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政治总复习第2部分学法知法第2专题法律护我练习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4205591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政治总复习第2部分学法知法第2专题法律护我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政治总复习第2部分学法知法第2专题法律护我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政治总复习第2部分学法知法第2专题法律护我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政治总复习第2部分学法知法第2专题法律护我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政治总复习第2部分学法知法第2专题法律护我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政治总复习第2部分学法知法第2专题法律护我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政治总复习第2部分学法知法第2专题法律护我练习(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专题法律护我成长拒绝诱惑欺凌河北五年考情分析20132017年河北中考命题规律总结【命题分析】考点年份题号题型考查点设题材料材料类型设问类型特殊保护、自我保护201525(1)材料分析题依法维权、家庭保护退休干部张建民义务普法,母女找张建民评理生活事件哪些类【考情总结】特殊保护、自我保护:属于基础考点,近5年考查1次;多结合“生命健康权”“珍爱生命”“社会责任感”等考点考查;题型涉及选择题、材料分析题;校园欺凌属于新热点,应多关注。此专题考点内容对应的教材范围(人教)七年级上册第八课学会拒绝、第九课保护自我,七年级下册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教科)七年级下册第十课谁为我们护航。(鲁人)七年级

2、下册第十六课第二框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河北中考必考考点清单法律护我成长【考试说明再现】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运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具有基本的运用法律的能力。【教材考点解读】一、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1凡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2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人教七下教材P100)(重点)(1)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

3、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2)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够成熟,没有经济实力,缺乏自我保护能力。(3)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3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人教七下教材P100)(重点)4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为未成年人设置了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人教七下教材P100;2015,25(1)(2)涉及)(难点)5家庭保护的实施者、含义、内容、意义。(人教七下教材P101)(1)实施者: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2)含义:家庭保护,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

4、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等。(3)内容: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庭保护的有关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教育未成年人。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4)意义:家庭保护有助于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6学校保护的实施者、含义、内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人教七下教材P101102)(1)实施者:学校

5、等教育机构。(2)含义:学校保护,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3)内容:学校保护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4)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学校保护的规定: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7社会保护的实施者、含义、内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

6、人教七下教材P103)(1)实施者:全体社会成员。(2)含义:社会保护,要求全社会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3)内容: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劳动保护以及受教育权、财产权和人身权的保护等方面。(4)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社会保护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该创造条件,建立、改善和开放适合未成年人的文化设施,并对中小学生优惠开放。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禁止任何组织、个人制作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赌博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以及网络信息等。禁止招用童

7、工。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和荣誉权等。8司法保护的实施者、含义、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人教七下教材P103)(1)实施者: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2)含义:司法保护,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3)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司法保护的规定:设立少年法庭,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尊重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护其合法权益。做好刑满释放未成年人的安置工作。在处理继承、离婚案件中,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受抚养权等。9四大保护的地位。家庭保护是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基础;学校保护是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重要

8、方面;社会保护是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不可缺少的部分;司法保护是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重要保障。二、善用法律保护自己10我们维护权利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法律。11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人教七下教材P105)12维护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有哪些?(人教七下教材P107108)(1)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它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或者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2)诉讼手段。含义:俗称“打官司”,是人民法院主持有利害关系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程序

9、。作用: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分类:刑事诉讼: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查明犯罪事实、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活动。它又分为自诉案件和公诉案件两类。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它是解决行政纠纷的重要途径。(3)善于斗争。不论自己的,还是国家、集体、他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都要运用法律武器加以维护,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原

10、因:因为违法犯罪行为都是危害社会的侵权行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方法:面对凶恶、狡猾的违法犯罪分子,我们与其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要讲究智斗,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将不法分子抓获(可以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的相貌,了解歹徒的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13面对安全隐患,各方面应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未成年人?(重点)(1)家庭:监护人认真履行家庭保护的职责,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2)学校:认真履行学校保护的职责,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监管。(3)社会:

11、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尽到社会保护的职责。(4)国家:有关部门严厉查处打击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5)青少年: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依法律己、依法维权。明辨是非依法自护【考试说明再现】增强防范意识,树立自我保护意识。青少年容易受到的侵害及免受侵害的方法,学习免受侵害的技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用道德和法律的标准分辨是非善恶。能够在生活中分辨是非善恶并做出正确选择。【教材考点解读】一、抵制不良诱惑,明辨是非善恶1生活中面临哪些不良诱惑?(人教七上教材P8

12、285)金钱、电子游戏、黄赌毒、抽烟、酗酒、网吧、不健康的娱乐场所等不良诱惑。2不良诱惑的危害有哪些?伤害人的身体,毒害人的心灵,侵害人的身心健康。使人不思进取,放弃美好追求,影响个人进步和发展。使人无视法律的尊严,损害他人和社会的权益,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3青少年怎样抵制不良诱惑?(启示)(重点)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素养,慎交朋友,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提高自己的控制力。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依法自律。应遵纪守法,正确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运用法律手段同违法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要有毅力、有勇气、有信心、有智慧,用科学

13、的态度、坚强的意志摆脱其干扰,避免危害。战胜不良诱惑的四个方法:转移视线,避开诱因法;婉言谢绝朋友,提高自制力;专时专用,改正不良习惯;提高认识,端正动机。4青少年不能抵制不良诱惑的原因有哪些?思想品德修养、科学文化素养和法律意识较低,交友不慎。认识能力低,社会阅历浅,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弱。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的驱使。经受不住不良诱惑,缺少控制力。5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1)真、善、美的影响:净化人们的心灵。促使人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2)假、恶、丑的影响:危害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会使一些人价值观发生扭曲,铤而走险,违法犯罪。腐蚀

14、未成年人的心灵,导致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6为什么要明辨是非善恶?只有明辨是非善恶,才能把握好自己生活的方向,实现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只有明辨是非善恶,才能在生活中自觉用道德和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只有做到明辨是非善恶,并积极同丑恶现象作斗争,才能使自己逐步成为一个正直的人。7怎样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2010,7涉及)(重点)明确正确的判断标准,既包括道德标准,也包括法律标准。还要不断提高辨别能力。要勤于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累社会经验,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要增强自控能力。正确的行为,必须坚持;错误的行为,坚决摒弃。二、加强

15、自我保护8未成年人为什么要增强自我保护能力?(重点)(1)未成年人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很不成熟。由于生活环境复杂,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2)身心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的青少年,在面对侵害行为、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时,往往因为处于被动地位而受到侵害。因此,必须加强自我保护。9我们身边面临着哪些险情?(1)意外事故:交通事故、火灾、溺水、中毒等。(2)自然灾害:地震、火山爆发、海啸、台风、泥石流、洪水等。10我们身边面临着哪些侵害?(1)家庭侵害:侵犯受教育权、隐私权,或者实施家庭暴力等。(2)学校侵害:学校管理上存在的隐患,教师体罚学生等。(3)社会侵害:如出售烟酒毒品或恐怖、暴力色情等书刊给中学生,让中学生进入不能进入的场所;“三室一厅”(电子游戏室、台球室、网吧室、舞厅),招收童工等。11侵害的影响有哪些?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