年显著增加,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的种内竞争不断增强B. 甲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C. 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可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D. 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

3、6、下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 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 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7、下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 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A. 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B. 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C. 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D. 旅鼠的天敌、植

4、物、旅鼠之间的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8、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 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 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C. 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D. 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9、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 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 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 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 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1

5、0、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 田鼠和杂草B.豌豆和杂草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11、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 如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 纯茶园物种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B. 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C. 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D. 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I 2 3 4 S 6 7 H Y 帕 | 以12、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 植食动物的伤害。如果去除金合欢蚁

6、,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由此不能 得出的推论是A. 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B.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C.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D.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13、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B. 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C. 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14、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B. 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C. 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D. 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

7、度二、非选择题1、(16分)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繁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1) 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渗透压 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促使其释放,该物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 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2) 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 非鱼,监测数据显示,ae段这种罗非鱼 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 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时间注:Ko是罗非鱼种群在理想条件下的环境容纳量(FNE),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 到了相对稳定状态(见下图)。图中显示, 罗非鱼种群在ab呈型增长。据图推测,FNE最可能是在对应

8、的时间点进入水库;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3) 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该水库出现水华现象。浮游动物和鱼类均受到影响。 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藻毒素从产毒藻逐级积累到FNE体内的途径。2、(8分)江苏某小型天然湖泊原有少量鱼类,后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植食性鱼类和 肉食性鱼类,两类鱼均无滤食浮游生物的能力。养殖前后生态调查的数据见下表,请回答下 列问题:生物类群、物种数和生物量调查结果2007年(养殖前)2010年(养殖后)水生高等植物物种数135生物量(湿重kg/1 000m2 )56020浮游藻类物种数1120生物量(干重g/m3 )210鱼类物种数158生物量(湿重k

9、g/1 000m2 )30750虾、贝等物种数258小型动物生物量(湿重kg/1 000m2 )5513(1) 改为人工鱼塘后,该湖泊生物群落的 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2)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3)从表中可以推测,与2007年相比,2010年湖水中生物体内所含的总能量显著增 加,其主要原因是。(4)虾、贝等小型动物能摄食鱼饵料。如果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等小型动物,可 以推测在相同饲养条件下2010年肉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植食性鱼类的总量 将会。(5)若对该湖泊进行生态修复,除停止养鱼外,还需恢复水生高等植物,以抑制浮游 藻类生长。在这一过程中水生高等植物的直

10、接作用是、。3、(8分)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 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 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1) 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 (填“不同”或“同一”)种群(2) 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 (填“种群”、 “群落”或“生态系统”)(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 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项圈,乙组同时 抛出两个相同棍棒,丙组则

11、同时抛出一个项圈和一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 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 组,则实验结果直接该假说。测试时要求甲、乙、丙3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该草原上的。其未4、(8分)右图中,曲线I、ii、m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1)图中曲线 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当曲线m趋近于零时, 对该动物种群已不宜采取 保护的措施。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 发 生变化,进而导致物种变化。(2)若图中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数量下降,且其他条件不

12、变时,流向该营养级 其他物种的能量会。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是。(3)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 现了生态系统的 的功能。(4)人类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过度利用也会导致出现图中的三种情况。16世纪以来, 世界人口表现为“J”型增长,因此需控制“J”型增长数字方程式中 参数,以实现 人口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协调发展。5、(8分)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 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 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CW&K)翘番粘卖腿田(1

13、)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2) 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决定的;b点以 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3) 与曲线II相比,曲线I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若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 可控制鼠害,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该生态系统的 关系,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6、(11分)夏初,在某河口多地点采集并测定水样,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无机氮浓度相近, 而无机磷浓度差异较大,按无机磷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绘制各采样点对应的浮游植物和浮据图回答:(1) 磷元素进入浮游植物细胞后,以 分子的形式成为细胞膜支架的成分;在细胞内,磷元素通过参与 反应(写反

14、应式),保持细胞内ATP含量的相对稳定。(2) 分析发现,P1、P2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差别非常明显,从进化角度分析,这是 的结果。(3) 无机磷浓度高于P1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密度反而比P1采样点低,下列有关其 原因的分析,不可能的是 (单选)。A. 可被浮游动物取食的浮游植物种类较少B. 水体溶解氧较高C. 浮游动物的捕食者数量较多D. 水体有害物质浓度较高(4) 请用箭头补充完成该河口生物群落中氮元素的流向图。7、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 在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最高营养级属于第 营养级。(2) 乙和丙的种间关系是。(3) 为了调查该生态系统中乙种群数量,某

15、研究小组捕获了 100只乙,经标记后放回。一段 时间后,重新捕获100只,其中有10只带有标记。在该生态系统中,乙的种群数量大约为只。8、(8分)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一田鼠一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 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 (hm2a)。植物田鼠鼬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2. 45x10111. 05x1097. 50x1087. 15x1082. 44x1072. 25x1072. 18x107(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2) 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匾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 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3) 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