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基地建设三年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4287288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习基地建设三年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实习基地建设三年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实习基地建设三年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实习基地建设三年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实习基地建设三年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习基地建设三年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习基地建设三年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习基地建设三年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撰稿人:叶茜茜一、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以人为本,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发扬 “求学问是,敢为人先”的校训,坚持“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专业技能,造就优 秀人才”办学理念,不断深化实验实习教学改革,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型的应用 人才,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既能在一线顶岗上岗,又有较高综合素质,能从 事生产、经营、管理的技术指导和管理的实用人才。二、规划原则1、现实性原则在学院现有的基础上制定发展规划,各项目标既

2、要切合实际,又要有扩展性, 要积极创造必要的实现条件。2、体现特色原则在规划中强化培养创新型的应用人才的培养理念,加强实践技能教育,积极 将相应学科的较新技术引入到实验实习课程中,保持实践能力强的特点,形成有 特色的办学机制和教学模式。3、重点发展原则专业实习基地发展应突出重点,带动全局,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以市场为 导向,实现与先进技术接轨、与企业生产发展实际接轨的发展方向,促进实习基 地建设。4、与先进技术发展协同的原则实习基地建设的本质是课程建设,在传统理论课程基础上,专业课程需紧跟 市场脉搏,及时捕捉技术革新动态,引进先进技术,特别是软技术,与时俱进, 把较先进的专业技术教授给学生。三

3、、实习基地建设发展思路根据学院整体发展规划,制定经济类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3年规划,体现 “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需求”的时代精神。本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 是依托学科平台,坚持以培养创新型的应用人才作为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进行 基地与学科一体化建设,实现建设“品牌基地、一流基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 目标。建立校企之间新型的协作机制,从而建设稳定、多元化的经管类专业实习 基地,使学生的实习经常化、制度化,切实提高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实习基地建设,使校企达到互惠的目的,从而使基地成为学院与企 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的纽带。基地建设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建设

4、重点实习基 地3个以上,再以此为基础向外幅射,构建实习基地网络;综合基地为主,专业 基地为辅:综合基地要求该基地所依托的单位规模较大、业务较多、员工业务水 平较高。例如,上海浦发银行温州分行既作为经济学本科生(金融方向)的实习 基地,也可作为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业务等)、还可作为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 理、金融与证券、投资与理财、财务会计、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等本专科生的实 习基地。2、设计实习企业资格审查制度和选择标准。实习企业的资质直接关系到学 生的实习质量,所以,学院要挑选管理规范、适应学科特点的企业建设实习基地。 重视质量,严格把关。作为固定实习基地的单位,应该具备以下条件:管理规范, 有着

5、深厚的企业文化,能够为学生提供示范行为;员工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较高, 能够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有着较完善的实习生的培训体制,能够提供足够的 实习岗位(10人以上),配备足够的指导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为实习生提供就业 岗位。3、建立一套评价实习质量的指标体系。学院要与企业密切合作,不断完善 实习过程,提高实习质量。四、实习基地建设目标第一阶段(2008.1-2008.12),充分使用现有经济类实习基地,提高专任 教师的实习指导能力;进行扩建经济类专业实习基地的可行性调研,完成校内实 习基地扩建的调研报告。具体包括:(1)文献研究。贯穿整个研究过程(2008.01-2008.5),通过文献跟踪国 内

6、外研究动态,吸收最新成果。(2)实证调查(2008.4-2008.6):走访有关大学、社会用人单位、毕业 生并发放问卷,收集有关实习基地的调查数据和资料。(3)撰写专题调研报告(2008.7-2008.10):根据调查的数据、资料,撰 写调查报告,并征求反馈意见。第二阶段(2008.7-2009.9),加紧实习培训项目的开发与充实;拓展校外 实习基地;做好关于扩建经济类专业实习基地的设备采购的市场调研。关键是选 择合适的企业作为学院的实习基地进行试点,并进行跟踪调查,从中来发现问题, 提出完善方法。(1)开展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温州分行实习建设基地项目(2)开展温州农业银行城东支行实习基地建设项目

7、(3)开展LBAA路邦实践/就业/创业学习班项目(4)开展信诚人寿实习基地建设项目第三阶段(2009.9-2009.12),与更多知名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 施并完成经济类实习基地扩建项目,完成实习培训项目的开发。(1)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农业银行温州分行的联系,强化“农行班”实习基 地建设项目的功能;进一步加强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温州分行的联系,完善“浦 发班”实习基地建设。(2)与更多知名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如兴业银行温州分行、方正证 券温州营业部、中大期货、浙商银行温州分行、民生银行温州分行、中国人寿保 险温州分公司、温州市港务集团、银泰百货等。第四阶段(2010.7-2010.12)

