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思想方法专题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4298138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思想方法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思想方法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思想方法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思想方法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思想方法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思想方法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思想方法专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数学思想方法专题(一)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一、知识要点概述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是中学数学的基本思想,高考数学题中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占较大的比例,题型涉及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难度有大有小,且试题中的大部分压轴题都与函数方程有关。函数的思想,就是运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集合与对应的思想,去分析和研究数学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或构造函数关系,再运用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方程的思想,就是从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运用数学语言将问题中的条件转化为数学模型方程或方程组,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或者运用方程的性质去分析、转化问题,使获得解决。二、解题方法指导运用函数观点解决问题主

2、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根据方程与函数的密切关系,可将二元方程转化为函数来解决;二是根据不等式与函数的密切关系,常将不等式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利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进行处理;三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常涉及到最值问题,通常是通过建立目标函数,利用求函数最值的方法加以解决;四是中学数学中的某些数学模型(如数列的通项或前n项和、含有一个未知量的二项式定理等)可转化为函数问题,利用函数相关知识或借助处理函数问题的方法进行解决。运用方程观点解决问题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把问题中对立的已知与未知通过建立相等关系统一在方程中,通过解方程解决;二是从分析问题的结构入手,找出主要矛盾,抓住某一个关键变量,将

3、等式看成关于这个主变元(常称为主元)的方程,利用方程的特征解决;三是根据几个变量间的关系,判断符合哪些方程的性质和特征(如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构造方程等),通过研究方程所具有的性质和特征解决;四是在中学数学中常见数学模型(如函数、曲线等),经常转化为方程问题去解决。三、范例剖析例1已知f(t)=log2t,t ,8,对于f(t)值域内的所有实数m,不等式x2+mx+42m+4x恒成立,求x的取值范围。例2 实数a,b,c,满足(a + c)(a + b + c)4a(a + b + c).例3 关于x的方程cos2xsinx + a=0在(0, 上有解,求a的取值范围.例4 设等差数列an的前n

4、项和为Sn,已知a3=12,S120,S130.(1)求公差d的取值范围;(2)指出S1,S2,Sn中哪个值最大,并说明理由。例5若抛物线y= x2 + mx 1和两端点为A(0,3),B(3,0)的线段AB有两上不同的交点,求m的取值范围。高中数学思想方法专题(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一、 知识要点概述数与形是数学中两个最古老、最基本的元素,是数学大厦深处的两块基石,所有的数学问题都是围绕数和形的提炼、演变、发展而展开的:每一个几何图形中都蕴藏着一定的数量关系,而数量关系又常常可以通过图形的直观性作出形象的描述。因此,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数的问题利用

5、形来观察,提示其几何意义;而形的问题也常借助数去思考,分析其代数含义,如此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巧妙地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找解题思路,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方法,简言之,就是把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相结合起来加以考察的处理数学问题的方法,称之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二、 解题方法指导1转换数与形的三条途径: 通过坐标系的建立,引入数量化静为动,以动求解。 转化,通过分析数与式的结构特点,把问题转化到另一个角度来考虑,如将转化为勾股定理或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等。 构造,比如构造一个几何图形,构造一个函数,构造一个图表等。2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的三种类型及思维方法:“由形化数” :就是

6、借助所给的图形,仔细观察研究,提示出图形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反映几何图形内在的属性。“由数化形” :就是根据题设条件正确绘制相应的图形,使图形能充分反映出它们相应的数量关系,提示出数与式的本质特征。“数形转换” :就是根据“数”与“形”既对立,又统一的特征,观察图形的形状,分析数与式的结构,引起联想,适时将它们相互转换,化抽象为直观并提示隐含的数量关系。三、 范例剖析例1已知f(x)是实数集R上的奇函数,且在区间(0,+)上是单调递增函数,若f( )=0,且ABC的内角A满足f(cosA)ax + 的解集是(4,b),求a,b的值.例3 函数f(x)=Msin( x+ )( 0)在区间a,b上是

