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429813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一、基础知识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国学著作汗牛充栋,虽然是很多古人杰出智慧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成分。B.中央希望经济战线上做实际工作和做理论工作的同志,和衷共济,通力协作。C.艺术创作没有终南捷径,急功近利千万要不得。人一旦踏上了追求艺术的道路,就需要做好准备:只管耕耘别问收获。只有这样才能排除私心杂念,才能锤炼出好的艺术修为,才能创作出好作品。D.当这个小偷升堂入室,准备再次盗窃王云家的财物时,被警察逮个正着。解析:D项,“升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不能理解为“进入”。答案:D2.下列各句中,没

2、有语病的一句是()A.骑自行车健身时,因为在周期性的有氧运动中使锻炼者能够消耗较多的热量,所以减肥塑身效果都比较明显。B.进入冬季以来,由于天气等多方面原因,成都市空气质量令人堪忧,众多网友发帖呼吁政府出台措施改善空气质量。C.美国大选尘埃落定,这场选举和上半年英国退欧公投以及今年国际政坛发生的其他一系列突然变故,共同构成了2016年世界进程的标志性事件。D.航天员陈冬的两个双胞胎儿子“给这个小朋友5颗星星,给那个小朋友3颗星星,给老师月亮”的许诺让陈冬发愁了。解析:A项,滥用介词造成成分残缺,删掉“在”“中”。B项,“令人堪忧”语意重复,删去“令人”,或改为“令人担忧”。D项,“两个双胞胎儿

3、子”赘余。答案:C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儒家一个普通学派,西方式的宗教团体,它没有严密的组织制度,不重视自身有形力量的拓展,没有特殊的利益诉求,它基于普遍人性的一种公共性的社会德教,致力于向社会和各领域提供基本道德规范和公共生活准则,社会人生沿着向上向善有序的文明方向前行。A不仅是而且是因为虽然但所以B虽是但不是由于不仅是而且/C不是也不是/是/使D不仅是也是虽然却并使解析:这段文字是一个长句,陈述的对象没有改变,都是“儒家”。从后面的语句看,处应该选用“不是”,处应该选用“也不是”,处应该选用“是”。据此可以大致确定答案为C项,然后把C项其他词语复位后通读,可以

4、发现语意明确,关系合理。答案:C二、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5题。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节选)刘梦溪至于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资源熏陶得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朱熹就说过,读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变化气质。读古人书、与古贤为伍,是一个人精神境界高尚的表现,可以提示人们不要堕入俗流。有时称赞一个人的文章

5、写得好,会惊叹地说这是古人的文章,这是极高的奖赏。古人、古贤、古书,都是传统文化积淀的代称,接触多了,势必使一个人的气质发生不知不觉的变化。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移风气。当然,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近百年来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于东方,影响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也无须拒绝这种影响。只是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的时候,应该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融会在一起,那才意味着新的文化的诞生。现在仍有很多人把现代化和“西化”完全

6、等同起来,以为自己的文化传统无法和现代性相衔接,这是一种过时的看法,不应让这种看法成为我们的文化导向。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进程,同时有一个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的任务,我可以肯定地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造成全民族的阅读风气,首先是造成阅读经久不衰的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4.文章最后一段提到“应该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请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解析:理解的关键点是“文化的主体”和“文化精神”的含义,这里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收拾”“打点”是比喻说法,应为“继承发扬”的意思。参考答案:对本民族文化精髓的整理继承与发扬光大。5.从全文看,作者认为还要阅读中国古代文化经典

7、的原因都有哪些?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在文章第4段中有集中表述。回答时要全面。参考答案:传承民族文化的需要;改变个人气质、提高个人修养的需要;转移社会风气的需要;提高文化素质、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需要。三、表达能力提升6.(2017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逐段概括中国古代木构房屋的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中国古代木构房屋需防潮防雨,故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这种房屋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进行装修分隔,分隔方式可实可虚,实的如屏门、板壁等,虚的如落地罩、太师壁等。工匠们设计房屋的各种构件(如梁、柱)时,在保有其功能的基础上,往往顺应其形状、位置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加漂亮美观。如把直梁加工成月梁,以给人举重若轻之感。为防止木材腐烂,工匠们给木构房屋涂上油漆,油漆在木材表面形成坚韧的保护膜,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根据每一个文段概括主要意义,应先从中找出代表该句主体意义的关键词语。如中“台基”和“出檐较大”, 中“分隔”一词,中“构件”“艺术”,中“防腐”“油漆”“防护”等词。参考答案:台基高,出檐大。内部可通可隔。构件艺术美观。涂有油漆以防腐。- 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