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知识介绍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4188050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知识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知识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知识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知识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知识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知识介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知识介绍 七年级语文表明文阅读知识须知:表明文阅读应该达成的要求如下:在通读文章的根底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阅读科技作品:表明文阅读有着鲜明的文体特点。和记叙文、议论文阅读比拟而言、难度较小。对文章提供的隐形信息的筛选较少。选文选段体现的知识性科学性较强。常见的考点有:1、对表明对象及其特征的理解。2、对表明办法的辨识与理解。3、对表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叙述作用的品析。7、对段的叙述作用的理解和分析。8、对表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特

2、点的体会。9、进行与文段内容有联系的个性化叙述。下面就以几个考点为例作以分析。(一)整体感知表明内容,准确把握表明对象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指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表明文,被表明对象的特征总是表明的核心。阅读事物表明文,要抓住被表明事物的特征,抓住了事物的特征,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阅读事理表明文,要抓住被表明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开展的基本属性的东西,去理解事理的本质特征,要注意在通读全文的根底上,整体感知文章的大略内容,从中理解概括表明对象的特征。也可以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和关键性词语,准确地把握住事物的特征,要想准确地把握表明对象的特征,还应注意文章在

3、表明事物或事理过程中,各个局部之间的联系,注意各个局部与被表明对象之间的联系,有些事物或事理可能不只具有一方面的特征,还要注意各个局部与事物特征之间的联系,再经过自己认真的思考分析,归纳总结出被表明事物的特征。(二)理解文章的层次关系,明确表明顺序阅读表明文,理清文章的层次关系,明确表明的线索是进一步掌握表明顺序地关键一环。表明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而逻辑顺序又可分为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等。空间顺序多用于表明建筑的构造。表明实体事物的形状、时间顺序多用于表明实体事物的建造过程、产品的生产过程、事物的开展演变过程

4、、逻辑顺序多用于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原理功用和解释事理的本质的表明文。一篇表明文表明顺序有时不只一种,几种表明顺序如何结合运用,是由表明事物的特征或本质决定的、掌握了这些表明顺序的运用规律,对于我们阅读表明文是非常有帮忙的。(三)正确判断表明办法,准确理解表明办法的作用为了更加准确地表明事物,突出其特征或本质,表明文中常常使用下列几种表明办法: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拟、打比如、列数字、画图表、摹状貌、作诠释等。在这里仅就几种易混同的办法作以阐释:下定义是用科学性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周全严密的规定性表明。示例:“统筹办法是一种安顿工作进程的语文办法,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语句好似是使用了

5、下定义的办法,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这些语句只是对事物进行解释表明,并未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因而不能确定是下定义的表明办法,而是用的作诠释的表明办法。例:“铀是银白色的金属。是作诠释,不是下定义。分类别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对事物或事理进行分类表明。分类别的作用在于使读者对被表明事物有更分明更条理化的认识。举例子是通过列举实例来印证被表明事物的某些特点,使读者有更具体的印象。作比拟是指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与某些抽象的或别人比拟陌生的事物进行比拟,在比拟中突出被表明事物的特征。打比如就是用比喻的办法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表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无论采用哪种表明办法,目的都是为了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6、、准确把握表明办法,就能使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内容变成具体的,形象的。(四)体会表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正确理解其叙述作用。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是表明文最根本特征。主要指在表明事物、理解事物时能确切地反映被表明对象的真实情况,便于人们认可和接受,它的语言必须确切、简洁、通俗、准确性往往表现在句中的修饰语、关键性的中心语、修饰限制性的词语上、也要认真体会能够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语句。适当地运用数字也可以增强语言的准确性。常见考法表明文阅读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重要组成局部,也是各地中考常考的内容。所选用的材料波及人与环境、科技新发现、文化遗产等不同的生活侧面。这些选文往往生动

7、有趣、时代性强,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应特别关注与现实密切相关的一些科学话题(如2022年的地震、奥运场馆建设,2022年的卫星相撞、日全食等),还有文化方面的话题,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增加自己科学知识的储藏。误区提醒例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洁身自好的莲花一提到莲花,人们会自然地联想到莲叶上滚动的露珠,也许还会想到宋代文人周敦颐的?爱莲说,对“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肃然起敬。20世纪7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在研究植物叶面时发现,光滑的叶子外表有灰尘,要先清洗才能在显微镜下察看,而莲叶等植物叶面却总是干干净净。他们利用人造的灰尘粒子污染玉兰、林山毛榉、莲花、芋、甘蓝等植物的叶面,然后

