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21秋《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三满分答案58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4249375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师范大学21秋《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三满分答案58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师范大学21秋《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三满分答案58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师范大学21秋《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三满分答案58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师范大学21秋《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三满分答案58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师范大学21秋《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三满分答案58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师范大学21秋《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三满分答案5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师范大学21秋《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三满分答案58(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师范大学21秋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三满分答案1. 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包括( )。A.成员间相互满足心理需要B.具有较强的凝聚力,但有可能存在着排他性C.行为上具有一致性D.成员的角色和数量不固定参考答案:ABCD2. 最小变化法测定绝对阈限的误差主要由( )。A.疲劳误差B.习惯误差C.练习误差D.期望误差E.空间误差参考答案:ABCD3. 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A.1789年B.1897年C.1879年D.1987年参考答案:C4. 多元智力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斯皮尔曼B.吉尔福特C.加德纳D.梅耶参考答案:C5. 实验中除实验条件以外的影响实验变化和结果的潜在因素或条件,称之为(

2、 )。A.无关变量B.控制变量C.因变量D.自变量参考答案:A6. 做笔记可以帮助学习者在所呈现的信息与已有知识间建立起外在联系。(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7. 论述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参考答案:创造性思维是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新颖性是其根本特征,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心理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核心主题。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必要组成部分,教育应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列为教育教学的重点。(1)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诱导与鼓励:要优化教育环境的创造氛围;要建设富有创造性的教师队伍;要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要面向

3、全体学生开展创造性教育;要改革与完善现行招生考试制度,取消“统”字;要使先进的教育技术进入教育教学过程。(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通过教师不断地给学生创设能激起新异感的学习情境,组织学生观察自然与社会,启发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教学中经常向学生提出一些熟悉而又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思考题、开展课堂讨论等形式或途径,培养学生创造性。(3)正确对待学生创造性行为,积极鼓励其敢想、敢问、敢于标新立异。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评定学习成绩的观念,纠正以往出现的“高分低能”、“思维僵化”现象。其次,鼓励学生敢想、敢问,不要预先树立是与非、对与错的绝对权威,不要限定学生盲从接受已认可的答案。(4

4、)既要重视集中思维的培养,更要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集中思维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到思维的规则和办法,逐渐提高集中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特点,应重点加以培养。可通过自由联想训练、一题多解和一事多写等方式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5)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如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小组、兴趣小组、文艺小组等。创造性不仅受认知因素影响,而且与人格因素有密切关系。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特征。8. 正在上课,一位迟到学生推门而入引起大家注意是( )。A.无意注意B.随意注意C.有意

5、注意D.有意后注意参考答案:A9.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描述的是人的不同心境状态B.“人逢喜事精神爽”描述的是人的激情状态C.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D.研究表明,人可以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下,对健康影响不大。参考答案:AC10. 表情的早期测量本质上还是主观评价制定量表。(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1. 维纳根据控制的位置把对成就行为的归因划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2. 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四个阶段,分别是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6、、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3. 运气是一个( )归因,如果将成功归因于运气好,会减少自豪感,也不会期望下次还会成功。A.内部的B.外部的C.稳定的D.不稳定的参考答案:BD14. 巴浦洛夫把一切行为分为应答性和操作性两种。(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5. 内驱力和诱因这两个基本因素决定了动机具有主体性和选择性两个特征。(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6. 加涅将学习结果进行分类为(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和态度参考答案:ABCD17.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传统的认知学习理论没有什么不同。( )A.正确B.错误参考答

7、案:B18. 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A.92B.82C.72D.62参考答案:C19. 情绪情感的成分包括以下几种:( )A.生理唤醒B.主观体验C.外部表现D.认知体验E.感受过程参考答案:ABC20. 记忆的过程分为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阶段。( )A.对B.错参考答案:A21. 动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激发行为B.行为定向C.记忆行为D.维持行为参考答案:ABD22. 学生在竞争的情境中,会有较强的学习动机,会使学生尽自己的最大可能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激活思维,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在这种情境下一般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外部动机。(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23. 认知风格(名词解

