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必修一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4220617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数学必修一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数学必修一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数学必修一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一数学必修一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一数学必修一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数学必修一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数学必修一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高中数学必修一、二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2.包含关系3集合的子集个数共有 个;真子集有1个;非空子集有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个.4.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一般式;(2)顶点式;(3)零点式.5.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 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只能在处及区间的两端点处取得,具体如下:(1)当a0时,若,则;,.(2)当a 0时,有.或.35.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 (1)当时,; .(2)当时,;36.斜率公式 (、).37.直线的五种方程 (1)点斜式 (直线过点,且斜率为)(2)斜截式 (b为直线在y轴上的截

2、距).(3)两点式 ()(、 ().(4)截距式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5)一般式 (其中A、B不同时为0).38.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1)若,;.(2)若,且A1、A2、B1、B2都不为零,;39两种常用直线方程(1)平行直线方程:直线中当斜率k一定而b变动时,表示平行直线方程与直线平行的直线方程是(),是参变量(2)垂直直线方程:与直线 (A0,B0)垂直的直线方程是,是参变量40两点距离公式:41、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直线:).42、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公式:43. 圆的两种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 .(2)圆的一般方程 (0).圆心坐标和半径公式44.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与圆的位

3、置关系有三种若,则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点在圆内.4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其中.46.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1,O2,半径分别为r1,r2,;.47.圆的切线方程(1)若已知切点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轴的切线(3)斜率为k的切线方程可设为,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必有两条切线48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2)转化为线面平行;(3)证明平行四边形(4)三角形中位线49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线线平行

4、;(2)转化为面面平行.50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转化为线面平行;51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相交垂直(勾股定理);(2)转化为线面垂直(3)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4)正方形,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52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2)转化为该直线与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垂直.53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2)转化为线面垂直.54.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若A,B,则 .55.球的半径是R,则其体积,其表面积56.球的组合体 (1)球与长方体的组合体: 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 (2)球与正方体的组合体:正方体的内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棱长, 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 (3) 球与正四面体的组合体: 棱长为的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为,外接球的半径为.57.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若,则;若,则;若,它在实数集内没有实数根;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