7、增函数,且f(a)=M,f(b)=M,则函数g(x)=Mcos( x+ )在区间(a,b)上( )(A)是增函数 (B)是减函数 (C)可以取得最大值M (D)可以取得最小值例4 函数f(x)=loga(1-x),g(x)=loga(1+x)(a0且a1),若kR,试讨论x的方程ag(-x+x+1)=af(k) x的实数解的个数.高中数学思想方法专题(三)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一、知识要点概述在研究与解决数学问题时,如果问题不能用同一种方法处理或同一种形式表达、概括,可根据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相同和不同点,按照一定的原则或某一确定的标准,在比较的基础上,将数学对象划分为若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部分,

8、然后逐类进行讨论,再把这几类的结论汇癖,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这种研究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就是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是中学数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都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列为重要的思想方法来考查,体现出其重要的位置。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不仅具有明显的逻辑性、题型覆盖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强等特点,而且还有利于对学生知识面的考查,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一定的分类技巧,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有着重要的作用。分类讨论的思想的实质就是针对数学问题中各种限制条件的制约及变动因素的影响而采取的化整为零、各个突破的解题手段.二、解题方法指导1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的步骤:(1)确定标准;(2

9、)合理分类;(3)逐类讨论;(4)归纳总结。2简化分类讨论的策略:(1)消去参数;(2)整体换元;(3)变更主元;(4)考虑反面;(5)整体变形;(6)数形结合;(7)缩小范围等.3解题时把好“四关”:(1)要深刻理解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把好“基础关”;(2)要找准划分标准,把好“分类关”;(3)要保证条理分明,层次清晰,把好“逻辑关”;(4)要注意对照题中的限制条件或隐含信息,合理取舍,把好“检验关”。三、范例剖析例1 解关于x 的不等式: 例2 四个男孩和三个女孩站成一列,男孩甲前面至少有一个女孩站着,并且站在这个男孩前面的女孩个数必少于站在他后面的男孩个数的站法共有多少种? 例3 函数

10、的值域是( ) (A)-2,4 (B)-2,0,4 (C)-2,0,2,4 (D) -4,-2,0,4例4 已知直角坐标平面上点Q(2,0)和圆O:x2+y2=1,动点M到圆O的切线长与|MQ|的比等于常数(0).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高中数学阅读教学方法中学数学教师 王维阅读作为一种眼、口、手、脑等器官积极、充分协同参与的认识过程,在语文、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作为基本学科之一的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却不到位。当学生进入高中以后 ,会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的高度抽象和谨慎的逻辑、系统的严密和概念的精确等特征,恰恰又是这些特征,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困难,以至于学生

11、的学习能力无法正常提高,尽管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数学,却效果不佳,所以我们有必要加强高中生对数学的阅读。数学老师要有明确的重视阅读知识的意识,将阅读的意识植根于学生的心里。在老师的正确分析和循循善诱下,学生可以认识到阅读在数学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并进一步为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的养成打下基础,逐步学会阅读,使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的有利工具。培养阅读兴趣要因材施教,有目的的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读一些数学发展历史,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应用方面的书籍,在课堂上安排时间给学生,把自己学习的内容讲出来让大家分享、借鉴。实践中,我发现这类阅读对兴趣的培养有很好的作用,避免了老师总是苦口婆心地教导但始终收效甚

12、微的弊端。阅读要有目的,数学阅读教学的基本环节就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进行。如函数的单调性一节,可给出提纲:1、 随着自变量的增大,函数值会有那些变化?2、 如何定义增函数和减函数?3、 增函数和减函数的图象有什么特征?4、 如何判断一个函数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5、如何证明一个函数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所列问题应有层次性,同时顾及学习内容的整体性,以及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避免过多耽误不必要的时间。另外,阅读时敢质疑,对数学就是会思考,届时会在恰当时提出问题,敢于提问题。如求函数的反函数,当求解出x=f-1(y)后,需要将y与x互换,写成y=f-1(x)的形式,这里也是一个“问题点“,在此处及时引导提出为什么要互换?则学生至少能找到原因有:(1)符合表示函数的习惯;(2)便于在同一坐标系下研究函数的对称性。阅读中引导学生在问题点质疑,才能培养思维的科学性,严谨性和深刻性,学会思考,将书读厚,提升学习的层次。高中数学需要动手操作的内容很多。对操作性强的内容,如三角函数的图象,就应落实在动手上,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边阅读教材边画图,才能够获得生动的表象,直接的体验。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去体验数学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的美,激发情感,对增强学习信心,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并获取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无疑是有益和有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