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4264284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科学技术,进行生产建设以及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科学技术发飞速发展,其作用越来越大。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重要任务之一是就是打好数学基础。学生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既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长大之后的生产劳动作准备。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我体会到,要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加以融汇贯通,达到熟练运用的水平,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积极参加者,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不是一个被动的知识信息接受者,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会再把学习当作负担,就会成为知识王国的自由的主人。我对执教班级的学生,从

2、接班起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并与平时的教学工作相结合。具体来说,着重抓了以下几个习惯的培养。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的抽象性、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常使学生感到难以理解,甚至望而生畏;又由于惰性心理的影响,所以使数学比其它学科较枯燥乏味,大量的定义、性质、法则,大量的计算,使学生难以接受,甚至厌烦。而学习兴趣是激发创造性思维、开发智力的关键前提,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时,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学习兴趣;设疑、解疑,激发学习兴趣;用争强

3、好胜心,建立竞争机制;减轻负担,轻装上阵。1、小学生上学之前就已掌握了大量的日常生活概念和生活经验。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化抽象为具体,是十分重要的。例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师直接讲解它们的特征,学生虽也能掌握,但不如让学生自己拿来实物,小组合作进行讨论、认识、总结它们的特征,再利用特征进行实物举例掌握的更好。这样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既掌握又充分理解了特征,更具实效。同时,学生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学生感到知识并不枯燥,它是多么有趣,富有吸引力,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知识的内在动力。2、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往往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学中,我常设法驱动学生的好奇心,来诱发他们的求知欲,

4、增强学习兴趣。例如讲授乘法简便计算方法之前,我先出示了254、12516和32176817这几个式题让学生计算。当学生忙于列式计算,甚至有的学生计算还出错时,我却很快写出了它们的结果。当我告诉他们其规律和方法,并揭示这节课学习简便方法计算时,学生自然产生了极大的学习兴趣,增添了求知欲。3、好胜心是小学生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他们在学习中也是逞强好胜的。“名列前茅”以及“老师的称赞”是学生一直希望得到的。我就利用这个心理,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组与组、个人与人个之间的比赛,以及安排好学生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同位,争当学习标兵、争戴学习进步光荣花等活动引入教学过程之中,搞活教学。4、差生在学习中感到吃力乏味

5、,原因在于学习中经常遇到困难,得不到好成绩,也得不到同学们的帮助与鼓励,便得不到老师的称赞与表扬,从而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没有了兴趣,成绩更谈不上巩固与提高了。我在教学中充分遵守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因,抓住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并且多加指导,例如帮助制定学习计划,多教给他们一些学习方法,课下多给他们辅导等等。这样既减轻了他们的思想负担,也使他们树立起学好数学的决心和信心。同时,还要注意引导他们多观察、多思考,采取有效的学习措施,逐步跟上其他的同学。通过逐步产生兴趣,也就进而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二、培养学习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基础知

6、识、培养基本技能,提高认识、理解能力的过程。其中上课是教学过程中的最关键环节。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让学生学习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培养技能的重要过程。学生只有上课时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不放过教师所讲授的点滴知识,才能充分理解掌握知识,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而愉快的学习过程,又是培养学习专心上课、精力集中、积极思考的最佳途径。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学习知识的认知规律,我首先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讲相遇类型的应用题“相向而行”这个问题时,我就找上三、四对同学上台表演相向而行的实际全过程。这样的实例就很清楚地表示出“两地”“同时出发”“相遇”等关键的问题,这样既使学

7、生印象深刻,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通过实例的观察与思考,从感知得到表象,再从表象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这比老师口干舌燥的讲解,学生理解、掌握容易的多。其次我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既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又要听同学们的发言,并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的讲解是传授知识,当然是认真听、用心记;其它同学的发言,往往涉及一节课的重点、难点,或者关键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容易认识模糊、弄不明白的地方,这当然需要注意听,并且还要听清教师的质疑问难,加上自己的思考,消化吸收为自己的东西。最后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生学习数学,特别是中高年级随着抽象知识的增多,理解掌握起来确有一定的艰苦性,但是

8、如果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时,就会沉得“乐在其中”。我在教学中,注重创设师生情感交流的机会,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加强师生的心理交往,让学生感到是师生“共同解决问题,”而不是学生单纯的学,使学生并不感到拘束,这样就充分打开学生学习、思考的大门,进而全部掌握所学的知识。三、培养学生作业认真完成的习惯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喜欢让学生做作业“对得数”,时间一长,就会让学生养成一种“自我不信任”的感觉,每做完一题总想看一看别人的题,是否和自己的一样。可是到了考试的时间候,还能让你们两人“对一对得数”吗?我不赞成上述的观点和看法,我认为只有学生自觉地专心于作业,独立完成作业才是正确有效的途径。因为作业是为了检查

9、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序,是信息的反馈,也是教师第一手的资料。教师只有掌握这些真实的资料,才能根据学生的所学,查缺补漏、因材施教。课堂作业,有教师的监督、指导,学生能很好地完成。对于家庭作业,我提倡“先完成作业再玩”的方法。对此,我给学生制定了如下步骤:首先按时回家不逗留,其次准备用具和文具,再次知识的层次和结构,最后专心和一致。四、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学生在教师上课之前预习新课和课后复习总结所学的知识,也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预习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对新知识的尝试了解,实际上就是学生的自学过程。”那么我们的教学过程就应该建立在学生的预习过程之上。而学生的

10、复习,是对所学知识的系统与总结,是对知识的认识、理解、掌握、记忆、巩固、运用等过程的综合应用,这有利于学生形成技能,提高能力。通过预习过程,学生独自了解教材,运用所学的知识迁移转化的规律,钻研教材,一方面可养成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如果学生通过自学,理解掌握了所学知识,进而在课堂上听到自学的知识、掌握的方法和老师讲述的完全一样,那他们不但有了成功的喜悦之情,而且印象之深难以忘记,对数学产生的极大兴趣是难以形容的。如果学生在预习中不能完全理解掌握,那他们碰到的肯定是教材中的重点或难点部分,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肯定就会专心致志地听教师讲解,对于不会

11、的问题更是不会放过。这样所学到的知识,学生不是更听的明白、理解的透彻、掌握的牢固吗?复习对于所学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孔子曾说过:“学而时习之”的名言,其必要性从此也可见一斑。心理学研究表明,遗忘过程先快后慢,及时的复习可以在快速遗忘发生不久阻止内容的流失。所以复习过程不但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因为这个过程也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能力的过程。我在教学活动中提出了这样的建议:一想二看三总四练。所谓一想,也就是复习之前先回想白天所学的知识,看自己记住了多少内容,特别是重点关键的概念、法则、性质等等,看自己掌握了哪些、忘记了哪些,如此长久下去,哪有学不会之理。二看,就是针对忘记或模糊的内容到课本上寻找根源,真正弄明白。三总也就是总结,根据所学、所想、所看,自己反复思考,进行消化吸收,使之融进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这个过程就是培养技能、提高能力的前提。四练就是根据刚才的知识去练习。例如完成家庭作业或找些课外习题,选择有点难度的题目去做,这里才使技能真正形成,能力真正提高。总之,学生只有从小养成全面的、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才能使学生既能学好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又能逐步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深厚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