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源和--武汉大哥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4275949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源和--武汉大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徐源和--武汉大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徐源和--武汉大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徐源和--武汉大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徐源和--武汉大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徐源和--武汉大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源和--武汉大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徐源和|武汉大哥 庚子年初,武汉大疫。这座英雄城市里的英雄人民,在这场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在抗击疫情的总体战中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这多个月里,我的眼里常常饱含着泪水,被一件件、一件件难以忘怀的事情,不停地、不停地叩打着心弦。忘不了在疫情中不幸罹难的逝者、一批批向疫区逆行的白衣天使、ICU里不顾危险抢救病员的忙碌背影、骑行在寂静街巷的快递小哥、一个个卡点值守的治安民警,一大批保洁着这座城市的环卫工人和一场场送别援鄂医疗队的感人场景。这时,也不由得想起了我的一位曾经在那座城市里辛勤了一辈子的“武汉大哥”,那些亲切温馨的景象一幅幅出现在眼前。“武汉大哥”叫曹瑞德,比我大14岁,是随二伯

2、母改嫁时一起来到二伯父家来的异姓弟兄。来到二伯父家的时候她已经在东北的一个统计学校读中专,以后分配到武汉钢铁企业第二炼钢厂做统计工作,和她一直也没有见面,我们弟兄全部称呼她“武汉大哥”。第一次见面是在1963年,她从武汉回来处理已经孀居的二伯母逝世了的后事。房子要交还给单位,她要把家里的物品变卖处理,这期间在我家住了几天。刚看见大哥是我刚放学回来,那时候我正在烟台解放路小学上五年级,只见她高高的个子,俊秀的身材,白白净净的脸庞,说起话来慢条斯理,显得很儒雅,我当初就喜爱上了这个“武汉大哥”。从她和父母拉家常中,我知道了大哥的身世。她其实是个苦孩子,来二伯父家前,因为爹妈为生计长久不在家,从小就

3、跟姥姥生活,一老一小两人生活很不宽裕,搂草、挖野菜是她天天放学后的关键活计,她说烟台南郊大东夼、小东夼一带的山全部跑遍了,回来还要帮姥姥烧火做饭。在东北念书时正赶上自然灾难,饭吃不饱常常饿肚子,好不轻易坚持毕业了。毕业后分配到武汉人生地不熟,气候也闷热,水土不服,因此一直也没胖起来。前两年结婚了生活才慢慢好起来,大嫂叫李玲环是湖北人,也在武钢工作,有一个女儿叫小白,一家三口过得很幸福。大哥很有学问,说起话来头头是道。我家有多个绿色的瓷花盆,种了几盆花,花开的很好,放在窗外的小棚上红花绿叶十分好看,也很泼辣插个枝就能活,只知道花叫臭海棠。在闲聊当中,大哥告诉我这个花有毒,千万不要弄到嘴里,学名叫

4、天竺葵。我以为真是长知识了,天天见的臭海棠还有这么好听的名字。在几天断断续续的接触中,她还给我讲了很多东北和武汉的趣闻轶事。她还说,我们这代人是很幸运的,能跨20和21两个世纪生活,我以为她看问题真有眼界,什么事到她那里全部是乐观。短短相处几天我和武汉大哥就像不期而遇的弟兄、久别相逢的亲人。大哥要回武汉了,她到新华书店买了两本书,到现在我还清清楚楚地记得,一本是曹靖华的花,一本是秦牧的花城,她告诉我回武汉坐火车要两天两宿,中间还要在济南和郑州换车,看看书打发一下时间,当初我还想怎么不买两本小说书多好,看来真是品位不一样。临走前,母亲要她换上父亲的衣服,把她身上的衣服里里外外全部洗得干洁净净,破

5、洞修补的很精巧,袖口和衣领的毛边也缝得熨熨帖帖,还给她烙了用白面和着鸡蛋、猪大油、糖精的部分饼,这在当初粮食、商品实施票证供给的情况下是了不得的美食,给她路上吃。她当初很感动,说她母亲生前对她也没这么周到,说我回去常常写信问候叔婶,临走的时候给我母亲深深鞠了一躬。果然,不长时间武汉大哥就来信了。一看信封就以为十分亲切,字体很清秀、遒劲有力。拆开信来,抬头称呼是叔父婶母,信中内容是浓浓的深情、生花的笔触,让人看完意犹未尽,父亲对我说:“你看看人家武汉大哥的信写的,够你学一辈子的。”我父母识字不多,为了写回信,她们口述让我来写了第一封回信。以后的书信往来,先是以父母的口吻,以后就以我的称谓来写了。

6、从小学写到中学,写到参与工作、成家立业。一来一往就是近40年,信也有100多封,现在我还保留着很多大哥的来信。阅读大哥的来信,既感到是一次次亲情的问候,更得到是一篇篇美文的欣赏。有一次大哥来信说大嫂身体不好,问问故乡有没有黄花菜卖,她说记得小时候烟台的山上有很多。我探询了当初还真没有卖的,我很着急,同学张波就帮着我到山上去采。我们两个来到烟台一中南边的山上,小树林里有不少黄花菜,有开花的、含苞待放的、还有绿莹莹的花骨朵,在微风中摇曳着,我们很快乐,这下能为大哥办点事了。我们蹦蹦跳跳地摘了两大书包,看到书包里黄花菜有开花的、有花骨朵的,有金黄色的、有翠绿色的,煞是好看,怪不得人家说“金针玉柱黄花

