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给儿童什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4266662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教学给儿童什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诗歌教学给儿童什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诗歌教学给儿童什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歌教学给儿童什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教学给儿童什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教学给儿童什么在诗歌教学中,我始终怀着一种对“诗”的一种本然的亲近。著名诗人金波说:“我总是把诗意看作是儿童精神世界的一种理想状态。他们对于生活的好奇,美的感受,他们奇幻的想象以及对语言音乐性的敏锐感觉,常常使我认为儿童与诗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在本次暑期远程培训中,我听了朱慧慧老师秋天的诗歌教学,又提出了诗歌教学究竟要给儿童什么的命题。儿童诗是为少年儿童创作的,符合他们的心理和审美特点。它具有情感高洁、想象丰富、童趣盎然、语言精美等特点。这就使得儿童诗和一般的阅读材料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儿童诗的重点往往不是叙事,而是抒情;其次,儿童诗的语言精美、凝练,较多的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最后,儿童诗

2、里有着丰富的想象,是的诗歌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因此,以讲读文章的方法来教授诗歌,往往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针对儿童诗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教学策略。(一)指导朗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儿童诗优美的语言,除了词语的锤炼要准确恰当外,诗的声音节奏更应具有音乐性,即诗的音韵要有美感效应。美学专家朱光潜先生说:“情感的最直接的表现是声音节奏,而文学意义反在其次。文学意义所不能表现的情调常可以用声音节奏表现出来。”比如,在中间部分用了许多“脚印儿”“稻穗儿” “蝉声儿” “牛儿羊儿”等大量的儿化韵, 朱慧慧老师在朗读指导中,通过儿化韵的比较,帮助学生找到诗歌内在的节奏和韵律,儿童在朗读中就会自然

3、而然地体会到诗歌优美的节奏和韵律。(二)品读词句,悟其凝练和优美儿童诗所抒发的儿童情感,往往洋溢着盎然的儿童情趣,不仅能使儿童们从中获得关照和愉悦,也能把成人读者带回那童心萌动的情景中,重温儿时的梦。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帮助学生以点带面,理清诗歌的语言特色和思想内涵。如在教学第二段四句,教者抓住了“打滚”“奔跑”等词教学,捂其诗歌的情趣。其实“打滚”“奔跑”是孩子们,尤其是男孩子们的最爱,他们仿佛永远有使不完的劲。老师有意识地提出在哪里“打滚”,在哪里“奔跑”,目的就是勾起孩子生活画面,展开想象,从而捕捉诗歌所包含的情趣。在讲读“秋风”一词时,朱老师将本篇“抓一把桂子的香气”

4、的神来之笔。一个“抓”字,非常莽撞、毛躁,而一个“轻轻”是那么细腻、得体,矛盾之中,暗合了儿童的天真与可爱。这样的生活与诗歌链接,学生诗歌语言的“凝练和优美”自然形成。(三)开展创作,放飞心灵的想象儿童诗往往通过丰富的想象,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广阔而绮丽的想象空间。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体会诗歌语言、理解诗歌内涵的基础上,将学生带入无限的想象空间之中,让学生在想像的世界中遨游。如课堂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师:孩子们,想一想除了苹果、葡萄还有谁在嚷嚷着?果园里还有其他水果,他们又要干什么呢?(出示句式练说) 生:梨子嚷着冷了,要披黄袍。 生:柿子嚷着冷了,要穿红袄。 生:石榴嚷着熟了,笑破了肚皮,露

5、出红红的籽。 师:好一个五彩缤纷的秋天。 诗歌跳跃的情感给文字留下了许多有待“完形”的生长点,选择合宜的空白引导补充,不但利于引导学生走进诗歌,更在一个与作者对话的高度参与到诗歌的创作中来,难怪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教师这样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体会诗歌语言、理解诗歌内涵的基础上,将学生带入无限的想象空间之中,让学生在想像的世界中遨游。(四)联系生活,再现情节和趣味儿童诗的读者是儿童,因此要启发学生体会诗歌中的童趣,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助他们将诗歌中的内容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如果是老师告诉他,学生不会引起共鸣,以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会认真阅读,仔细思考,对照反思,努力改正不足。课例

6、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师:(对刚才朗读的同学)咦,苹果啊苹果,我想问你,你真的感觉嫌冷吗?我所知秋天应该感到凉快才对啊呀。 生:(很机智地)不是,我是盼望着穿上红衣服,多漂亮啊。 师:(对刚才朗读的另一个同学)葡萄啊,我也想问你,你真的是感觉嫌冷吗?你为什么“嚷着冷”呢? 生:我从春天就结了小葡萄,终于到秋天了,我长熟了,我换上紫衣服是想让人们发现我。 师:你真是葡萄的知音哪,为了成熟我已经等了一个季节又一个季节,能不让我急吗,能不嚷吗?来让我们把这种迫不及待的心情读出来吧! 诗歌之妙,妙在情趣。以“现场采访”的方式,实现学生“临时性身份”的角色转变,化身为物象,学生便自觉地以物自揣,情趣盎然。这是顺应“万物有灵”的诗性思维使然,又顺应了“没有想象便没有诗歌”的文体特质。如此这样地将诗歌中的内容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自然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综上所述,诗歌教学要教给儿童什么?自然要教给儿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要让儿童体验诗歌语言的凝练和优美,要让儿童放飞心灵的想象,学会去创作,要让儿童联系已有的生活情境,去体味诗歌的情节和趣味,感知诗歌的魅力和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