8、释)参考答案: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信息加工方式。24. 信服威信是由教师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学能力、教学态度与民主作风使学生自愿接受、内心佩服而树立起来的威信。(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25. 使有机体趋向、接近的行为目标是积极(正)诱因,如饥饿时的食物。(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26. 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的是( )。A.班杜拉B.德韦克C.德西D.韦纳参考答案:A27. 将反应时直接作为心理学研究的课题开始于卡特尔。(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28. 内驱力和诱因这两个基本因素决定了动机具有主体性和选择性两个特征。( )A.正

9、确B.错误参考答案:B29. 简述人格的特性。参考答案: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独特性与共同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独立性与整体性的统一。30. 看到一片稻田,心中想着把它变成高尔夫球场后的样子,这种心理过程属于( )。A.感觉B.知觉C.想象D.思维参考答案:C31. 复述策略包括( )。A.复习B.试图回忆C.过电影D.多种感官协同记忆参考答案:ABCD32. 桑代克等人通过对知觉、注意、记忆和运动动作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发现两情境中有共同成分时可以产生迁移,此种迁移学说属于是(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理论D.关系转换理论参考答案:B33. 用乔纳生 (

10、Jonassen,1992)的话,即建构主义是向与客观主义(objectivism)更为对立的另一方向发展。(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34. 人们进入百货公司,各人注意的东西总不一样,这是何种知觉特性的表现(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参考答案:A35. 强化根据效果可分为( )。A.正强化B.反复强化C.间隔强化D.负强化参考答案:AD36. 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中,有哪些基本规律?( )A.消退B.惩罚C.获得与消退D.刺激泛化与分化参考答案:CD37. 序列探索法测量绝对阈限时主要有两种误差: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38. 18

11、68年,俄国教育家卡列杰夫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39. 幸福是一种主观的感受。( )A.对B.错参考答案:A40. 激发与维持内在动机的措施( )。A.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求知欲B.发现学习也是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有效方法C.培养学习兴趣D.利用原有兴趣、动机的迁移参考答案:ABCD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结果既包括结构性知识,也包括非结构性知识,而且认为这是初级学习的结果。(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42. 工作记忆的特点包括( )。A.容量有限

12、B.信息处于激活状态C.容量很大D.保持时间短参考答案:ABD43. 安德森认为,绝大多数的程序性知识是可以言传的,而很多陈述性知识则不能言传,当然,这种区别并非绝对的。(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44.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是一种线性关系。( )A.对B.错参考答案:B45. 建立学习时间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A.认知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元认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参考答案:D46. 反应时间,它是指字面意义上的“反应的时间”或“反应持续的时间”。(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47. 试述气质与性格的区别与联系。参考答案:(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从起源上看,气质更多地受个体

13、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影响,主要是先天的;而性格是后天形成的,在个体生命开始时是无性格可言的,它是个体在活动中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了人的社会性。从可塑性上看,气质的变化较慢,可塑性较小;而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是明显的,即使是已经形成的性格,改变也要容易些。气质仅影响个体行为的动力特征,如速度、强度、灵活性等,与行为的内容无关,因此,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则涉及行为的内容,表现个体与环境的关系,因而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2)性格与气质的联系。性格与气质的联系是密切而又复杂的。相同气质类型的人可能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性格特征相似的人可能气质类型不同。具体地说,二者的联系有以下三种情况。气质使性格具有某种独特的色彩或表现形式。气质会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速度。性格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使之符合社会实践的要求。48. 元认知是弗拉维尔(J. H. Flavell) 最早在1967年提出来的。他所谓的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与控制。(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49. 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个体相对持久的变化。( )T.对F.错参考答案:T50. 晚期选择模型认为中枢分析结构的输出按其重要性安排。(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