8、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对文献和数据资料、 专题调查、试点情况进行系统分析,综合研究,提出一套完整的经管类专业实习 基地建设方案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研究报告。五、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一)发展思想城市学院的学生培养目标是创新型应用人才,强调的是学生的实践、技术应 用能力的培养,实验和实践环节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特色鲜明,功能完善, 技术先进,结构合理的实验、实习室,使其成为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场所, 构成产、学、研相结合的重要基地,成为实现本专业培养目标的保障。(二)建设目标根据学科发展状况,完善、提高原有实验室的各项功能,并规划建立若干新 专业所需的实验实习室,使其满足专业教学、科研开发的要求

9、。(三)主要措施1、成立经济实践教学建设小组,负责实验室与校外实习基地的规划与实施。2、完善实验室、实习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鼓励教师参加实践教学基地的 建设。做到自行设计、安装与调试,以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和教学项目开发能力。六、师资队伍建设(一)发展思路加强师德教育,对教师提出“三高”要求:高学历、高职称和高技能。一支 强有力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开展教科研工作的有力保障。(二)建设目标1、3年内所有经济专业专任教师具有硕士或以上学历的比例达100%,高级 职称40%以上,中级职称占55%左右。2、技能方面:专职实习教师既要有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又要有丰富的实践 能力。双师型教师占

10、90%以上,其中聘请实习基地单位取得高级经济师专业技术 职称的指导教师2-3名,经济师(高级工)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6-7名。3、逐步建立一支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素质优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 专兼结合,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相对稳定的专业教师队伍。(三)实施措施:1、积极引进40岁左右的具有博士或者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 导和专业课教师,抓好新教师的补充工作,引入竞争机制。2、不间断地派遣教师参加各种新技术进修培训,为人才的成长和发挥才干 提供有利的环境,从而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3、创造条件使青年教师积极投入教科研工作,承接一定数量的校本课程开 发及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4

11、、聘请各高校、企业和科研校所的教授、高级工程师来我校进行专题讲座, 实行专兼结合。七、实习基地教学与管理(一)发展思想根据学院管理的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科学理顺、平稳操作、渐 进完善”的原则,科学定编,合理设岗;按照“绩效优先、优劳优得”的分配原 则。(二)建设目标1. 公正、公平原则2. 以考促改,以考促建,考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3. 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在考核过程中,按照考核标准,做到定 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以提高考核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三)实施措施1、学院成立实习考核领导小组:成员由学院领导及部分专业技能突出的教 师组成。2、考核方式:(1)教师工作量40%(

12、2)教师自评(实习指导老师、实验员)10%(3)专业教研组测评(经济类专业教研组组长)10%(4)学生评教20%(5)实习单位对学生技能测评20%3、制定实验员自评考核评分标准、实习指导教师测评考核评分标准、学院 测评评分标准等一系列考核评分标准,按章办事。八、产学研合作教育(一)发展思想坚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跟踪国内先进水平,探索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建 设的新思路,建立一支符合时代特征,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重视 教科研成果的转化,并将教科研新成果充实进教学内容,以促进课程建设和教学 质量的提高。(二)建设目标每年在省市级学报和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或省市级获奖论文) 3篇

13、以上,争取3年内获得5项以上省市级科研项目或课题。专职教师参加科研 工作的比例达100%。(三)主要措施1、由经济系负责本专业教科研工作的开展。主要进行承接实习基地建设方 面的教科研课题、开发校本教材,鼓励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参与。2、制定科研考核指标可行办法,采用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科研项目的申 请和开发。3、完善科研工作机制,加强科研与教学结合,以科研推动教学水平的提高。4、加强与其他院校、相关企业、相关科研机构的交流,定期召开科研经验 交流和研讨会议,及时捕捉市场科技动态,保持知识更新和升级。5、鼓励每位教师开设第二课堂,培养学习型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开发和 研究。6、鼓励教师增强创新意识,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争取科研项目成果的推广 实施。鼓励青年教师掌握先进科研开发技术和理念,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形成一 种“走出去,请进来,留得住,保持队伍稳定,团体充满活力”的科研开发队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