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招堤风景名胜区水上四季花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4222513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招堤风景名胜区水上四季花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省招堤风景名胜区水上四季花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省招堤风景名胜区水上四季花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省招堤风景名胜区水上四季花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省招堤风景名胜区水上四季花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省招堤风景名胜区水上四季花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招堤风景名胜区水上四季花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省XX招堤风景名胜区水上四季花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XX县旅游局 目 录第一章 总论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2编制依据1.3编制原则1.4编制目的1.5编制范围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7结论与建议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概况2.1项目背景2.2项目概况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建设条件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2建设条件第四章 项目拟建方案及建设规模内容第五章 工程技术方案第六章 环境保护6.1环境保护的目的6.2项目对环境的主要污染影响6.3采取的环境保护防治措施6.4周围环境对该项目的影响第七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8.1投资估算8.2资金筹措第九章

2、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9.1经济效益分析9.2环境效益分析9.3社会效益分析第十章 结论与建议第一章 总论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1.1项目名称贵州省XX招堤风景名胜区水上四季花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1.1.2项目性质新建1.1.3项目主管单位XX县人民政府1.1.4项目申报单位XX县旅游局1.2.6相关专业技术规范、标准1.2.7XX招堤风景名胜区有关基础资料1.3编制原则1.3.1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景区旅游开发创造良好条件,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1.3.2在风景区总体规划及详细规划的指导下,对建设项目进行优化筛选,处理好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1

3、.3.3应用科学合理的工程技术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并严格控制工程投资和工期、质量。1.4编制目的1.4.1拓展旅游空间、完善旅游景区建设、促进旅游资源开发。1.4.2为旅游景区建设项目决策和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1.4.3为项目招商引资和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1.4.4为项目建设和经营管理提供先进合理的工程技术方案、筹资方案和经营方案。1.5编制范围包括招堤、南明皇城两大景区。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总投资:1776万元。1.7结论与建议经过分析论证,该景区具有较好的旅游资源优势和建设条件,项目的建成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概况2.1项目背景为加快贵州经

4、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结合贵州的客观实际,贵州省委、省政府确立了旅游业作为贵州的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坚持“以旅游促进对外开放,以旅游促进脱贫致富和经济繁荣”,使旅游业成为“开放带动战略”的突破口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位于西南边陲、经济发展落后、旅游资源丰富的贵州带来了加快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XX县位于贵州省西南边缘,是一个历史悠久、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商业、交通、文化较为发达的民族聚居县。XX县境内地形均为山地,起伏连绵的丘陵,形成许多大大小小的山间盆地和沟谷,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造就了锦绣的自然风光。特有的文化历史,涌现了许多历史人物,

5、使XX县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但由于位于XX的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相对落后、经济发展滞后,现有景区的旅游设施极不完善,严重制约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要发展必须尽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2.2项目概况2.2.1自然地理XX县处于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面上,属黔西南州。地处东经104度59分至105度40分,北纬度24度55分至25度23分,距省会城市贵阳300公里,距昆明420公里,距广西百色270公里。县境内地势西北高、南部低,中部主要为岩溶地貌,多峰林槽谷地及峰林盆地。海拔为4001967米,落差达1567米。县域气候温和,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干、湿季

6、节分明。2.2.2历史沿革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今县境属古郎国;战国时秦代正式置县;清顺治九年、明永历六年,(公元1652年),南明永历王朝设行都于XX,改安隆所为XX府;清代,于今县城先后设置南隆厅、南隆府和兴义府,民国初年废府改县,为南笼县地控盘江八属,成为滇、桂、黔三省边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因明永历帝朱由榔曾承袭桂王爵位,因此 ,XX又有“桂王城”的别称。XX县城是贵州省人民政府1992年首批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招堤风景名胜区1987年经省政府批准公布为贵州省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通过十几年的不断开发建设,已初步具备了观光旅游的基本条件,已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几十余万人次,

