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擦法配合拔罐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36例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4217346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擦法配合拔罐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36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毕业论文-擦法配合拔罐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36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毕业论文-擦法配合拔罐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36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毕业论文-擦法配合拔罐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36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毕业论文-擦法配合拔罐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36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擦法配合拔罐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36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擦法配合拔罐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36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装订线长 春 大 学 毕业设计(论文)纸序号(学号): 060550201毕 业 设 计(论 文)擦法配合拔罐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36例姓 名学 院特殊教育学院 专 业针灸推拿 班 级05502指导教师2010年05月17 日目 录1临床资料 - 1 1.1一般资料 - 11.2诊断标准 - 12治疗原则 - 13手法治疗 - 1 3.1取穴 - 1 3.2手法 - 1 3.3操作方法 - 13.3.1仰卧位操作 - 13.3.2俯卧位操作 - 2 3.4注意事项 - 2 3.5疗程 - 24拔罐治疗 - 3 4.1取穴 - 3 4.2操作 - 3 4.3疗程 - 3 4.4注意事项 -

2、35疗效观察 - 3 5.1疗效评定标准 - 3 5.2治疗效果 - 36典型病例 - 37讨论 - 4 7.1病因病机 - 4 7.2证候分析 - 4 7.3操作原理 - 4 7.4预防 - 58结语-5致谢 - 6参考文献 - 7擦法配合拔罐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36例【摘要】 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36例,采用擦法配合拔罐治疗,经3个月经周期治疗,总有效率为94.5%。治疗后患者小腹疼痛消失,连续三个月经周期未见疼痛复发。证明擦法配合拔罐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具有良好的疗效。【关键词】 擦法 拔罐 痛经 寒凝血瘀型 痛经系指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

3、,常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的症状。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好发于青年女性。现代医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类,前者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后者则常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急慢性盆腔器官炎症、子宫颈狭窄阻塞、子宫内膜增厚、子宫前倾或后倾等1。寒凝血瘀型痛经为其临床常见证型之一。因此本人在临床实习期间,运用以擦法为主配合拔罐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整理成文,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患者中,年龄最大44岁,最小16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2年;已婚26例,已生育20例,未婚10例。全部患者均经妇科检查,排除盆腔的器质性病变及

4、全身性疾病。 1.2 诊断标准 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 经期或经行前后小腹疼痛,痛及腰骶,甚则昏厥;呈周期性发作;好发于青年未婚女子;排除盆腔器质性疾病所致腹痛。寒凝血瘀型: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则痛减;经血量少,色黯,有血块;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脉沉紧。 2治疗原则温经散寒,祛瘀止痛。3手法治疗 3.1 取穴肝俞、脾俞、肾俞、命门、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地机、血海、气冲、次髎、涌泉、然谷。 3.2 手法主要手法:擦法。配合手法:点按法、按揉法、摩法、振法。 3.3 操作方法3.3.1 仰卧位操作3.3.1.1 术者以一手或两手掌面,

5、先于脐部轻摩1-3分钟.然后以脐为中心,环形摩动,范围逐渐扩大,直至摩遍全腹,至结束时再逐渐缩小摩动范围,最后归于脐部,方向为顺时针,操作时间约5-7分钟。3.3.1.2 医者用手掌由脐至耻骨联合,沿任脉路线做按揉法,反复操作3-5遍,然后点按关元、气海各2分钟,以患者有热胀感为度。3.3.1.3 医者用一手掌紧贴于施术部位,手心对准肚脐,中指置于中脘穴,其余四指自然分开,前臂和手部的肌肉处于相对静止的紧张有力状态,把力量集中在手掌,使患者施术部位发生频频振颤,频率要快,每分钟约600次左右,持续不断,振至患者腰部有热感为宜。3.3.1.4 医者用拇指由膝至踝按揉两侧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路线

6、,反复操作两次,重点施术于气冲、足三里、血海、地机、三阴交,每穴1-2分钟,以患者有酸胀感为度,然后沿脾、胃经路线做叩击法。3.3.2 俯卧位操作3.3.2.1 医者双掌重叠按揉患者背腰部,反复3-5遍,以局部有热胀感为宜。然后点按肝俞、脾俞、肾俞,各1-2分钟。3.3.2.2 医者双掌重叠按揉患者腰骶部,以局部有热胀感为宜。然后以掌擦法施术于命门、肾俞、次髎穴各2-3分钟。3.3.2.3 拇指点按涌泉、然谷,每穴1分钟。以患者有酸胀感为度,再叩击腰骶部结束治疗。 3.4 注意事项在治疗过程中,要仔细询问病因,认真检查,明确诊断,器质性病变不属于推拿治疗范围。医者在施术时一定要做到柔和、深透、

7、持久、有力,手法要遵循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刚柔相济、气力相宜的原则。使患者在放松的状态下能够主动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取得最佳的疗效。运用擦法操作时,动作要连贯持续,压力要均匀适中,不可忽浮忽沉,以不使皮肤起皱褶为宜。压力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如压力过大易擦破皮肤,如压力过小则不易生热。运行的线路不可歪斜,如忽左忽右或有侧向滑动则不易生热。为了保护皮肤,防止破皮,可使用润滑剂(如冬青膏、红花油等)。 3.5 疗程经前一周开始治疗,每日治疗一次,至月经来潮时停止治疗,待下次月经来潮前一周再施手法治疗,即一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三个疗程后评定疗效。4拔罐治疗 4.1 取穴

8、十七椎 4.2 操作取一四号玻璃火罐,用闪火拔罐法拔在穴位上,留罐10分钟。 4.3 疗程经前3-5日开始治疗,每日一次,至月经来潮时停止治疗,待下次月经来潮前3-5日再进行拔罐治疗,即一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三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4.4 注意事项患者初次治疗时,应采用轻刺激,若皮肤干燥,可用润滑油将皮肤湿润后再拔罐。罐拔上后,不要让患者变动体位。5疗效观察 5.1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的疗效评定标准2:痊愈:疼痛消失,连续三个月经周期未见疼痛复发者。显效: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但不能连续维持三个月经周期者。有效:疼痛减轻但未消失,亦不能连

9、续维持三个月经周期者。无效:疼痛未见任何改善者。 5.2 治疗效果本组36例患者用上法治疗三个疗程,治愈21例,占58.3%;显效8例,占22.2%;好转5例,占13.9%;无效2例,占5.5%。总有效率为94.5%。 6典型病例姓名:王某某性别:女年龄:22初诊时间:2009年9月10日主诉:周期性小腹疼痛5年。现病史:自月经初潮起,每次月经来潮小腹疼痛,连及腰骶部,得热痛减。经量少,色紫黯,夹有瘀块。畏寒肢冷,手足欠温。经中药调理疗效欠佳。检查:经期小腹压痛明显,按之柔软。盆腔B超检查未见异常。舌质紫黯,苔白,脉沉紧。治疗:按上述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经一疗程后,小腹疼痛等症状明显缓解;三疗程后,月经来潮而腹痛未作。随访三个月,经行腹痛未再发作。 7讨论 7.1 病因病机痛经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中医认为,痛经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经血亏虚,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因此导致痛经。隋朝医著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月水来腹痛候对本病的病因已有明确的认识:“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气血,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