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人教实验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4260014 上传时间:2024-03-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人教实验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人教实验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人教实验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人教实验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人教实验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人教实验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人教实验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 人教实验版 【课文背景知识】朱长超,当代科普作家。他最近出版的20世纪科学发现纵横谈一书,多学科多方面地介绍和评述了刚结束的世纪内的重大科学发现和做出这些发现的科学家与有关工作者,共分“科学开拓着世界”,“科学智慧的光芒”、“科学精神的丰碑”等六章54篇。本文选自该书广寒宫嫦娥迎佳宾中的一部分。【字词综合运用】生字昂首(ng) 液氧(y) 日壤(rng) 小心翼翼(y) 溅落(jin)生词可望不可及: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遥遥在望:形容距离远。【重点难点讲解】理解最后一句谈到的登月意义是难点。“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但

2、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知识延伸检索】古诗中的月亮 在茫茫的太空,月亮只是一个距人类38万公里的星球,但它朦胧而湿润的光华却牵动了人类最圣洁、最美妙的情感体验。“月下谈禅,旨趣益远;月下说剑,肝胆益真;月下论诗,风致益幽;月下对美人,情意益笃。”(张潮幽梦影)多情而敏感的诗人更不会放过“月”这个美妙的意象,试体会下列诗句的美妙意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

3、出塞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课文阅读指导】寻读,即快速地在文中寻找出内容要点的一种阅读方法,它是一种定向阅读,其目的性非常强,常常针对某一点来展开阅读,常用此法能提高我们的阅读质量。现以本文为例来做一下说明。文章提出了一个问题: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我们必须在文中快速寻找宇航员登上月球的那一部分:“一到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总统热情地祝贺他们登月成功。”然后把阅读目标集中在这一部分,很快我们就能找出宇航员所做的几件事:一是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二是采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三是树一块纪念碑在月球上;四是取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表面;五是安装一台

4、太阳风测定装置;六是安装了激光仪;七是安装了月震仪;八是取出星条旗插在月球上;九是跟总统通话。你看,多快捷!以后遇到较长的文章,不妨一试噢。重要语段剖析1.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连用三个“预定”,表明飞船一切尽在人类预料之中。这次史无前例的飞行,它成功的前提就是能在预定时间、预定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当飞船隆隆升空时,可以想见人们的心也随之悬在半空,而当它终于正如人们所料正常飞行时,人们该会多么欢呼雀跃啊!)2.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飞行。(比喻。形象地写出了飞船飞行时的状态。“孤舟”一词暗示了这是人类的第一次飞行。)3.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地悬在飞船上方。(此句

5、描写生动,入遐通思,月球的确是个美丽的星球,至今有许多神话传说与月球有关,它静静地美丽着,吸引了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的目光,它千载无言,却又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可以说,月球就是一个巨大的诱惑,而今,当它不再遥远,当它静静地悬在飞船上方,让我们暂且按捺激动的心情,去尽情地想像一下月球的美丽!)【课文结构分析】1.分段及段落大意本文所记述的内容,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过程分为准备、升空、登月和返航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所要发生的事件。第二部分,写飞船离开地球,向月亮奔去。第三部分,写飞船登月成功,以及宇航员在月亮表面的活动,第四部分,写登月归来。2.结构图示【课文主要内容】这篇

6、文章记录了美国宇宙飞船、宇航员1969年7月21日胜利登上月球的全过程,说明了美国航天事业的发达,说明了人类终于实现第一次登月的重大意义,激发人们为探索宇宙的伟大事业做出新的贡献。【课文写作特色】这是一篇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经过和结果等要素交待得非常清楚,这样使读者便于把握整个事件过程。也非常注意数字的运用,以求准确、科学、真实。【词句品味鉴赏】唐代诗人王维开元二十五年,他奉命以监察御史身分,到凉州河西节度使慰劳将士。在途中,他把所见景象写成一首使至塞上诗,其中有两句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写沙漠景色,在广大无边的沙漠中,远远望去,边塞上用作军事联络信号的烽烟格外地直;那横

7、贯在沙漠中的长长的黄河上,傍晚落山的太阳,大大的,圆圆的,苍苍茫茫让人感到温暖和亲切。【课本难题解答】一 1.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准备;发射和进入太空;登上月球;月面工作;对接和返回。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的概括,请重读原课文有关段落和参考本课“段落提纲”第二部分。2.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所做的事有:向休斯敦地面中心报告胜利着陆月球的时间;检查了登月器;采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竖一块纪念碑;安装几件科学考察仪器和进行电视摄像;插一面美国国旗;与美国总统通电话;工作3小时后返回登月舱休息、饮食、睡眠,积蓄精力准备返回地球。【命题趋势分析】1.掌握每篇课文所涉及的重要拼音和词语。2.了解科学小品和一