7、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已初露端倪。2.2.3社会经济现状XX县总面积为2237.6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6%,少数民族以布衣族、苗族为主。2002年国民生产总值17.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7.24亿元,工业56%,财政收入为1.6021亿员,财政支出1.04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553元。2.2.4主要景区概况A、招提风景名胜区招堤风景名胜区包括十里荷香景区、绿海景区和海庄景区。a、俊逸秀美的招堤十里荷香风光XX县城东北原是一片汪洋,俗称陂塘海子。每年雨季,山水下泻,直涌县城。公元1694年,安笼镇游击招国遴为保护城垣,沟通海子两岸培植风水,捐俸银并亲率工匠开

8、山伐石,抬土挖泥,经一年时间筑成一道石堤。为纪念招国遴,遂取名“招堤”。历经乾隆、道光、光绪诸朝地方官培植,修建了涵虚阁、一览亭、半山亭等建筑;又于堤畔种柳、水中植荷,使招堤风光俊逸秀美,卓然可观。清代著名学者朱逢甲以“水色涵山色,荷香杂稻香”的联语描绘它的特色。景区三面环山,一面傍城。十里平畴之中,一堤横亘,绿柳如姻。堤南端耸立一座仿石牌楼,雄伟壮丽。过牌楼即步入长堤,堤长三百多米,宽5米,高4.7米堤面方形条石铺砌,有溪水自堤下缓流。堤西南是稻田,一片绿嫁直抵城厢;堤东北是荷塘,水洁荷净,舞翠摇红。塘中曲桥回环,连缀5座赏荷亭。盛夏,数百亩荷花红绿相间,亭桥浮于花海,轻风过处,馨香袭人。堤

9、北端连接一座小山,山上花木扶疏,掩映着历代修建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布局天然,造型各异,格调典雅。“涵虚阁”巍然耸立,阁顶可览城郭;“一览亭”四面轩敞,招堤风光尽收眼底;“半山亭”依岩构筑,可弈棋纳凉。亭阁石柱上题咏其多,或描青山秀水之佳趣,或发思乡怀古之幽情。“半山亭”壁上嵌有一块石碑,系晚清名臣张之洞寓居XX读书时所作的半山亭记,将招堤四时风光描绘得淋漓尽致,弥足珍贵。b、清幽静谧的绿海景色由招堤北行,十里清流,两行绿柳,溪水潺潺流入绿海。绿海是贵州第二大天然淡水湖,面积约600亩,湖中有小岛,湖岸怪石林立,四山环抱,湖水澄碧,清幽静谧。水中盛产鱼虾,历来是人们垂钓、泛舟的佳地。绿海的东、

10、南、北岸皆有溶洞,洞中钟浮石千姿百态,奇异迷人。东北岸有一布依山寨,名刷把寨,寨后山麓有一溶洞名“干龙洞”洞内深广,有一钟乳石龙沿壁盘旋,其形游走欲飞,遍体布满方解石晶粒,如鳞甲般闪烁夺目,极其生动。南岸有老鸹洞,洞长百余米,洞厅高大,厅顶钟乳倒悬,大小错杂,参差各异,似蘑菇丛生,春笋破土;如睡莲舒展,鲜花绽开,绚丽多姿。c、民族风情浓郁的海庄海庄民族风情十分浓厚,特别是热情好客,豪放直爽的布依族人至今还保留着很多传统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体育。三月三、六月六是最浓烈的民族节日。男女青年们都要穿着盛装互相对唱着浪哨的情歌,吹起尖利的木叶和悠扬动听的笛子;古老的民族音乐回荡在村寨夜空,家家户户欢饮自烤

11、的米酒,吃着染成五颜六色的糯米饭和糍粑,三月三就大玩大闹三天、六月六就大庆大吹六天。随着时代的进化,民间艺人把布依情歌改编为布依花灯,把浪哨的动人场面编作浪哨舞、篾帽舞、竹节舞等民族歌舞。海庄村是贵州省文化厅命名的民族歌舞之乡。B、南明皇城景区南明皇城景区由南明永历皇城景区和天榜山景区组成。南明皇城修复工程已单项作可研上报。a、南明永历皇城公元一六四四年五月,清军入关占领北京,建立了清王朝。明亡以后,明朝的一部分爱国将领和地方官吏纷纷拥立明朝的蕃王建立政权,以作为抗清的号召。一六四六年十月十四日,明两广总督丁魁楚等明朝旧臣和地主官吏于广东肇庆拥立神宗之孙、桂王朱由榔即帝位,建立“永历”政权。永