7、菜”了。回的家里用开水焯了一下,放在小棚顶上晒干。我们去采了几次,积攒了一大包干黄花菜邮给了大哥。大哥回信说大嫂很快乐,也很不过意,说道“棵棵黄花菜,满含弟兄情。”在我读书时,她还给我捎来书籍,尤其是一本武汉钢铁企业印制的毛主席诗词,让我爱不释手,一直保留至今。参与工作后她不忘激励我学习,还拿清人梁章钜在笔记集中的话鞭策我,说读书要有记性,要练记性,须用“精读一本书”的方法,找一本书,能把她句句记得烂熟,字字解得道理透明,甚至连前人对此书的各家笺注也能也能辩个是非高下,这才算有了“根”。有了这个“根”便能够触类旁通、由此悟彼。不忘教育我做人,尤其是做领导一定要做到:兵要亲待,友要深交,书要精读

8、。要关心她人、克己奉公,不可谄媚,记住人不能够有傲气,但绝不能没有傲骨。大哥何尝不是这么做的,因为工作扎实、业务精通,以后被调到武钢总部计划处担任全企业的统计工作,聘为高级统计师。同时应武钢职业学校聘任,兼职讲授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课程。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每十二个月给她邮去一本烟台风光挂历,她说,烟台对她全家来说是个有吸引力的名字,烟台风光挂历是她每十二个月翘首期待的珍贵礼品,把这些山山水水全部挂在房间,以解思乡之苦。这三十多年中,我们仅有两次相聚,每次相聚全部弟兄情深、难舍难分。1984年,大哥来烟台参与全国钢铁行业的专业会议,大嫂伴随第一次到家乡来,大哥参与会议住在虹口宾馆,大嫂住在我家

9、。第一次见到大嫂,中等个子、匀称身材,人长得端庄秀丽,一口湖北口音,就像电影南征北战解放军那位师首长讲话的声音一样很好听,言谈举止文文静静,很贤惠,大家全部以为和大哥真是天生的一对。大嫂在我们家里住的几天,大家以为很有缘,像久其余亲人,话怎么也说不完。就这么三两天的时间,还给我上幼儿园的女儿做了一件花衣服,穿起来真好看。这时,大哥的三个孩子全部已长大,大女儿小白和小女儿小晖全部在武钢工作,儿子小伟在上海宝钢工作,全部成家立业了,是一个真正的钢铁人家。我把在烟台的哥哥们请到家里和武汉大哥相聚,然后我们弟兄轮番请武汉大哥大嫂到每家坐坐,吃顿饭,每次十几口人聚在一起亲情怡然、其乐融融。烟台的弟兄们陪

10、大哥大嫂到烟台山一起游玩,我请了个好友拿着相机给大家拍照,留下了珍贵的纪念。这是武汉大哥20多年后再一次回到故乡,回去以后感慨万千,来信说道:“烟台真是大变样了,留在记忆中的山、水、路、房在哪里能追寻到?思绪万端,情结难解,感慨人生,思念故乡。”1993年,我到成全部参与全国物资协作工作会议,会议结束后经重庆朝天门码头坐江轮来到武汉,住在黄鹤楼边的一家宾馆。大哥知道我来了,第二天一早就高快乐兴地领我来到青山区武钢家眷宿舍她家里,一进门就看见“烟台挂历”上剪下来的烟台风光很醒目地挂在墙上,房子不大两卧一厅,可是那么洁净整齐,书柜里的书整齐排列、满满当当。中午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让我吃,边吃边聊,总

11、以为意犹未尽。她的两个女儿小白、小晖全部赶回来看看烟台小叔,虽从未谋面,但以为相互全部很熟悉。原来想多住几天,但湖北接待单位给买了第二天上海船票,我说道路远不要送我了,可是正当我要进检票口时,大哥大嫂还是大老远地赶到汉口码头来为我送行,因为立即要上船了,急忙说了几句话我就往检票口里面走去,大哥大嫂久久的站在检票口前不停的挥手,我也是几步一回头,几步一招手,这是弟兄之间无言的呼叫、不尽的留恋。1996年大哥退休了,退休以后她趣味恬淡,过着闲散的生活,自娱道:“虽谈不上悠然见南山,倒也但去无复问,闲逸五柳前”。哥嫂二人为了身体,练养生气功,大嫂已练到小周天境界,她原来有胆里两块结石经练功,一块已经

12、消失了,另一块显著缩小,计划身体再好些,天暖和时回老家看看。退休几年来,她天天看山东卫视节目,尤其是“开放的山东”、“山东新闻”、“山东各地”等栏目,期望多了解些故乡烟台的改变,期望能见到她熟悉的亲人身影和水水水水。曾写一首四言诗寄来:“星移斗转,似水流年。人生如梦,世事如烟。东夼朝露,暮掩西山。清静在理,长者乐善。毓璜烟火,彩虹垂天。浪卷白雪,渡我入眠。梦华越陌,嗟我何言。青青子矜,悠悠江汉。”十多年前大哥逝世了,大哥病重时不能写信,我们常常通电话。现在电话也不能通了,“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大哥的两个女儿小白和小晖还在武汉,现在也是四五十岁的人了,不知在疫情中她们怎么样?远在烟台的小叔小婶牵挂你们,故乡的亲大家祝你们一切安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