8、般的说明文的区别和联系。3.每篇课文均抓住一两个重点段落进行深入研究,看看它们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各是怎样的,在语言有什么特点。【典型热点考题】典型题例1: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1.本段文字可分为几层?在下列A、B、C、D中选出一种( )A. B.C. D.2.本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 )A.本段介绍了几种动植物的特征。B.本段介绍了劳动人民的

9、聪明才智。C.本段说明了几种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D.本段说明了自然现象对于气候的重要性。本段阅读题意在训练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第一题的正确答案应为C,第二题正确答案应为C。典型题例2:下面一句话中加线的词是什么意思,能否去掉?“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次第”是一个接一个,有先后关系。它不能去掉,去掉就表明春天的花是一齐开放的。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要做好本题,除了查词典,联系本段的上下文的语境理解它的意思外,还要联系平时的观察、积累。【同步达纲练习】一、给下列加线字注音。1.海域( ) 2.大厦( ) 3.旅行( )4.轨道( ) 5.椭圆( )二、选择解释词语有误的一项A.它却

10、在离地球和人类38万公里的轨道上绕着地球运动不息,永远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及。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够望见而不能接近。B.他们同前来送行的人们一一道别。道别离别,分手C.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里程碑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D.他们小心翼翼地登上登月舱,脱掉登月服,换上舱内航天服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三、阅读,然后回答问题一到月球表面,A和B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的任务很多,但是供给他们呼吸的氧气却有限,只够使用4个小时。因此,每分每秒都得抓紧。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发现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qio,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竖)

11、立在月球上。纪念碑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然后,B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他们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的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球上。这一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接通了电话,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总统热情地祝贺他们登月成功。1.给加线字注音:得( ) 着(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铁 qio3.在文中括号

12、内选择正确的词语.清水下施的词还下而而。4.为A和B选择正确的人物。美国宇航员共有三个人,他们分别是: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文中A指,B指 。5列举出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所做的事情有哪些?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A.这次伟大的探险来回共经过76万公里,历时195个小时。B.两位宇航员共同完成了一次到另一个星球的探索。C.踏上月球的“一小步”对整个人类而言,是巨大的飞跃。D.这一伟大的时刻的精确时间是 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创新能力训练】飞向太空港“亚洲一号”卫星发射纪实李鸣生两种方案在副指挥长的脑海里飞快转着。但他很快发现,第三级火箭的增压是

13、正常的,这说明液氢贮存箱没有问题;而且,往外喷发的白烟在逐渐减弱。显然,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于是,凭着一种科学的推断,凭着几十年的发射经验,凭着一种超人的智慧和胆略,他的目光与几位老总的目光经短暂的对视后,他一拍大腿,果断地发出了命令:“点火!”“01”指挥员抓起话筒,以气吞山河的威力,向世界发出了一个庄严的声音:“点火”“起飞”“轰隆”一声巨响,火箭腾空而起,熊熊火焰,映红了半个天宇;共和国的旗帜,伴着威武雄壮的火箭,徐徐升向天空;隆隆滚动的轰鸣声,仿佛在向未来的世界,发出呐喊与呼唤!是的,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腾跃,这是一次跨越国界的飞翔!古老的中华民族穿过五千年历史的沼泽,今天面对新的世界,终

14、于抖开了奋飞的翅膀!(一)与课文的相同点:两篇文章均为事件通讯,以纪实的手法,分别记录了人类登上月球、我国发射“亚洲一号”卫星的全过程,时间线索清晰。(二)训练题1.给下面词中加线的字注音。贮存( ) 旗帜( ) 天宇( ) 沼泽( )2.在火箭升空前发生了意外液氢可能出现渗漏,关键时刻副指挥长冷静处理,从中表现了他 ,运用 描写、 描写、 描写。3.阅读第3段,思考:为什么要细致描写熊熊火焰、鲜红的旗帜、隆隆的轰鸣声?用第4段中的话回答。4.第4段运用 、 的表达方式,说明了 。【学科渗透训练】海洋科学家预言,21世纪人类将从海洋上的“海藻园”取得石油。海藻是大海中随处可见的海洋植物,由于它具有含油量高的特点,科学家都在积极进行将海藻精炼成类似汽油、柴油等液体燃料用于发电的开发研究。美国能源专家曾利用生长在美国西海岸的巨型海藻,成功地研制成优质“柴油”。据实验结果,海藻中类脂质含量可达67%,每平方米海面平均每天可采收50克海藻。加拿大科学家也对海上“种植”石油进行了成功的试验。他们将一些特殊细菌放在生长很快的藻类上,经化学方法处理后就生长出了“石油”。这和在漫长的地质过程中,细菌分解生物体中的有机质最后把有机质加工成为石油的过程基本相同。英国科学家另辟蹊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