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活动与学生人格培养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4193693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0.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体育活动与学生人格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体育活动与学生人格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体育活动与学生人格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体育活动与学生人格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体育活动与学生人格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体育活动与学生人格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体育活动与学生人格培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体育活动与学生人格培养【摘要】 现代体育研究表明,体育教学中科学有效的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提高了学生的品德修养。在弘扬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熏陶中,在忘我的拼搏中,锻炼了恿志品格,陶冶了情操,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升华,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行之有效的体育教学活动,对学校的体育教学目标管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构建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体育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积极影响方面,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

2、把握体育教育的对健全人格塑造的作用,引导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实践。 【关键词】体育活动 校园体育 人格 终身体育【正文】清华大学的体育观是:育人为本,体魄和人格并重。事实上,体育锻炼对于青少年的思想品格、智力发育和审美素质的养成,都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活动不但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而且还是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组织性、纪律性的重要途径。学校体育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体育的教育过程,具有模拟社会,应付挑战,经受成功与失败考验的过程,能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团结互助的集体精神在人的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这

3、是其他教育内容难以替代的。因此。体育教学中科学有效的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对学校的整体教学目标管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构建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理念体育教学要在追求学生身体改造的同时,注重学生无形的心理发展。因此,体育教学要善于营造不同于智育教学的、生活活泼的教学气氛,为学生的心理健授课:XXX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要善于利用体育活动自身所蕴涵的吸引力,并通过合理的教学组织,使这种吸引力倍增和放大。体育教学应该是一种快乐的教学,重过程的主动参与,重情绪的积极体验,重个性的独立解放,使人际关系宽松和谐,使学生在轻松

4、明快的环境中,在欢快愉悦的心境下,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不知不觉地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因此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学校是学生人格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对人格的影响起着

5、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容、方式以及校园体育文化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深刻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为师生之间、学校之间甚至学校与社会之间提供了一个共同交流、互相了解的宽松、自由、开放的场所。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以优良的锻炼风气、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表现出来的观念形态以及独特的育人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心灵、升华人格。这种促进作用是潜在的、无形的。 1.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学校是青年学生学习成长的场所,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场所,尤其应让师生们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参加体育活动成为师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校园体育文化是存在于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的体育文化形态。学校的体育教

6、师,是拥有专门体育知识的人材,人类创造的体育文化以系统的知识形态经教师的传授,给学生们以滋养,使他们掌握体育的知识,认识体育的价值,得到全面发展。 2.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授课:XXX 校园体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包括体育教学、体育竞赛、运动训练、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欣赏等。通过各种形式来给予人体各器官以一定的强度和量的刺激,使机体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等方面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反应,从而对机体产生积极的影响,提高运动能力,促进人体体能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使人延年益寿。因而,关注师生身心健康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本真。 3.提升学生的德性和修

7、养 校园体育文化功能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体育人格是人格主体在体育运动中言语、行为、态度、仪表、爱好方面自然表现出来的常态,是人格主体的尊严、价值、思维、道德品质综合反映,表现的是个体道德形象。体育运动是人们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的一种社会活动。 三、完善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教师庄重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健壮的体魄、高尚的品德、强烈的工作热情和突出的业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去教育和感化学生,同时又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教艺去教育和启迪学生高尚品德的形成,使学生在教师身上领悟和产生道德意识。在

8、体育教学中要做到: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体育教学中创设各种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合作练习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走、跑、跳、透的身体素质能力。在教学中教学方法要多种多样,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2、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对体育课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体育学习的动力,单调的教学方法,不仅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是学好体育课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创造宽

9、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做到: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把体育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授课:XXX例如,跳绳练习,过去教师一般采用传授式教学法和学生反复练习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目前,在教法上,建议教师改用激励法和鼓励法进行教学尝试:课前,激发学生模仿兔、袋鼠等动物跳,然后,布置学生学跳绳,比一比谁学得快的任务,让学生自由练习。练习过程中,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了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另一方面,我们让学生当小老师教不会的同

10、学。每当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我们都要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这样,学生才会对跳绳充满了兴趣。 3、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适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做到: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练习小组的学习中来。引导学生创编练习的方法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如开始部分宣布课的要求准备部分徒手操基本部分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结束部分放松的四段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生理活动规律, 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以下模式: 引导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提高活动能力学习技术发展身体素质,满足活动愿望放松与回复等六个阶段。应该使课堂上学生学得开心、玩得有

11、趣,个个满怀激情地大胆表现,身心愉悦地完成学习目标。四、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当今社会越来越走向开放,人们越来越具有参与社会的意识,人们的认识只有融人社会,奉献社会,才具备人生的真正价值。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提高学生人格素养,需要外化和内化相统一,需要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需要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建构意识和人格自识能力。人格自识意识和自识能力,在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培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意识要从细节、从小事做起,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给他们给予自我遐想的空间,自我展示的空间和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空间。培养合作学习,双向交流、

12、生与生、师与生之间融洽的关系,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之中授课:XXX,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到教师的关心,让学生获得自信等等。体育运动作为体育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不仅能起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体育运动中所崇尚的一种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的道德风尚。校园体育文化不仅具有丰富的体育知识,修身养性,传播健康方法,营造健康向上、积极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给学生搭建了充分展示才华和特长的平台;更重要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提高了学生的品德修养。在弘扬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熏陶

13、中,在忘我的拼搏中,锻炼了恿志品格,陶冶了情操,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升华,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总之,体育教学活动中,学校、教师要达成共识,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依据人类动作发展的客观规律掌握和发展自身的动作技能,培养学生的主动锻炼意识和终生锻炼习惯、挖掘运动兴趣和运动潜能,通过身体活动中的各种体验,形成参与、理解、友谊、团结、拼搏、合作、包容等积极的价值导向、行为导向和社会规范。使之具备终身体育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参考文献:1王新华,刘波.“对我国体育教学与人格精神教育的思考”J.体育科学,2004,24(1):59-602郑雪.“健康人格的理论探索”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41-147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授课:XX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