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4292623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55.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初三年级化学学科相对原子质量:H-1;O-16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道题目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6月1日起,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苏州正式进入“垃圾分类时代”,下列分类方式不正确的是A. 可回收垃圾:废旧书本B. 厨余垃圾:剩菜剩饭C. 有害垃圾:充电电池D. 其他垃圾:破铜烂铁【答案】D【解析】【详解】A、废旧书本可以再回收利用,属于可回收垃圾,正确; B、厨余垃圾包含剩菜剩饭,正确;C、充电电池含有许多重金属,属于有害垃圾,正确;D、破铜烂铁中的铜和铁可以回收再利用,属于可回收垃圾,错误;故选D。2.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

2、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食物腐败变质B. 水遇冷结冰C. 夏季柏油路面“变软”D. 冬季钢轨之间缝隙加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食物腐败变质的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水遇冷结冰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夏季柏油路面“变软”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冬季钢轨之间缝隙加大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3. 以下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A. 高锰酸钾B. 冰水C. 空气D. 二氧化碳【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A、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元素,

3、不含氧气,而无氧气分子,不符合题意;B、氯酸钾中含有氧元素,不含氧气,而无氧气分子,不符合题意;C、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中含有氧分子,符合题意;D、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元素,不含氧气,而无氧气分子,不符合题意;故选C。4. 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用途没有关系的是A. 氧气助燃氧炔焰焊接金属B. 氮气性质稳定用于医疗手术C. 氢气有可燃性作燃料D. 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答案】B【解析】【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充足,乙炔充分燃烧,产生高温,可以用于焊接金属,选项A正确;B、液氮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降低周围环境温度,用于麻醉,不是利用氮气性质稳定性质,选项B错误;C、氢气具有可燃性,且燃烧

4、后热值高,用作燃料,选项C正确;D、稀有气体性质稳定,不易发生变化,所以用作保护气,选项D正确。故选B。5. 下列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A. 2H2B. 2HC. H2D. 2H2O【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2H2表示2个氢分子;B、2H表示2个氢原子;C、H2表示氢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1个氢分子、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D、2H2O表示2个水分子。故选B。【点睛】元素符号的前边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化学式前边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6. 月球表面富含钛铁矿,其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FeTiO3),其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

5、A. +1B. +2C. +3D. +4【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计算,设钛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2)+X+(-2)3=0;解得X=+4价,故答案选择D考点:化合价的计算7. 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 液氧、氢氧化钙、空气B. 冰、水银、空气C. 干冰、碳酸氢铵、碘酒D. 氮气、水、稀有气体【答案】D【解析】【详解】A、液氧是液态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氢氧化钙是由氢、氧、钙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属于氧化物;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冰是固态的水,冰是由H、O两种元

6、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水银是汞的俗称,汞是由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C、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是由C、O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碳酸氢铵是由N、H、C、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属于氧化物;碘酒是由碘、酒精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D、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水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纯净物,属于氧化物;稀有气体含有氦气、氖气等多种气体,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故选D。8. 规范操作是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A. 取用粉末状固体B. 检验装置气密性C. 取液时

7、挤入空气D. 移走蒸发皿【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图中瓶塞没有倒放,错误;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正确;C、使用胶头滴管时,伸入液体前,应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图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说明伸入液体前没有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错误;D、移走蒸发皿时必须使用坩埚钳,以防烫伤,错误;故选B。【点睛】检查气密性利用的原理是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9. 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A. HeB. N2C. OD. 2Fe【答案

8、】A【解析】【详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A、He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可表示氦元素,表示一个氦原子,还能表示氦气这一纯净物,正确;B、该符号可以表示一个氮气分子,错误;C、O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错误;D、2Fe表示两个铁原子,错误;故选A。10.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B. 给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酒精的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C. 实验时,取用液体药品的最少量为34mLD. 实验时

9、,取用固体药品的最少量为盖满试管底部【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此选项正确;B、给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酒精的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此选项正确;C、实验时,取用液体药品的最少量为12mL,此选项错误;D、实验时,取用固体药品的最少量为盖满试管底部,此选项正确。故选C。11. 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水分子间的间隔:B. 水分子的运动速率:C. 状态的水分子静止不动D. 发生了化学变化【答案】A【解析】【分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运

10、动,且是无规则的运动。分子的热运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的运动越快。【详解】A、水在处的温度高于处,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的运动越快,则水分子间的间隔:,故A正确; B、水在处的温度高于处,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的运动越快,则水分子的运动速率:,故B不正确;C、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状态的水分子在运动,故C不正确;D、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A。【点睛】化学变化是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1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人体如果缺铁会导致骨质疏松B.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C. 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所以可用来制碳酸饮

11、料D. 二氧化碳能做温室肥料,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A、人体缺铁造成贫血,缺钙造成骨质疏松,选项A错误;B、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利用气体沸点不同,只是状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选项B错误;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用于制作碳酸饮料,不是利用二氧化碳易溶于水,选项C错误;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二氧化碳可以作为温室肥料,促进植物光合作用,选项D正确。故选D。13. 某同学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A.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 铜绿和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D. 镁条在空气中燃

12、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答案】B【解析】【详解】A、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错误;B、铜绿是碱式碳酸铜,和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正确;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没有白雾,错误;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生成氧化镁物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故选B。14. 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空气和氧气B. 用MnO2来鉴别水和双氧水C. 用吸铁石鉴别铁粉和木炭粉D. 用肥皂水来鉴别食盐水和蒸馏水【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进集气瓶中,照常燃烧的是空气,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此选

13、项正确; B、加入MnO2迅速产生大量气泡的是双氧水,无气泡产生的是水,此选项正确; C、能被吸铁石吸引的是铁粉,不能被吸铁石吸引的是碳粉,可用吸铁石鉴别铁粉和木炭粉,此选项正确; D、食盐水和蒸馏水遇肥皂水现象相同,不能用肥皂水来鉴别食盐水和蒸馏水,此选项错误。故选D15.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八月十五桂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B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分子间的间隔改变C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分子的质量很小D25 m3的氧气可以装入0.024 m3的钢瓶中氧分子的体积变小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分析】分子的特性包括:分子是不断运动、分子

14、之间有间隔、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详解】A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故解释合理;B物质受热膨胀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受热增大,物质遇冷收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遇冷变小,故解释合理;C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故解释合理;D25 m3的氧气可以装入0.024 m3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在氧气装入瓶子的过程中,分子的间隔缩小,而分子的体积没有改变,故选项不合理。故选D。16. 甘氨酸是最简单的天然氨基酸。甘氨酸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关于甘氨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甘氨酸的分子式为C2H5O2NB. 甘氨酸相对分子质量为

15、75C. 甘氨酸中含有2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D. 甘氨酸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个数比为2:5【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甘氨酸由甘氨酸分子构成,故甘氨酸的分子式为C2H5O2N,此选项正确;B、甘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5+162+14=75,此选项正确;C、一个甘氨酸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此选项错误;D、由甘氨酸的化学式可知,甘氨酸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个数比为2:5,此选项正确;故选C。17.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化合物一定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B.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C.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