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天狗》教学设计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4212658 上传时间:2024-03-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_《天狗》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_《天狗》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_《天狗》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_《天狗》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_《天狗》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_《天狗》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_天狗教学设计.精品文档.天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概括“天狗”的形象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概括“天狗”的形象知人论世,弄清写作意图。3、情感 态度价值观:培养审美能力;学习作品中所展现的个性与激情。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天狗”的形象。 2.教学难点:分析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由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这一主题”导入 本单元都是展示“生命的律动”的诗篇。这些诗篇所显现的生命形态,或如“天狗”般充满豪放的气势,或像“井”一样保持着“静默,清澈”的姿态,或如“春天”一般显示蓬勃的生机,或者表现

2、战士直面死亡的勇气,或者表现船夫在激流中搏斗的坚韧勇敢。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领悟并品味这些诗歌所包蕴的生命内涵,进一步了解现代诗歌创作与诗人人格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现代诗歌奇特的思维方式。 二、导读:整体感知。 1.播放天狗录音后,全体学生齐读,从感性上体会诗作的强烈感情。 2.请同学交流初读此诗的感受。 3.学生个读。 三、正音剥皮 脊髓 脑筋四、探究“我”的形象 1、具体分析:第一节:诗人连续用了4个“吞”字,展示了“天狗”无比豪放的气概第二节:用了4个光,总能量,强化了“天狗”的气势,凸显了“天狗”的穿透力和生命活力,吞下全宇宙的“天狗”,向世人展现它的能量,放射出熠熠的光辉,它代表了一

3、切光芒之所在,全宇宙能量的总和。第三节:核心、高潮、最精彩的部分。通过“天狗”“动”的形态(“飞奔”、“狂叫”、“燃烧”),来展现它的狂放不羁,突现其主体意识,他需要汹涌、喷发,尽情地展现自身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并且正如一只经历了涅磐之后的“凤凰”,用不断自我毁灭与超越的方式,向世人显示蓬勃的青春激情,个性和自由精神的中粉伸张和张扬。第四节:经历了一阵狂乱的飞奔、吼叫与燃烧后,“天狗”再度还原回来,预示“我”的壮烈毁灭,宣告“我”的完成。小结:“天狗”的形象塑造: 在狂飚突进,冲决一切封建藩篱,高扬个性解放思想大旗的五四时代,天狗可谓是最典型、最充分地反映出这个时代精神的独具特色的典范作品。这首

4、诗以奇异的想象和超凡的象征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和狂放的个性追求的“天狗”形象。以恢宏的气魄和极度的夸张,突现了“天狗”气吞日月,雄视宇宙,顶天立地,光芒四射的雄奇造型,喷发出五四时代文学独具的澎湃激情和破旧迎新的主题。诗人把自我的情感熔铸到“天狗”的形象中,直接以“天狗”自比,极写自我力量的扩张和自我精神的解放。在象征性的诗歌意象中,塑造了一个大胆反抗,勇敢叛逆的抒情主体“我”(即“天狗”)的形象。“我”横空出世,“我”雄居宇宙,“我”主宰一切,“我”与宇宙本体合而为一,“我”在自噬其身中获得新生。五、写作意图分析:1、知人论世:作品背景天狗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中的名篇,最初发表于

5、1920年2月7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五四”时期,郭沫若以极大的政治热情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并出现了他的“诗的创作爆发期”,1921年结集为女神出版。女神共收诗57首,出色地体现了“五四”时代狂飙突进的精神,强烈的反抗精神和自由体的形式、浪漫主义特征,开了一代诗风。郭沫若也因此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奠基人。二、思想内容本诗主要通过天狗形象的塑造,抒发了诗人否定旧的社会现实、摆脱旧的思想束缚、张扬个性、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集中体现出五四时期提倡科学、民主和自由的时代精神。2、主题思想:本诗主要塑造了一个狂放不羁、气势磅礴的天狗形象,这既是五四时期觉醒了的古老民族的自我写照,又是具有彻底破坏

6、和大胆创造精神的新人形象,体现了个性解放的时代潮流。六、总结归纳:1、艺术特色:本诗在艺术上,充分体现出郭沫若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比喻新颖生动。想象大胆奇特。感情奔放激越。讲究韵律和节奏感。2、诗歌语言的特点: 全诗二十九行,每行都以“我”起首,长短不拘,既单调又散乱,全然不理会中国读者低吟浅唱、一唱三叹的诗歌审美预期,通篇为高腔大嗓的狂呼呐喊,随兴陡然而起,兴尽嘎然而止! 这种自始至终的单调句式反而增强了全诗一气呵成的整体连锁性,信口开河、不加打磨的粗厉语言反而强化、凸现了诗的力度,拒绝包装、径直袒陈的赤裸情感反而更易于与读者交流共鸣。这样,全诗浑然一体,如灼热的岩浆冲破地壳,火山爆发般喷涌不已;又如天山之巅暴发泥石流,汹涌澎湃、呼啸奔突,一泻如注,具有极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