8、用人造雨清洗2分钟,使雨滴滑落,再察看叶面灰尘粒子残留状况。实验发现,有些植物叶面残留的污染物多达40%,而莲花等植物叶面的污染物残留比例均小于5%。这就是所谓的莲花效应。则,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莲花效应呢通过电子显微镜,我们可以察看到莲叶外表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多重微米、纳米级的超微结构。莲叶外表上有一些微小的蜡质颗粒,并且覆盖着无数个约10微米的突包,每个突包的外表又布满了直径仅为几百纳米的更细的绒毛。在突包间的凹陷局部充斥着空气,从而使得在尺寸上远大于这种结构的灰尘、雨水等落在叶面上,不会大范围直接接触叶面,而是隔着一层极薄的空气,并且其能接触的点也只是叶面上假设干个凸起的点。这是自然界中生

9、物长期进化的结果。正是这种特殊的超微结构,使得莲叶外表不沾水滴,可以保持清洁:当莲叶上有水时,水会在自身外表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状,风吹动水珠在叶面上滚动时,水珠可以沾起叶面上的灰尘,并从上面高速滑落。这种自洁能力对于避免病原体的入侵也有着特别的意义。像莲花这样的植物,就是生长在很“脏的环境中也不容易生病。因为即使病原体到了其叶面上,一经下雨就会随雨水冲走;如果不下雨,叶面很枯燥,病原体还是生存不了。莲花的这种自洁功能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他们努力模仿这种外表,使应用研究迅速开展。20世纪末,基于“莲花效应的涂料陆续问世,在越来越多的建筑中得到应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周围将会出现不会脏的地板

10、、墙壁和没有灰尘的无线电用品。1.第一段中写到“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其作用是什么2.请根据第二段文意,简要解释“莲花效应。3.指出以下句子中划线词所指代的内容。这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莲花的这种自洁功能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4.“莲花效应能给植物本身带来哪些好处请根据文意简要答复。答案:1.形象地点出表明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答出两个要点,意思合乎即可)2.叶面上的灰尘经雨水清洗能变得清洁干净。(意思根本合乎即可)3.叶外表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多重微米、纳米级的超微结构。(或:叶外表上有一些微小的蜡质颗粒,覆盖着无数的突包,每个突包的外表又布满了更细的绒毛,在突包间

11、的凹陷局部充斥着空气。)莲叶上的水会在自身外表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状,风吹动水珠在叶面上滚动时,水珠沾起叶面上的灰尘从上面高速滑落。(意思合乎即可)4.使得叶面不沾水滴,保持清洁;能避免病原体的入侵,不易生病。(意思合乎即可)分析:这是一篇生动形象的科普表明文,取材于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莲花。文中提出的“莲花效应,让我们对司空见惯的莲花产生兴趣,激发我们对事物的好奇心与探知欲。文后共设有四道题,分别从手法作用品析、语言叙述、词句理解、文意概括几方面对考生的阅读能力予以考查。第1题考查对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与品析。本题易误处在于,有些考生可能误解开头的“闲语:表明文简洁平实,写到文学作品中的莲花形象,

12、有何用处于是,便随意地答“为增加文采。但这样的作答是不合乎表明文阅读思路的。作者开头的“闲笔不闲,正是以大家熟知的文学形象莲花,来生动形象地点出表明对象的特点高洁;并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第2题考查语言概括、表述能力。题干中已给定阅读范围“第二段,如果无视这一点,就有可能答成“莲花效应的作用、功能等,而不是针对第二段中的实验得出的结论。第3题考查对词句的理解。要“复原加点词指代的内容,首先要把加点词所在的句子“复原到原来的位置,联系相应的高低文,予以概括。句是一个段首句,它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并对上段内容作出高度概括。因此要锁定第四段,围绕“叶面超微结构等关键词来组织语言。句同样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段首句。答这两个小题,如果不能准确找到题目语句所对应的信息范围,即锁定相应段落,那么答复就会失分。第4题考查对文意的把握与概括。答案有两点,需要对文意予以概括,有的考生只答第一层“保持清洁,而无视由第一层作用衍生出来的第二层爱护作用“避免病原体入侵,造成答题不全面。七年级语文表明文阅读知识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办法;重点评价考生对文章的综合理解能力,具体考查考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考查能否把握阅读的大意,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