12、历王朝建立之时,黄河流域及长江下游均已落入清军之手。尔后,清军又分三路向西南进攻,永历君臣在清军的追逼下,先后逃奔到梧州、平乐、桂林、泉州、南宁等地。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牺牲后,余部由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人共同率领。当时,抗清成为全国人民一致的呼声,农民起义军几经周折,终于确立联明抗清方针大计,与永历朝廷组成联合阵线,移师滇黔,共同抗清。一六五二年(永历六年、顺治九年)二月初六,永历君臣在孙可望的派遣的兵将迎护下,由南宁经广南,入居XX。至此,贵州一度成为抗清指挥中心,成为大西军东进、北伐的重要基础。永历帝入住安隆后,改安隆所为XX府,修建署为行宫。在此期间,进行过多次著名战役

13、,影响全国政局,也发生一些重在事件,产生了许多苍凉感慨,异代同然的故事。留下了“永历行宫”、“御校场”、“三王墓”、“明十八先生墓”等历史遗迹。永历故宫,为永历帝在XX四年间所居之行宫,原建筑广阔雄丽,议政之文华殿及皇室居所连成一片,清兵据后改建为安义镇总兵署及中营游击署。同治年中毁于兵火,今仅存遗址。明十八先生墓,是南明永历朝廷内阁大学士吴贞毓等十八人殉难处。内有仿古建筑祠堂、山泉等。墓侧石碑镌刻十八先生绝命诗及历代名流凭吊十八先生的诗文,具有较高艺术、历史价值。十八先生祠墓是全国仅存的南明王朝遗迹,祠墓占地4000多平方米。十八先生墓建筑布局得体,玲珑古雅,融古迹与庭园,肃穆与清幽于一体,

14、是贵州省著名的名胜之一。兴义试院,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知府张瑛函商普安厅及贞丰、兴义等厅州县官,议定重修兴义府试院,倡议损资,共集银30800余两,选员督修。翌年,试院竣工,建成房舍209间,并为府属各州县赴试的士子准备了全部几案和住宿设施。是州级文物保护单位。b、风光秀丽的天榜山该景区包括天榜山和水峒山。明十八先生墓后,高耸着一座巍巍大山。此山坐此面南,山巅向城一面,悬崖绝壁,如刀切斧削,光滑平整,象一幅蕊榜(科举时代的进士榜或乡试榜)张挂碧空,山也因此得名。昔日,满山苍松翠柏,林木蓊郁,云雾缭绕。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李他山、黄世文曾有“蕊榜高悬近斗城,风云常向此中生”,“人家做半炊

15、烟出,城郭峰高雁影来”等名赞颂登高之趣。由于山脚至山顶,爬一段陡坡后便有一段坦途,呈台阶状上升,共约五级之多,每登高一级,回首俯看城中景物,感觉迥然不同,别是一番景象,这是此山一奇。天榜山有前后两个山顶,形如纺锤,均宽阔平坦,面积各有约一千平方米。两顶间相距一百多米,有一条天生鱼脊状石梁相连,石梁宽约2米,两侧均是陡峻悬崖,天造地设一条“天街”,行走其上,惊而不险,有飘飘欲仙之感,这是此山二奇。明崇桢时,山顶建有寺观两座,前有“观音阁”,后有“三清殿”,佛家与道家均视此为风水胜地,同处一山,各行法事,和睦相处,这是此山一奇。自明清以来,天榜山就为著名的游览胜地,每逢重阳节,城中老幼摩肩刘踵,登高望远,成为郡中一大乐事。水峒山位于城西紧靠天榜山。该山坐北向南,东西南边均有小山环护,正南视野开阔,远山如屏。水峒山虽不高峻,但饱含灵气之气,山、水、林、泉、塔诸景皆备,林木秀野,水流花放,寺院幽森,佛塔庄严,既是佛教信徒礼朝宗之所,也是县民休闲观景之地。该山地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