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语文 《克己复礼》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之《论语》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4230199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语文 《克己复礼》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之《论语》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2年高中语文 《克己复礼》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之《论语》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2年高中语文 《克己复礼》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之《论语》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语文 《克己复礼》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之《论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语文 《克己复礼》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之《论语》(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中语文 克己复礼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之论语一 知识目标 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背诵重点章节(12.1,3.1,16.2,13.3) 二 能力目标 理解“礼”和“仁”的含义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三 德育目标 深刻的领会孔子所提出的礼与仁、礼与孝的含义。 树立新时期的道德观。 重 点:掌握重点实词虚词以及谓语前置的作用,了解孔子仁礼的阐述。 难 点:通过赏析孔子的问答,理解“礼”与“仁”的关系,思考“礼”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流程:(1、设疑自探 2、解疑合探 3、质疑再探 4、运用拓展) 一导入新课 1孔子的传说: ()龙生虎养鹰打扇 ()“七露”:眼露筋、耳露轮鼻露

2、孔、嘴露齿,眼、耳、鼻又均双露。 2前面我们学过了他的为政篇,下面我们集体朗读要背诵的5章: 3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他的说礼篇。 二 整体感知 (一) 设疑自探 1今天我们学习论语选修的第二专题:克己复礼。大家集体朗读第1-6章 ,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有什么疑问,请发问。 预设问题 1 克己复礼的“礼”的含义? 补充修改 2这个观点孔子在第一章就开篇提出,请找出能反映这个观点的两句话: 3那么,孔子要回归的是什么礼呢?那里看出来? 4孔子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而现实又“礼崩乐坏”。礼崩乐坏:古代的规则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那么春秋末期的礼乐崩坏右哪些例子? (二)解疑合探 教师归纳: 1 克己复

3、礼:克,约束,克制 复,回归 礼,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主要指周礼) 2(1)克己复礼是为仁 (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 推崇周礼 “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这一章孔子论述了“仁”和“礼”的关系: 克己复礼就是“仁”的内涵,“礼”是“仁”的目标和外现。要义是“克己复礼”。 钱穆先生:“孔子为中国儒学传统之大宗,而孔子平生为学,其最所尊仰者,实为周公。 4 (1)。(大夫)八佾舞于庭 (2)。觚不觚 教师归纳:程子曰:“觚而失其形制,则非觚也。举一器,而天下之物莫不皆然。故君而失其君之道,则为不君;

4、臣而失其臣之职,则为虚位。” 四本环节小结 孔子首先提出“克己复礼是为仁”的主张,提出实践仁德的细目: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认为周礼最传统的礼乐思想。 对当前礼乐崩坏的现状表示了深切的关注和不满。 五学习6-11章, 孔子在礼崩乐坏的现实中提出了要恢复周礼的主张,那么周礼到底有哪些内涵?请看后面6-10章。我们说到了孔子主张周礼,从国家的大局看要做到:有道、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从个人看要讲孝弟。那么怎样做才算“孝悌”?请看第10、11章。 (一) 设疑自探 预设问题 1 孔子认为礼的首要条件是什么? 2请一个同学朗读第七章。 在这一章中孔子认为礼的含义是什么? 名不正,则言不顺;

5、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3请一个同学朗读第八章。 朗读这一章。在这一章中提出复礼应该怎么做? 4请一个同学朗读第九章。 朗读这一章。在这一章中提出复礼应该怎么做? 5请一个同学朗读第十章。 朗读这一章。在这一章中提出复礼的内涵是什么 6孔子要克己复礼,恢复周礼,为什么? 7孔子理想中的社会秩序是什么? 8宋代儒学说克己复礼就是“明天理,灭人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是子纲”,这和孔子的原意有什么不同? (二)解疑合探 教师明确归纳 1 天下有道。 2 正名 再疑 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必也正名

6、乎 3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4 孝弟 5 保持敬爱和悦的神色 6 当时社会礼崩乐坏,而周礼鉴于二代,郁郁而文,能起到规范社会的作用。 7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是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秩序的最高境界,这实际就是周礼所规定的奴隶主贵族等级制度和以贵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 8 孔子讲君臣父子关系是确实强调了臣下和子女的义务,强调了臣下对君主的忠诚,子女对父母的孝敬。但是孔子同样也强调了君主、父母的义务:君要行君道,父要有父道。但是后世为了巩固封建专制,片面强调了君权和父权,这种极端化的主张把封建专制推向了极致。 主要是宋代开始的。文后有一则“相关链接”,从妇女守节的一个角度进行了深刻探索。

7、请看全文。 这五章语录阐述了恢复周礼的内涵,主要有:天下要有道、要正名、要各司其道、要孝弟、要保持进该和悦的神色。 (三)质疑再探 朗读第10、11章 1这两则文字,孔子提出了为孝的两个主张: (1)色,有事时子女为父母效劳,有酒食时让父母吃食,这并不是真正的孝,真正的孝是能在父母面前始终保持敬爱和悦的神色。 (2)守丧三年。 2对于守丧三年,孔子和宰我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辩,结合这则文字,你认为宰我是怎样一个人?对于守丧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 老师的看法: 宰我:不注重表面形式;他敢于对师长提出自己的建议,思维活跃,好学深思,是一个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的人。 守丧三年:不赞成。因为真正的怀念应

8、该永载人的内心,有时候流于形式的东西常常表示人将要遗忘;再说尽孝道更应该在人活着的时候。 赞成。父母抚养子女辛勤付出何止三年,从怀胎十月,到哺育周年,再到上学求知,父母的付出可谓多矣,我们守丧三年完全应该;虽然人死无魂,但是我们只求安心。 3好。再看孔子对礼乐的总结。 齐读最后两章。 (四)运用拓展 结合课文和课堂新坐标,请同学们选取或自编习题,共同交流巩固提高。 六全文归纳 这个专题中孔子的语录重点阐述了“礼”,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从国家大局看,要有道、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从个人来看要孝悌,色,守丧三年。 课文只是节选,我们对孔子的“礼治”思想也只是海的点滴,对孔子的许多评点也都是就事论事和管中窥豹。总之,孔子的礼治思想博大精深,需要我们穷一辈子的时间去理解和探索。 七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